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義大利》威尼斯影展之「麗都」
2023/09/16 12:25:32瀏覽5243|回應0|推薦72

▲威尼斯影展在麗都電影宮舉行(圖片取自影展官網)▼實拍場地

第80屆威尼斯影展,台灣男星李鴻其以導演處男作《愛是一把槍》榮獲「未來之獅獎」(Lion of the Future),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台灣之光。

大家都知道威尼斯在義大利, 可是你知道威尼斯影展並不在威尼斯本島舉行,而是在麗都(lido)島舉行嗎?

麗都島是一條狹長的沙洲,位在威尼斯瀉湖的外圍,距離威尼斯城東南方18公里。沒有其他交通工具可達,只能搭乘水上巴士或私人遊艇過去。

「麗都」這個名字,在意大利語中是“海灘”的意思,不僅有綿延超過11公里的沙灘,沙子還特別細粒,所以向來是海濱度假勝地。

可能有人心裡會想,都沒看過很多遊記介紹麗都島,大概是什麼鳥地方吧?

事實是,比起觀光客喜歡去打卡的彩色島和玻璃島,麗都島確實沒有五顏六色的耀眼景觀,也沒有精緻吸睛的商業特產,只能去享受悠閒慢活的樂趣。

但是許多旅遊專家都建議說,去威尼斯旅遊應該待在麗都,因為威尼斯島已經成為一處旅遊陷阱,動不動就索價不菲。

而且因為遊客氾濫喧囂擁擠,造成環境髒亂,就連威尼斯居民也受不了,以致威尼斯人口持續流失。為了因應這種惡化趨勢,威尼斯開始對住宿遊客課徵城市稅,也對一日遊旅客徵收進城費。

對比之下,麗都風恬月朗,物價不會比威尼斯島上更貴,整體環境卻乾淨舒敞,非常適合想要靜心休假的遊客。

▲麗都島在威尼斯瀉湖外圍,從前是屏障島,也是進入威尼斯的航道必經▼

▼麗都島上有許多豪華酒店渡假村,這是Hotel Villa Laguna

但你不要小看了麗都島,歷史告訴我們,義大利曾經出現一個「威尼斯共和國」(697年~1797年),它的首都是埃拉克萊阿(Eraclea)→摩拉莫科(Malamocco)→ 威尼斯。

摩拉莫科就在麗都島上!

因此,長達八個世紀,歷任總督(威尼斯共和國統治者)每年都在麗都島舉行象徵威尼斯海軍強權的儀式。

是的,威尼斯曾經是稱霸地中海的海上商業帝國,歐洲各國不是想結盟他,就是想征服他。

今天麗都島上分成三個區:

A北部麗都,這裡也是舉辦電影節的地方,豪華飯店都在這個區域;

B中部摩拉莫科,是島上最早的居民區,也曾是威尼斯共和國的總督住處;

C南部阿爾貝羅尼Alberoni,擁有北亞得里亞海沿岸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沙丘。

本文先來介紹與威尼斯影展有關的—麗都島上的麗都地區。

▲前往麗都島只能搭乘水上巴士或私人遊艇過去

ˊ

▲麗都島的碼頭,以及碼頭上的候船處▼

▼麗都島登陸處的地圖

▼水都威尼斯島沒有公車,麗都島上卻可以乘坐公車環島遊

麗都島會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首都,原因跟共和國成立的發展有關,它的位置與西南方的佩萊斯特里納島 (Pellestrina),形成威尼斯瀉湖對外的屏障,敵人也不容易從內陸入侵。

早在西元六百年,島上北部就修建了一個瞭望台,以監視接近麗都入口瀉湖的敵艦。14世紀中葉,威尼斯和熱那亞共和國爭霸海權,又陸續在麗都灣到威尼斯的航道上,修建了多座砲台和堡壘,還有軍營駐紮。

