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谁来拯救台湾在野力量:第三势力已责无旁贷
2008/11/17 12:32:09瀏覽507|回應0|推薦10

近日,南方朔预言民进党已经拟定了定损点,他说台湾正处一个高危期,虽说山雨未来,但风已满楼。另一署名富权的评论家同时预言苏侦昌已具东山再起的机会。

依我的看法,现在的台湾,真的有让人怀念起谢长庭兄来的感觉。谢提出的和解共生及宪法一中虽然都不能让全体台湾人民满意,但这两个理念,前者可以让民进党的支持者懂得,于目前的生态,硬拗是没有用处的,硬拗自己完全正确这种诉求方式,在非民主时期可以发挥受压迫的悲情政治效果,于民主自由时期已经不可滥用,民主自由体制一但形成,法治就成为大家的共识,相互包容就会比什么漂亮的政治口号来得重要,没有哪个国家的社会,总是分裂成老死不相来往的对立两极的,政治分岐是要通过民主自由选举来调和,政党轮换就是民主自由调和政党分岐的的最好解决办法,获取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就能实践自己的政见,否则,只有再等待四年至八的结局。宪法法一中虽是说给蓝民听的,但在此一框架下,实现三通交流,这是蓝民们的希望,自然也会让他们不至悲观失望去与民进党对抗。我说这话的意思,是我以为于当前的形势,民进党已经无法取信于民,至少无法吸引中间选民的支持,至于蓝民,他们宁可不投票,也不会支技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若是如此,民进党哪里还有得救呢?!

那么谁来拯救台湾在野力量呢?答案是:第三势力已责无旁贷!

第一,民进党四大天王已经不可能再回头。游、吕最不可能。游太独,游回来,跟现在的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没有两样。吕已经没有了那层意愿。谢已经表达过不再从政,这是政治人物的良心底线,也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再回来,只能让内外反对者作为嘲笑的材料,成不了大气候了。苏侦昌没有说死不可能再起,但于苏的政治理念及其谋略,作为幕僚是适任的,但不足以当国家领导人,再说他根本就没有胆量走他的苏修路线,除非谢长庭挺身而出去支持,否则,苏最好不要再去淌民进党目前这池浊水:要知道,当今是年轻人的世界,老头子作寿或做使者叫人捧场可以,再想恋权,碍了年轻人的出路,这年头,年轻人是不会让步了的!

第二,民进党中生代还没有足够的潜力担当领导人。本来,在陈水扁第二个任期应该专注培养林佳龙、罗文嘉、陈长文、苏嘉全等这些中青派政治人物,但陈水扁却投错了方向,他预计除了他没有第二人能再挑战国民党的马英九了,于是走A钱路线,以图将来政治运动之用,加之四大天王的卡位,让陈水扁没法调和派别立林的民进党,空降地方选举又不能成功,白白浪费了中青代的青春,也葬送了四大天王的最后前程。其实,近十几年的政治格局,除威严国家外,年青一派主政已经从克林顿时成为主流,日本因为保留派死撑而失去了改革的动力,俄罗斯因为年轻的普京上台而重回大国地位。如果,当初就大胆启用中青代,让他们在行政院长上或高雄市上当院长、市长,2008年的选战,稍将宪法一中与和解共生作为选举主轴,并大胆提出三通设想,马英九要胜利就没有那么容易,到2012年再战则完全有把握了。现在看起来,2012年对于民进党中生代而言似乎还是太近了点!

第三,蔡英文是比陈水扁更想台独的阴险政治人物,依如此玩下去,永远无法获取中间大多数选民及浅蓝的支持,只依赖深绿的支持,当马英九两岸政策发酵的时候,经济起来了,谁还让现在这样死脑袋的民进党愚弄,接句吴大秘书长的话就是除非是白痴,否则,谁还愿意成天跟着“悲情唱戏---口水问政”式的政党去作三陪(陪上街闹事、陪环岛行脚、赔钱拉票)?!

第四,目前,民进党已经没了可以在道德良知及政治能力上再起大风云的大人物。民进党已经被极独分子绑架,只能维持20%的深绿及15%的浅绿约35%左右的同情支持,除非国民党再次分裂成两对选举人,否则,民进党必须概括承受不改变台独路线而长期在野的困境。

以上四大理由决定了蔡英文领导的民进党已经没法和谐及凝聚在野力量,已经难以统领在野这半壁江山,第三势力的出现已经成为可能,并且责无旁贷。因为,如果民进党独占在野民意后由于失望而游走暴力问政,台湾将翻身无望,民众也将陷入痛苦的生态,那时,整个社会就变得无法控制,这样的时候,还能指希台湾什么呢。

因此,我们呼吁三势力要审时度势,打出走议会路线理性问政参与国家建设及管理的路子,在既照顾浅绿及中间选民的同时也要照顾浅蓝选民从议会监督的方向监督执政的国民党,促成参政生态之国民党、民进党、第三势力党三足鼎立而相互制衡之均势,从而减少社会对立,降低行政成本,共同谋取台湾前途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维持现状,开放两岸三通交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建设亚太物流、人流、金融营运中心,积累财富,发展民生,台湾的最终地位由后人解决,经济发展、国富民安、人民得利,台湾才有真正的人权及主权,在野才能再有执行的机会!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77196158&aid=23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