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部落格又稱「現代版無所不談」
2021/05/29 22:51:55瀏覽722|回應0|推薦7

兩岸終極博弈1945-2025 自序

   我很欣賞文學大師林語堂,他的《無所不談合集》、《生活的藝術》、《語堂文集1-4》、《京華煙雲》等讓我愛不釋手,大師的博學與深厚中英文造詣更令人敬佩。在下的部落格只談及八個面向,今後將擴大談論範圍,個人不過是蒼海一栗,語堂大師的萬分之一,能做的只希望一些歷史不要淹沒在時光的漫漫塵埃中。因此部落格即日起又稱「現代版無所不談」。

   將近一年沒有耕耘部落格,因為全力撰寫《兩岸終極博弈1945-2025》,這本17萬字拙著終於有出版社敢製作發行,因為版權屬於個人,因此從今天起摘錄部分內容刊出,還請各位不吝賜教,感激無既。(博客來-兩岸終極博弈1945-2025:風蕭水寒 恩仇了了 (books.com.tw) 

自序「恐懼的總和」

  兩岸博弈自1945年抗戰勝利迄今分為軍事衝突(1945-1978)、冷戰對峙(1979-1987)、民間交流(1988-2015)、脫中謀獨(2016年5月至今)四個階段,要詳加論述分析非百萬字無法盡述,因此本書僅以75年來重大國內外事件為經緯大綱撰寫而成。

  本書25萬字初稿濃縮成16萬字,因為眾多書商不敢出版,因此獲允出版期間復增加新資訊為17萬字。事實上撰寫觸及政治敏感神經的兩岸史,下筆必須萬分慎重,涉及對國內外政黨、政治人物和各國的論述都需有所依所本和切身的經歷。但歷史是為政治服務、是贏者寫、統治者加持的。因此中國大陸和台灣公開的資訊往往南轅北轍、故意消失或加油添醋,而國際學者也不會了解中國承受百年屈辱之痛和強烈的大民族主義,對台灣內部的分裂思變也是一知半解。

  譬如 David Kaplan 以美國人觀點報導國民黨的海外諜報行動著作《Fires of the dragon》非常精采,但內容受作者個人觀點影響。譬如說:CCK presided over the growth of one of the world ́s most intrusive and effective internal security and foreign intelligence system.... The KMT faced the wholesale defection of its students In America. p.33, 148,1992 都言過其實。

  《TIME》雜誌報導宋氏家族的資料長年封鎖於 FBI,被Sterling Seagrave 的《The Soong Dynasty》挖掘出來,這類內幕報導有許多難以查證,引用時必須萬分警慎。但是近年來國際具公信力的媒體對台灣處境的觀察十分敏銳,2021年5月1的英國《經濟學人》稱「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地區」,這是以國際宏觀視野來看台海危機,就值得參考警惕。

  寫歷史遠比創作小說艱辛百倍,不能天馬行空神來一筆或打高空,必須有所據有所本而非杜撰,因此筆者非常敬佩國家地理頻道和 Netflix近年來精心訪問許多學者專家和退役將領的回憶或評論解說,配合紀錄片推出,盡量還原史實,讓後人哀之惕之。

  歷史是殘酷無情的紀錄,卻是未來的指南,能作為明鏡供歷史後端的人鑑之。若沒有資治通鑑、史記、宋史、明史、清史等古籍,今人何能得知中國歷代的興亡盛衰?沒有國內外的歷史學、政治學家或身歷其境人士的考據鑽研和回憶錄,許多戰事、悲情、鬥爭、忠貞和叛離情節都隨風而逝,留下的只是道聽塗說或偽歷史。

  筆者在大學時期就開始閱讀英文版讀者文摘和逐日剪報(近12年則儲存於 Evernote、Dropbox 或記錄於XMind ),這些資訊在1998年才有的google 和後來推出的Bing蒐尋系統上是看不到的。當時何曾想到這些保存的珍貴資料是日後寫歷史的重要參考依據?隨著購買 U.S. News & World Report、Times、Newsweek 和訂閱 New 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 電子報,視野和見聞更為廣闊。

  雖有較充分的資訊有利完整客觀寫作,但完稿之後再回顧歷史、面對當下、展望未來,實在感慨萬千、充滿憂慮與恐懼。

恐懼之一年輕人競爭力低落也無法上戰場

  北京清華大學20年來極少數被評價特優師資陳嫦芬的話可資參考警惕,她任教台大財金系、台灣清大科學管理學院、北京清大經濟管理學院,曾任瑞銀集團投資銀行亞太區副董事長等重要職務。

