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19 17:12:11瀏覽175|回應0|推薦0 | |
淺談"學佛"之路,請不吝於切磋,指教。 什麼是真正的佛法?要如何薰學?有甚麼成就?若您到今天仍然求知若渴、虛懷若谷,且學佛的動機單純而端正,對佛教法義能如理作意的思維,確定之後,才坦然信受、依教奉行,並樂於隨時與人對談、求證、切磋,那麼,您可以是佛法上很好的同修道友! 佛法的真相,不能以世俗心而推說:個人體會不同,各走各的路、各成各的果?那就不是探究真理的態度了。縱然必須引經據典、詳說細論,也最好能將這件大事,今生搞定,有了個明確的憑準,才可安心的奉行;以免一時的疏忽、迷信而誤入歧途,越走越遠離佛法。 就所知,當今社會上有許多以「佛教」為名的流行法門,在這些分支法門中,就當生成就的效果而言,有人老實「念佛」而往生淨土,或一心「參禪」而悟道明心,或行善布施以厚植善根……;俗云: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學佛人最怕什麼?怕跟錯老師、學錯知見……。因此,有幾個問題,您可以自問自答,再三查證,卻不急於輕信他人或妄下結論: 您確知「佛法」的內容與行門嗎?您瞭解「心識」的結構與運作嗎?您寧可盲從受騙、或願探究(佛法)真實義? 學佛不是應以 佛所說經,尤其是「了義經」為根本嗎?大菩薩們為了協助佛陀教化,而依經造論,也必本於個己證量而如實宣講,絕不逾越佛說或背離經意。當別人這麼說,您是不假思索的信從?或經過多方求證而確知? 佛法分「三乘」,簡要的說: 聲聞乘的修行,是要先斷「我見」,也就是觀察色身、意識及及一切境界,都是生滅無常、虛妄不實,而不可依恃,如【八大人覺經】所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因而如法滅除五蘊、十八界的我見、我執,捨壽入無餘涅槃,不再受生於三界,永離生死苦。 緣覺乘的修行,則是對十二因緣的反覆觀行而了知其流轉還滅,因而斷除了一切生老病死、有、取……乃至名色、行、無明,而得解脫於三界外。 佛(菩薩)乘的修行,不但要具備上述聲聞、緣覺的實證,還要進而親證真如,才能將無始無明頓時打破或全部滅除,以此為基礎而發起般若慧,依菩薩位階而逐級升進,培植大福德、熏修道種智,朝向究竟圓滿的成佛。 三乘中,聲聞阿羅漢與緣覺辟支佛經由五蘊、十八界的深細觀行,了知此身及六識的虛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而斷除「我見」及「我執」,入於涅槃。大乘菩薩則須先證二乘菩提而斷我見,悟此實相心,並依此所生之般若智而次第進修,歷經三大劫,累積了無量無邊的福德、智慧,而圓成佛菩提道。 從上所說,您是否明白了每個人(及一切有情)各有幾個心?這些心各有何功能?誰是本、誰是從?如何配合運作?身與心是一元或二元?您信受「三界唯心、萬法為識」否?從佛陀三轉法輪及歷代聖賢所證,可以確知每個人有八個識,不多不少;且相互配合,完整運作,才能存活、修行; 二乘解脫道:斷我見、我執煩惱、求解脫三界生死,是三乘必修的共道;修學之次第是:一、現觀蘊處界的虛妄,先斷除身見(薩迦耶見)、戒禁取見、疑見等三縛結,證得初果。二、貪、瞋、癡淡薄,證得二果。三、再斷更深細之欲界貪、瞋、身見、戒禁取見、疑見等五下分結,由斷除欲界愛而取證初禪或以上的禪定而證三果。最後,再斷色愛、無色愛、掉、慢及無明等五上分結,證四果阿羅漢。從此對三界愛的煩惱不再現起,乃稱為出離三界的聖人。