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地震下的「紙教堂」–紐西蘭VS.台灣
2024/04/20 01:27:19瀏覽2958|回應0|推薦57

▲紐西蘭2011大地震的基督城大教堂(圖右)毀損嚴重,至今尚未修復

▲紐西蘭基督城的地標大教堂原貌,其模型放置在基督城紙教堂內▼

▼紐西蘭基督城大教堂的側面,地震至今仍在修復中

台灣4月3日發生大地震,其芮氏規模7.2的威力,是繼921大地震(規模7.3)以來最有感的晃動,而且至今餘震不斷。

但你知道台灣史上發生過規模8.3的烈震嗎?那是1910年發生在東北部外海,竟還造成60人死亡,你能想像若是發生在本島會多可怕?

這次大地震引起舉世矚目,但我覺得民眾一般都很淡定,畢竟台灣發生地震頻率一年平均四萬次,相當於每天大約發生100次地震,或許震度小的緣故,大家都習慣了時不時的隱隱約約搖一搖,甚至會開玩笑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因此發生地震第一件事不是逃命,而是打卡!

真的,我收到地震後傳來的訊息,包括有住家水晶燈碎落一地、高樓搖晃中等電梯,就連花蓮的蘇花公路山崩地裂,都有人在第一時間錄影轉傳,完全感受不到拍攝者的驚慌恐懼,反倒是台灣之外的觀眾緊張不已。

紐西蘭友人Line來關切:「你好嗎?一切平安嗎?」

紐西蘭的大自然風光美不勝收,可是紐西蘭跟台灣一樣,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板塊邊界,每年大約發生14,000次地震,除了幾乎是天天地震,紐西蘭的活火山是一個會突襲噴發的狀態。

這位朋友在紐西蘭南島的第一大城–基督城Christchurch。基督城在2011年發生規模6.3的大地震,由於震源深度較淺,且震央位於市中心,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破壞,成為紐西蘭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

今天遊客到基督城市中心觀光,可以看見該市最重要的地標–聖公會大教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以及許多市區建設仍在努力重建中。基督城還設置了一個地震博物館,好讓遊客了解那次大地震的歷史與影響。


★紐西蘭基督城紙教堂

地址:234 Hereford Street, Christchurch Central City, Christchurch 8011, New Zealand



▲基督城紙教堂是一座所謂的"過渡性教堂",暫替被地震毀損的大教堂▼

▲基督城紙教堂內的屋頂是由96根粗大紙管高高撐起

▲紙教堂的座椅背部與屋頂相應,牆上一端是紙管十字架,另一端是彩繪窗▼

▼紙教堂內的置燭台,參觀者可自由奉獻為烏克蘭戰役點燭祈禱

▼紙教堂外的花園一隅

就在2011地震發生後,一座過渡大教堂在基督城被建立了起來,取代在震災中毀損嚴重的聖公會大教堂,建造這座教堂的建築師不是別人,正是台灣紙教堂的同一設計師坂茂(Shigeru Ban)。「台南美術館二館」也是他的作品。

坂茂是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大師,他的作品注重循環利用,並且實踐人道主義,專門研究使用硬紙管、竹子、織物、紙板以及再生紙纖維和塑料複合材料等創新且輕巧便宜的建材建造房屋,協助遭受重大損失與傷害的災區民眾提供棲身之地。

基督城紙教堂(Cardboard Cathedral)的外觀吸睛,仿佛矗立在地面上的一座金字塔,走進教堂內部才會發現屋頂由96根紙板管呈Λ型高高聳起,管子之間有兩英寸的間隙,以便光線可以透射內部。

