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歷史文化報導1》 赴瀋陽出席兩岸學術研討會
2019/09/07 20:15:03瀏覽730|回應0|推薦9

  八月21日,台灣飛瀋陽的班機只有傍晚5:20的深圳航空,夜裡8:40抵達後,瀋陽市政府和當地台辦負責接機,大約有十五、六位台灣人士同乘一輛巴士前往住宿飯店,大部分人彼此不認識,在台灣唯一和我聯繫的尖端科技雜誌負責人前三天即已到達杭州,卻因身體不適臨時取消赴瀋陽,所以周邊都是陌生人,一小時後到達下榻飯店兼會場後,即提早休息準備第二天八點半的研討會開幕式。

  會場在飯店三樓,研討主題是勿忘「九一八事變與全民抗戰」,由瀋陽市台辦、文化旅遊和廣電局、瀋陽市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主辦,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承辦。與會代表124人,台灣代表60人,除了幾所大學歷史系所教授、博士生,還包括台中霧峰林家後代林明鐔、林銘聰等、丘逢甲孫子女邱淑女兄妹(即作家丘秀芷)、羅福星孫女羅秋昭、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創會理事長林光輝、現任理事長蕭開平等人。參照台灣出席者名單判斷提出論文者不超過10人,大陸學者及媒體人士則不知提出幾篇論文。

  提論文者多屬兩岸學者專家和少數台灣抗日志士遺屬,由於對日抗戰勝利之後,國共情勢逆轉,因此論文觀點和看法當有不同之處。台灣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程玉鳳的論文指出「田中奏摺攸關日本侵華」,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孫若怡則以「客家人的武裝抗日」為主題,台灣國共黨史學專家徐新生以「從馬習會看兩岸同寫抗戰史的背景與前景」做簡單論述。

  黑龍江社科院研究員王希亮則以「日本國家改造運動與九一八事變」作為重點、遼寧社科院東北亞所副所長孟月明著重「日本侵華期間對台灣移民問題研究」為主,中央民族大學社發所副所長孟凡東以「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地區少數民族抗日鬥爭」作為論點研討重點雖不同,卻各有所專,讓與會人士增長不少見識。

  這項研討會已舉辦多年,個人首次參與,不知其中眉角,因此以宏觀角度談「九一八事變改寫中日歷史」,撰寫8000餘字論文;但以日本為何侵華為重點,並指出主辦單位多次舉辦這項研討會必需有中心涵義才對,同時輔以PPT圖文在研討會中補充分析說明。

  韓愈的《師說》指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整天的研討獲益良多,只是有些人廢話太多,偏談個人經歷,離題太遠,以致在時間受限情況下,不能暢所欲言。

  研討會結束後,主辦單位安排兩天參訪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瀋陽故宮、遼寧博物館、張學良故居、日本戰犯法庭、盟軍俘虜營遺址、北陵公園(佔地100萬坪,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精華,也是漢滿蒙民族文化交流的縮影 ),以及台灣大家族抗日救亡圖存史實展的開幕式。

  在參觀張學良故居時,才知道在東北(可能包括中國大陸)不能批評張少帥;我和接待人員辯論指出張學良擁有30萬軍隊卻不抵抗,因為除了張的命令要求保留實力、不和日軍衝突外,東北軍保護鴉片重於護衛疆土,以致東北地區在一個月內就淪陷。陸方告知彼此立場不同,不是同黨的,我才恍然大悟;只好拒絕參觀張學良故居作為無言的抗議。

  整體而言,這次研討會是圓滿成功的,主辦單位熱情用心,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退輔會主導的瓦斯協會2018年就組團赴杭州參加由中國城市燃氣協會主辦的「亞太地區瓦斯資訊交換會議(GASEX)」,就事論事,這次活動純粹是學術研討會,無關統戰;瀋陽市台辦主任王羽輕、柳喜江處長、宋長輝先生親切周到。中國經歷對日抗戰難以承受之痛,咸信戰爭只會生靈塗炭,製造人間地獄;目前兩岸關係雖然緊張,和平相處是唯一解決之道。最後謹以朱熹的一首詩作為本文結尾: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e8172be&aid=1292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