順便一提,威尼斯共和國從1600年起,在麗都島駐紮了海上步兵,這可能是歷史上第一支兩棲部隊,也是當今海軍陸戰隊的前身

1202年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開始時,三萬十字軍被困在麗都島上,因為他們無法向威尼斯交付前往君士坦丁堡(今天的伊斯坦堡)的船費。

後來,還是由威尼斯總督丹多洛領了十字軍攻佔君士坦丁堡,丹多洛也成為唯一埋在聖索菲亞大教堂裡的人。

麗都島不但是威尼斯海軍聚集地,也是遠征亞得里亞海和地中海其他地區的出發地。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為止,麗都島一直發揮著軍事作用。

島上的麗都灣是最寬的灣,遊輪多是通過該灣到達威尼斯觀光區;摩拉莫科灣則有最深的入口,集裝箱船和油輪都通過該入口到達威尼斯工業區。麗都島可說是威尼斯的咽喉。

▲麗都島上的Votive Temple,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威尼斯宗主教拉封丹(Pietro La Fontaine) 發誓,如果威尼斯在衝突中毫髮無傷,將建造一座供奉聖母瑪利亞的教堂。這座還願教堂,如今是陣亡將士的蓄骨庫。▼麗都聖尼可拉堂(San Nicolò al Lido)和修道院,是威尼斯艦隊的保護神。

18世紀末和19世紀,許多詩人和作家都到訪過麗都、描寫過麗都。歌德、拜倫、雪萊、戈蒂埃、梅爾維爾、羅伯特·勃朗寧、亨利·詹姆斯都曾在麗都流連。

這也是我一定要去一睹麗都容顏的原因。

由於當時的醫生認為在潟湖中沐浴,對神經疾病、瘰癧病、佝僂病和皮膚病有治療作用,島上開始設立海濱浴場和度假村,王室貴族也紛紛到麗都調養生息。

今天的麗都島除了舉辦威尼斯影展,也是一個海濱休閒勝地。

我在麗都遇到一對從德國來的老夫婦,告訴我他們第一次在麗都島的海水浴場相遇,便一見鍾情墜入愛河,退休之後的每年結婚紀念日就飛到故地重遊。

突然想起《情定日落橋/A little romance》這部老電影,已經是旅人寫威尼斯遊記,見到嘆息橋必舉的典例。而我在麗都邂逅真實感人的愛情故事,鶼鰈情深的銀髮之戀,不輸兩小無猜的情竇初開。

▲麗都島濱海大道旁的冬日海灘,參加影展的舒淇好像在海灘拍了美照▼

麗都島上極富盛名的海濱旅館都是五星級,其中以威尼斯渡假村怡東酒店(Hotel Exelsior Venice-Lido)為翹楚。

同樣位在濱海大道上,距離影展所在不遠的怡東酒店,外觀像是一座精緻摩爾式宮殿的國際酒店,那是富人和名人到麗都的避風港。

包括英國首相丘吉爾、溫莎公爵和公爵夫人、瑪琳·黛德麗、芭芭拉·赫頓、約翰·斯坦貝克、英格麗·褒曼、約翰尼·德普、喬治·克隆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等紅毯明星,都曾下榻怡東酒店。

最讓人驚奇的是,1932年怡東酒店迎來了首屆威尼斯影展,參展的九個國家電影作品在怡東酒店的露台上放映。

你沒看錯,這家酒店是第一屆威尼斯影展的舉辦地!

