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03 05:19:21瀏覽731|回應0|推薦19 | |
心水清美 (一) 張秀亞教授生於1919年,今年恰是張秀亞教授一百歲冥誕。 我很喜歡張教授的散文,又曾在大學旁聽她的課,對於我日後的寫作有很大的啓發。 1. 「我喜愛荷葉, 這並無甚麼稀奇, 奇怪的是, 我每次興沖沖地趕到荷池之畔, 倒是為了欣賞荷葉的成份多些, 而非為了荷花……這是由於那水中大片的碧玻璃……展出一片綠色的詩境, 供我的心靈散步……」 這是張秀亞老師的<我愛那荷葉>的起頭 (《月依依》第125頁), 我愛荷成痴, 所以也十分欣賞這樣的詩境。 從下榻的旅館窗口望出去, 射向天上的煙花爆出四面八方的光芒, 點綴著漆黑的晚幔, 煙火的霹靂啪啦聲就像鑼鼓聲, 序曲般催促世界的舞台拉開帷幕。該日(二00一年七月一日)是加拿大建國一百三十四年紀念日, 我正好身在蒙特利爾市, 看到舉國慶賀的好氣勢。我看完煙火, 打電話回美國的家, 電話的那頭傳過來的第一句話是 : 「張秀亞老師去世了!」我愣了老半天才說 : 「誰告訴你的?」他說 : 「我在星島網路報紙上看到的。」我抱一線希望說 : 「可能是錯誤的報導, 報上常有的。」但是回美國後跟德蘭通電話, 果然是真的, 我心情沉重, 好捨不得張秀亞老師! 我第一次接觸到張老師的作品是初中的國文課本, 裡面就有她的散文, 我十分喜歡字裡行間的那一分氣質與靈雅。當時我已經熱衷寫散文, 於是拿著她的文章做範本, 學習著其中的遣詞用字。家父是教我國文的啟蒙師; 張老師則是我作文的導師, 她說: 「其實世間的一切, 包括風花雪月在內, 都是宇宙大化創作精神的表現, 不只能予人美的感受, 並且顯示給人一片蓬勃的生機與生命力 。以為有文采有熱情感覺敏銳而又觀念正確的作者, 能自宇宙萬彙, 自然景象中,發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生機與充沛的生命力量, 以及愛與奉獻的精神, 在作者的筆下, 風之起, 花之放, 白雲之飄揚, 與明月之吐輝, 不但不會是我們消極頹靡, 且會更激發其我們對生命的熱愛與奮發的精神。(《湖水・秋燈》第85頁)」從那時起, 我就認定秀亞老師的寫作精神是我的導引與方向, 由自然中攝取無限的生機、力量、美、光、熱。 我的大一國文老師是王志忱 (又名王怡之, 名作家王藍先生的大姊), 與張老師是莫逆之交。王老師告訴我們張老師在文學院授課, 於是我忙乎乎去打聽教室地點, 又忙乎乎地去旁聽, 旁聽了一學期, 如今, 我已忘記張老師的授課內容, 但仍記得她的斯文嫻雅儀態和眼鏡後的智慧眼神, 和她說的「從細微的人間事物出發, 表現一種深邃的哲學觀念, 而是給讀者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觀, 對世界, 對生命, 都有一種美的解釋。」張老師的散文小說是詩的延伸, 都是如詩如畫, 豐富的情感與悠然的哲思, 襯托出一顆真善美的心靈。她有一首詩是這樣的: 是我窗外的梔子花 是我簷下的牆燈 一瞬間 時空化為澄明的飛動 我凝視著, 佇立於簾下 呵, 你分明是這清寂的園庭 輕快的炎夏之夢 我不知怎的忽然憶起 那年夏天的一架藤花 一片花, 一個歡笑的日子 看著過路的一陣藍色微風 原是維金妮亞吳爾芙筆端的呵氣 脆薄的蝶翼遂跌跌閃閃 從大自然的手冊中飛出 使這濃夏更多一首小詩 我好喜歡詩裡的澄明的飛動、一架藤花、藍色微風、跌跌閃閃、我以為我可以化成蝴蝶, 不經意地閃進老師的濃夏梔子花。 (待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