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04 22:03:58瀏覽183|回應0|推薦5 | |
八識
八識如果是真妄和合
那麼理應有純而不雜的九識,俾以符合清淨無沾染的佛性之說.
然,純菁的九識,白潔無暇,要談什麼?無可談之,沒有內容,清淨本然,下不了手.
所以,唯識家談萬法唯識,即由真妄和合的八識開始,這才有看頭.
要見八識方法,不過是遣去相,現出性,八識就炳現啦!
唯識最難懂的識,應該是七識,所謂末那識.其實,八個識各司其職,各有獨立性.比方說,八識負責鑑照,七識由見知而執取,六識負責演辨,五識為官能的反應.六識屬於思考性的識種類別,可以拉很長,可以縮很短,它是思想觀念的東西,有情緒,會生分別我執,和分別法執,生起苦樂,所謂[遍計所執性].
當修學人獲得突破,證入[圓成實性]時(佛性),遍記所執頓時瓦解(破法遍)所以,此時破的只是觀念,七識的俱生執還未被憾動,但此時已是超越一大阿僧祇劫,來到銅牆鐵壁的七識門口,準備再做下一個挑戰.
話說六識怎樣突破我法的設限,竄入圓成實,搖身一變成主人公呢?唉!從此祂樂不思蜀,連提都不想提了!
而七識呢?七識也有執取,祂的執取是短域的,偏重於生理方面,通常是為生存需要而執,所以,可說是俱生的,所謂俱生我執,俱生法執,比如說,與生俱來的習慣性,和生存環境認知的執等.
是以,一看就知道七識的俱生我法執不易破,所以,唯識立俱生我法要到最後位才斷.
其實,對治七識的執苦,就是修對日用環境人事的[奉獻和減執],而不在從觀念下手,七識既然執著俱生我,那就修學[無我]修學無我就是學[奉獻]學奉獻,就是學[減執]
修學方法如果對了,下手就方便了!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