我雖沒有進去酒店參觀,但看到酒店前方私有的碼頭和接駁船,不難想像這個有近百年歷史的五星酒店,經歷了怎樣輝煌的黃金時代。

▲怡東酒店是近百年的五星豪華酒店,也是第一屆威尼斯影展舉辦場地▼

▲怡東酒店大到無法全景入鏡,後面的海灘都是他家私人區域

▲怡東酒店前方有私人碼頭,私家遊艇會把客人從威尼斯接過來入住▼

另一個豪華五星級酒店,是建於1900年的德班酒店(Grand Hotel des Bains Venice),它因接待過德國文學家湯瑪斯·曼,並給予他的小說《魂斷威尼斯》創作靈感而聲名大噪。

湯瑪斯·曼在《魂斷威尼斯》裡說:「他對新的、遙遠的地方的嚮往,他對自由、解脫和遺忘的渴望,正如他自己承認的那樣,是一種逃離的衝動,一種逃離工作、逃離寒冷、逃離僵化生活的衝動。

我記得這段描述,是因為我發現許多人旅行的意義,其實也是如此。

多年來,德班酒店一直是參加威尼斯影展的貴賓下榻之處,接待過伊莉莎白·泰勒、勞勃·狄尼洛等大明星。酒店本身也出現在電影《魂斷威尼斯》與《英倫情人》等場景中。

可惜德班酒店自2010年關閉,整修至今傳出財務問題,何時重新開幕尚在未定之天。(下圖為德班酒店,取自WIKI,酒店現已歇業,工地禁止入內)

當我知道威尼斯影展在麗都舉行,問題就來了:「為什麼?」

話說威尼斯先在1895年創辦了「威尼斯雙年展」,主展項目除了國際藝術和建築,也包含戲劇、當代音樂、舞蹈和電影的範疇。

威尼斯影展創辦於1932年,由於成功吸引參展者和觀眾,它成為一個獨立於威尼斯雙年展的自治實體,每年的8月下旬到9月初在麗都島舉行。

有趣的是,第一屆影展沒有頒發獎項,改由觀眾投票決定優選,直到1934年第二屆影展才頒發了第一個官方獎項。

舉辦影展的第五年,威尼斯設立了永久舉辦地,就在麗都島海濱大道上的「電影宮/Palazzo del Cinema」。

這座電影宮由工程師 Luigi Quaranta 設計,成為當時現代主義的象徵,原本計畫對稱建造三座理性主義風格的建築—電影宮、賭場宮、溜冰宮,後來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的到來,溜冰宮沒有完成。

如今電影宮是2016年的工程版本,內部設有一個大廳和三個劇院,以及許多小型辦公室和放映室。除了舉辦影展,電影宮還可舉辦社團組織的會議和企業活動。

可惜電影宮平日大門深鎖,不對外開放參觀,我也只能環繞周圍看看,發現建築後面有一條河道,河岸旁有住家和私人小船,住在這裡也能趁著影展見到大明星的風采吧?

▲舉辦威尼斯影展的電影宮,平日無法參觀,但可以從旁邊到後面看看▼

▲電影宮後庭面臨河道,河道對面的住家在影展有機會欣賞影星風采?▼

▲電影宮旁邊是賭場宮(Palazzo del Casinò)▼另一邊是獅子酒吧(Lions Bar),是麗都的建築展覽館,僅在影展期間開放,都是電影宮區的一部分。

再來打破砂鍋問到底,到底為什麼選在麗都舉辦威尼斯影展?

有人說「麗都有美麗和迷人的氛圍,why not?」

但凡像我這樣有點追根究柢的求知心思,都不會相信也不能接受那套糊弄說法。

實情是1929年華爾街崩盤,導致麗都旅遊業下降,舉辦威尼斯雙年展的主席靈機一動,當時電影是民眾最最排憂解悶的娛樂活動,因此就決定在麗都舉辦影展來紓解危機。

首映開幕時,名人與眾星雲集,果然成功造成矚目轟動。威尼斯影展的閃亮登場,從此就與麗都島劃下了等號關係。

★麗都島怎麼去?

從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搭乘水巴Vaporetto,有單程票,也有一日票(可去多島)。麗都島上有公車,也可以在碼頭租機車或自行車。

最後,來看看麗都的市區環境吧。

▼我喜歡四處穿梭,走累了就在路邊點杯咖啡啜飲休息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88899988&aid=17987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