  陳嫦芬指出在北京清大授課,回家就會收到學生電子郵件或微信告知在當天課程中得到的啟發,同時列示心得重點,準備看完幾本書再見面討論(台灣學生則少有此學習精神,筆者在大學任教深有同感)。再說台灣年輕人的「不貪心」、浸淫在「小確幸」的狀態中讓她的焦慮感愈來愈深。至於達標的企圖心,台灣年輕人會圖一個相對舒服的方法去做,問題是追求卓越不可能會輕鬆愉快;雙方程度明顯有別,競爭力立見高下。

  對於兩岸的險境危機,海龍蛙兵留言招募新兵,覺青一秒全閉嘴,無人回應。台灣年輕人接受電視訪問時更毫不避諱地說「不怕衝突但不想打仗、想活久一點」。2020年10月 ETtoday 新聞雲民調顯示「20-29 歲族群只有 26% 願意上戰場」。若不得不盡國民服役的義務,只需要入伍四個月並週休二日就可退役,氣溫超過四十度不准操練,部隊長因洪仲丘案或官兵的黨政家庭背景,在管理上盡量寬鬆,典型少爺兵的素質耐力和士氣怎能戰到最後一刻?

恐懼之二2025 年之前台灣隨時面臨武統

1、2021 年東歐與中東衝突加劇,俄羅斯與伊斯朗的強勢力量分散美國軍力;戰雲密布的台海若執政黨仍無視中共「不回到九二共識就沒有任何妥協餘地」的宣告、拒絕溝通談判,執意進行修憲謀獨;或美國無視美中建交三公報逕自派高層來台,都踩到中共國家反分裂法紅線,必為中共所不容,武統可能性相當高。

2、2022年中共舉辦冬奧之後緊接是20屆全國人大會議,習近平擺明將接任第三屆國家主席,屆時是否「實現統一」對歷史有所交代,平息鷹派反對勢力與仇台民意?武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

3、2023年中國第三艘航母正式服役,研發多年的尖端量子科技屆時亦已成熟,成為新一代的潛艦殺手,使用大型坦克登陸艦運送跨海兩棲作戰突襲車,戰力更上層樓;如仍處在在第一、二島鏈被封鎖,第四強權印度又從陸上封鎖的困境下,面臨拜登執政已過半,對中國的政策已明顯化,屆時美國對中國與台灣的態度作法將影響習近平是否採取武力嚇阻美國退出島鏈防禦,武統台灣打小孩給大人看是一種方法。

4、2024年拜登任期接近尾聲,他年屆82高齡難再尋求連任,勢必全力應對共和黨的反撲或川普捲土重來,國內政權保衛戰遠甚對兩岸和國際局勢的關注而形成台海空窗期。又逢中華民國總統大選,無論民進黨或國民黨贏得政權,即使新上任者不談獨立,只要仍反對一個中國或繼續訴求維持現狀的獨台,中共絕不再老調重彈「聽其言、觀其行」,而是直接訴之武統。

5、2020年11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罕見地推出2035年遠景目標,強調「練兵備戰」並在2035年「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冰山下之目的昭然若揭。2025 年也是中共大外宣「2035年完成中台跨海大橋」的最後期限,2025年兩岸若未統一,如何單方面進行至少十年才能完成的建橋工程?豈不重重自我打臉?面子裡子盡失?這是分辨紙老虎和真老虎的重要時刻,更是統一的Deadline。

  至於何時發生武統?是否武統?除了習近平、台灣執政黨和美國的態度作法是重要關鍵之外,從大陸持續軍演以及共機、船艦自2020年至今年5月愈接近台灣本島跡象顯示,個人認為「中共的武統已經啟動,只是倒數計時尚未到最後關頭,還沒開始而已」。

恐懼之三AI 創新科技可能終結人類

  1760年工業革命發生後,傳統戰開始邁入現代化戰爭,尤其科技發展呈現幾何比例升級,1945年原子彈投入戰場更使戰爭型態的變化疾如旋踵。撇開宗教、意識形態的歧異和族群分裂衝突等因素,高端武器終極競賽的擦槍走火極可能造成人類的大不幸。

