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圓光佛學院/所
2023/05/25 11:37:46瀏覽582|回應0|推薦0

研究所簡介:圓光佛學研究所設立在於培養解行並重、人格健全優秀僧才與人才,以住持佛教,弘揚正法。研究所座落於幽靜田間,校風純樸、道風凜然。研所建築以唐式設計為一大特色,樑柱林列,古意盎然,令學人身心沉澱於大自然與宏偉殿堂交融中,實為當今綠化建築代表作圓光佛學研究所歷史悠久,自圓光寺妙果老和尚民國五年開山以來,先於日治時代昭和19年(1944年)創辦「台灣佛教會北部鍊成所」。台灣光復後,民國37年,妙果老和尚創立「台灣佛學院」,為戰後台灣最早佛學院。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台之初,台灣佛學院遂成為內地各省僧侶參學駐錫之地,法務之盛極於一時。後雖因時局不穩,於試辦了六個月後停止,然已開啟日後台灣佛學教育之先河。民國76年如悟法師為培育更高級佛教教育、學術研究人才,成立了圓光佛學研究所,並於民國78年獲教育部立案為「財團法人圓光佛學研究所」。歷任教務長奉獻投入教務,以至現任教務長性一法師自日本東北大學博士學成歸國後,以承先啟後之精神,默默奉獻十數年迄今,為佛學高階教育開拓新局。舉凡開辦課程、延聘教授,皆是一時之選,佛學教育菁英齊聚一堂。教學環境除擁有先進數位化、資訊化無線上網環境外,圖書館書籍典藏於佛教學校更是領先群輪。本校自辦學以來,培育不少海內外優秀僧才,住持一方,或為弘講經教,或為寺院管理,乃至以經藏研修凱啟慧門、潛心道業,精進行門者,皆為教界注入一股新流。

本所特色如下:1.著重宗教情操之養成,以叢林生活為修行法門之陶練。2.注重漢譯經典中國佛教之研究。3.配合現代佛學研究方法梵、巴、藏、漢、英、日語學習,從事佛學研究。4.海內外僧俗四眾,皆為培育對象。

研究所教育特質:1.以培養人文精神為經,以社會服務為緯;以佛教研修為綱,以現代人文科學方法為領,辦好一所佛學研究所。2.教育重質不重量,重內容不重形,辦一所能使學生變化氣質,求得真如而精緻研究所。3.以宗教情懷善待師生,確立校園倫理,以輔助不足之家庭倫理,臻進社會倫理,促進師生以校為家。4.無論境教與教學均以啟發式教育為主,使學生內在之聰明智慧與道德良知,充分地啟發出,以達成本校教育之目5.雖然是以宗教精神辦學,希望學生嚴謹而不呆板;活潑而不輕浮;幽默而不低俗;尊師而能重道。

 圓光佛學研究所:中壢市(32053)月眉里圓光一路228號/電話:(03)498-4449.498-7775/傳真:(03)498-6980

    所長:如悟法師,俗姓蕭,名金榮,1938年生,苗栗頭屋人氏,曾就讀日據時代公學校三年,光復後復又接受國民教育,幼素具善根,年十四衣緇,隨真源法師於苗栗大湖法雲寺當小沙彌,期間曾任知客等職事。1953年,法雲寺內成立佛學班,由懺雲法師講四書,法師亦就讀其中。1955年於新竹福嚴精舍任印順法師侍者半年,並攻讀內典。後轉赴台中就讀「台中佛學院」,為第一屆學生,不久學院改組為「台中佛學書院」,1958年畢業。後旋又入新竹「靈隱佛學院」就讀,翌年元旦受沙彌戒。1959年十月入伍,1962年八月往台中太平印弘芧蓬依止懺雲法師,同年九月入「福嚴學舍」就讀。1963年十月於台北臨濟寺受具足戒,翌年畢業後與明復法師、如虛法師移錫南投久靈寺。1966年五月,赴南投水里蓮因寺再度親近懺雲法師,不久,往台北新店同淨蘭若任當家職,受教於仁俊法師,並於文化學院選修印順法師的般若學和佛法概論。1968年底,獲聘任教於台南開元禪學院,翌年八月負笈香港,就讀能仁學院社會學系,1973年六月畢業返台後,協助苗栗頭屋慈願寺改建,翌年五月受聘為中壢圓光寺第四代住持,時年36。如悟法師晉山後隨即展開了圓光寺重建工程,自1974年11月起,至1980年止,費時六年餘,1981年七月並成立「圓光佛學院」正式對外招生。如今圓光寺不僅是全台重要道場,也是創辦僧教育成功極佳典範。

   師資(居士)凃玉盞、劉嘉誠、林崇安、黃奕彥、林永崇、林志欽、闞正宗、郭祐孟、野川博之、劉貴傑、莊國彬、黃英傑、曾德明、朱瑞珠、劉兆文

圓光佛學學報--圓光假日佛學班

  2002年於竹東山林增設『淨宗研修部』培育淨土宗的研修人才圓光弘化館三樓的「淨土印象」,以諸佛和七寶光明等象徵物,將淨土印象描繪的維妙維肖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6ccc7d15&aid=17924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