教堂一頭牆面上是紙管合成的十字架,另一頭牆面上是三角形的彩色玻璃花窗,教堂中擺設的椅子,椅背呈條管狀,與舉頭觸目的屋頂合為一體。

教堂最初設計是全部以紙板管為結構組件,但因當地製造商無法生產足夠厚的管子,進口紙板又被拒絕,最後牆壁是用混凝土板+貨櫃板面組成。

基督城紙教堂是基督城重建過程中,第一座開放的重要建築。除了可以容納700人進行宗教禮拜,也是市民聚集會議的場所。

這座在廢墟中崛起的教堂,給我的感覺是簡約明亮,充滿朝氣與希望的工藝設計,既是警示發生地震災難的代表,也是具體昭告繼續前進的象徵。


★台灣南投埔里紙教堂

地址:545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52-12號


▲台灣南投埔里的紙教堂外觀,它跟基督城紙教堂是同一設計師

▲台灣紙教堂原是日本神戶鷹取教會的一座暫時性禮拜聚會所

▲台灣紙教堂出現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之後

▲台灣紙教堂用58根紙管支撐建築本體,可坐80人的座椅也是紙管製作

台灣也有一座紙教堂(Paper Dome),建築師也是坂茂,但是這座紙教堂原本是在日本1995年的發生阪神大地震後,坂茂為了倒塌的神戶市鷹取教會所建造的一座暫時性禮拜聚會所。

後來鷹取教會重建新教堂,紙教堂便於2005年進行拆卸作業,同年捐贈給1999年被921大地震重創的台灣南投縣,並於2006年在埔里鎮桃米社區重建,沿續它震災後撫慰人心的使命。

異邦遠來的紙教堂,用58根紙管支撐建築本體,外牆則以玻璃纖維浪板構築成落地窗牖與長方形迴廊,呼應內部微微透光的橢圓形天幕,營造出敬天親人的靜穆氛圍。

南投埔里的紙教堂規模不大,也是紙管製作的座椅,只可坐80人,雖然外觀也不如許多教堂富麗堂皇,但它其實曾經兼具凝聚災後社區民心的聚會所,一片防震防風防雨的屋頂下,給人溫暖鼓勵的信心勇氣比什麼都重要。

比起紐西蘭基督城的紙教堂,台灣南投埔里的紙教堂就顯得妙趣橫生,原因是台灣紙教堂的旁邊,設置了涵蓋自然生態的「新故鄉見學園區」,帶出了地方特色的教育功能。

▲紙教堂周圍是佔地頗大的「新故鄉見學園區」,結合了生態之美與教育意義

▲紙教堂所在曾是台灣青蛙與蝴蝶產地,圖下可見從前用蝴蝶拼成圖畫外銷▼

▲生態園區內有些工藝裝置,休憩納涼的「夢蝶亭」造型都很有特色▼

▲生態池中的殘枝枯荷,在夏季時是滿塘美景,還會引來蝶舞蛙鳴▼

譬如進入園區映入眼簾,以堅硬耐強的鋼素材,彎曲成各種形狀的棚架,與以柔軟脆弱的紙素材所建造的「紙教堂」,形成風格迥異的對比,既令人比較它們的相異之處,也令人反思它們的相同之處。

去參觀時,遊走園區雖不見荷花滿塘,卻可見水生植物豐富,據導覽老師介紹當地曾是蝴蝶和青蛙的產地,你能想像成千上萬的蝶舞翩翩、蛙鳴如雷嗎?

不過,那樣的大自然景觀,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而做出的改變,消失了一段時期,幸好近代有識之士致力推動友善環境的願景,鄉野生態又慢慢恢復了生機活力。

至於當地的農產品,以百香果和茭白筍最為出名,我在炙熱驕陽下遊園之後,忍不住在小販部點了一杯紙教堂限定的百香果冰沙消渴,印象就更為深刻。

世界唯二的紙教堂,紐西蘭基督城的紙教堂有聖潔敬天之美,台灣南投埔里的紙教堂有寧謐親人之美,卻同樣讓人感受到在無常天災之後,身而為人顯現堅韌的生命力。

延伸閱讀:

冰島》火山爆發@雷克雅內斯半島的奇特景點

從美國加州「神秘點」,到台灣南投「神奇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8899988&aid=18052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