  所以北韓、伊朗堅持保留核武,除了自保與嚇阻亦不惜同歸於盡;面對共產社會主義國家,美國則極力避免觸發核戰,否則可能面臨世界末日。最近俄、烏邊境衝突加劇,烏克蘭無預警在黑海舉行演習表達加入北約的決心,拜登亦表示力挺;俄羅斯立刻以強勢軍事備戰面對歐盟與美國的干預。科技軍競無止境的毀滅性發展與台海、南海、中東、東歐的危機密不可分,因此,AI高科技雖能防範天災疫情,但同樣可以終結人類。

  日本福島核災在國內存放千座核廢水的儲槽將於2022年秋達到上限,決定 2023年將核廢水稀釋後排放入海,其毒害將波及全球海洋,這和「深度偽造」(Deepfake)一樣是「高科技未用於戰場仍然貽害人類」例證。大陸砲轟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並說若排流的核廢水無害,就請日人自己喝吧(China to Japanese official: If treated radioactive water from Fukushima is safe,“please drink it”, Washington Post, April 14, 2021);韓國放話「只要偵測到發現危險將立即求償」。而我助日代表卻說「台灣核能廠的爐心冷卻水也是排放入海(其實截然不同),國民黨反核廢水排放的態度很難義正詞嚴」。但是除了經濟部堅決否認、原能會主委指出謝長廷非專家之外,民進黨在「親美日抗中」戰略下只表達高度關切。

恐懼之四人類活在楚門世界隱私權被一覽無遺

  即使沒有武統和核戰,高科技的無限上綱還有另類恐怖,在舊年代諜報戰依靠間諜與特工出生入死的情蒐與破壞,可是高科技使兩者的功效大為降低。捷克斯洛伐克在70年代就將微型竊聽器與訊號發射器裝在美國官員的鞋跟裡,莫斯科將監聽器安置在美國人的打字機裡長達十年才被發現。美國同樣展開科技諜對諜的「常春藤吊鐘」監聽行動(Operation Ivy Bells)就是在122公尺的深海秘密進行,被稱為「情報金塊」。

  2013年瑞士開發 NAGRA 密錄信用卡可化身通行證、護照,供執法部門和情報機構使用,如今普及化的手機即使關機、取出電池仍會被監控行蹤言論(除非裝在特殊防護包內),否則所有資訊都可能被讀取。

  當今情蒐監控除了間諜衛星之外,無人機可在2.5萬公里高空長期停留和實施精準打擊。「妖女之眼」(Gorgon Stare)系統就是終極版的天空之眼,影像解析度高達1,800億ppi(Pixels Per Inch,像素密度), 比iPhone高150倍。監控用的機器鳥形同真鳥,吸引同類一起飛翔(The robotic flock is so lifelike that actual birds fly alongside them.),美國被指出是真正的竊密帝國,竊聽全球193 個國家。

中國大陸遍佈攝像機辨識人臉和車牌實施監控,Google禁用、微信受監控;台灣的臉書若發言被視為不當,個人和群組被遮屏常有所見,email、Line 內容敏感的字眼詞句可能會主動被蒐集;蜘蛛軟體雖是資訊資安軟體,也形同監控系統。

1990年《第五項修練》乙書問世之際,台灣才剛開始認識什麼是網際網路,「大數據」近10年才出現卻影響深遠,而網路也將步入6G無所不能時代。因此以色列歷史學家 Yuval NoahHarari 著作的第三部曲《21世紀的21堂課》極力強調數位獨裁的危機,他指出「我們以為自己有自由意志,但其實都被演算法操縱」。政府的監控已從「皮膚上的外在行為」轉往「皮膚下的生物數據」。

從歷史教訓探索新的未來

邱吉爾曾說: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我們也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語出《戰國策》)和「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出自《晉書》)來自我警惕。因此,敘史之目的並非完全追懷往事,討論其間的恩怨是非與得失,而是在戒慎恐懼中「探索新的未來」。Marcus Aurelius的《沉思錄》(Meditations)表達出他四種智慧和精神:理智的誠實、溫和的堅定、平衡的中道與超越的精神,寫史亦當奉為圭臬。《風蕭水寒、恩仇了了》貫穿75年波譎雲詭的兩岸歷史,讀者不妨當作簡明的兩岸當代史參閱,書中有誤謬之處還請各位先進專家不吝指教。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e8172be&aid=16331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