這是總說,而具體修證上則有許多細節與方法,若經由正法善知識的指點,今生或可斷我見、證初果,永離三惡道,不再承受輪迴之苦,這豈不是多劫以來的久病初癒;從此,無後顧之憂的進修大乘菩薩道,於自利利他之中增長道業,才是大丈夫雙贏的風度。 大乘成佛之道(菩薩道)的修學,是先斷我見,並證得真如,稱為開悟「明心」,從此踏入大乘佛門,發起般若智,歷經十住、十行、十迴向,具足了應有的現觀與福德,成為初地菩薩,逐級修學無生法忍,次第轉進,直至成佛而實證一切種智。這過程中所要修習的內容既廣且深,因為自、他兼顧,世出世間一切法都要學,且每個細節都要身體力行,一分一分的體驗、累積,才能逐漸淨化無始以來的習氣種子,滅除根本煩惱、增長一切智慧。 此二道是一切菩薩必修,相輔相成,不可偏廢。解脫道若有因緣,一~四生精進的修行,即可圓證;菩薩道則須歷經三大無量數劫乃得圓成,所以說菩薩道甚深極甚深,不可思議,唯證乃知;若無相應的福德與智慧,則難以通達。這兩個法門可以讓人斷除分段生死而出離三界,也可以讓人成滿究竟的佛果。 佛陀三轉法輪諸經教典的確深澀難懂,尤其末法眾生根器羸劣,于佛正法難修難證,於是有諸大菩薩示現,依據佛說而著書立論,詳解三乘道,譬如《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百論》……等,廣利眾生,讓有緣者可藉此而契入經教,親證菩提,得解脫果乃至成佛。因此,所謂聖言,即是佛說的經教及諸真悟菩薩的論著。 那一種法要最能完整的解釋人生及世間的種種現象,乃至學佛過程中各種殊勝的體會與經驗?若所談的內容偶有不合您意或與所學相違,請就您身心上做觀察,也許會有與前不同的發現,且更如實、精妙,那就是您的善根與慧根相應於佛法的真實義了。 若真是佛教善知識,必將隨喜、讚歎您對佛法深入探討、反覆實驗的真誠,乃至與您一起閱讀佛教經論,如理思維、虛心求證,互相切磋,最後,並能接受嚴謹客觀、符合「三量」的實證佛法。若不如此,必有世俗的私心,或是佛法的無知,這樣的師父,值得您繼續的信賴與隨學嗎? 歡迎回歸佛法的懷抱,一起學佛,同見同行、同修同證,就如太虛大師三寶歌所唱:「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靈山會上,公開對大迦葉咐囑之後,薪火相傳,不曾中斷;達摩祖師來中國傳禪、玄奘菩薩去印度求法,以及歷代許多高僧、居士所開悟、所證明的,也就是這個心。可以說:有眾生的地方,就有這個心。而兩千五百年後,廣欽老和尚證得「念佛三昧」,隨即發願來臺灣,開山傳法;可惜,因緣不成熟,又不便於明講,因此,老和尚來了、又走了,沒有人瞭解他示現「念佛」的弦外之音。末法時代的學佛人,只能致力於行善積福、並信受彌陀救度,念佛求生極樂。 眾生本有成佛的種子,都在自己第八識中,有一天遇到善知識,並信受聽從善知識的教誡,而發大菩提心,透過身口意的磨練,修證大乘法的種種勝妙行,斷盡了煩惱障及所知障,證得如來地的常住法身而成佛。一切菩薩若想要修學勝妙的成佛之道,須知四種法:「親近善友、聽聞正法、如理思量、如法修證。」 親近善友是此四法之首,有了善知識,後三法才能依之而行。若被惡友誤導了,何來正法可聽聞?隨後所思都是惡法,不能如理,又如何修證?所以,辨別真假善知識,是重要的前提。若於當今之佛門四眾,難以判斷有否善知識,則寧可直接閱讀經論,薰習自心,並祈求佛菩薩加持,能得真善知識之法緣,因緣成熟,或能相應,且依經論所說而觀察其說法的內容,確實契理,又於我契機,則應可跟從、隨學、請教、遵行,再對照於經綸而驗證其實效,如此審慎,或可不至於誤己又誤人。南無阿彌陀佛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