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次只將焦點放在一個孩子身上
2022/07/16 07:39:27瀏覽12|回應0|推薦0
當父母要處理孩子的問題與行為時,僅需要把焦點放在這位孩子當時的情況、要討論的言行舉止,不需要把其他手足的表現拉進來比較,或以其他手足行為當作標準。如:「弟弟,我們要出門了,請你把客廳的玩具收好,你完成後,請通知媽咪來檢查是否過關?」負面的比較則是:「弟弟,你還不趕去快收玩具,你看哥哥收得又快又好,等一下哥哥可以跟我們出去,你要留守在家嗎?」反而造成負面效果。


與每個孩子有一對一的「親子約會時間」

當父母願意分別時間,安排與每個孩子一對一的「親子約會時間」,並專注陪伴孩子,沒有其他事物、家庭成員、手機或工作干擾,這段親子的特殊時光能讓彼此的心靈充滿關注與愛,與孩子的情感產生個別的連結。


如果我們也真誠表達出「期待」與孩子的約會時間,如:「我好喜歡跟你一起約會的時間」、「能夠跟你一起約會,我好開心」,更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重視、被愛且被珍惜,增強孩子的歸屬感。


親子約會時間的安排,可事先和孩子一起討論與規劃,找出親子都喜歡的事,或是孩子特別希望你能陪伴他一起做的事,如:爸爸帶喜歡棒球的弟弟去看球賽,媽媽陪熱愛美食的哥哥一起動手做料理等。 


時常肯定孩子的價值

父母可透過邀請孩子協助家庭事務,當孩子有貢獻時,會感到自己擁有能力、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找到機會就可和孩子說:「我需要你的幫忙」,確保孩子知道,你有多麼感謝他的協助。並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生來都是獨特、重要且有價值的,不會因為他們的表現或成所影響。


當孩子經驗到父母接納他本來的樣子,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被深愛著、在家裡是特別的,不需要透過貶抑別人來提升自我價值,也會更接納與喜歡自己。


消弭手足計較與爭競,不僅是清理手足關係中的雜草,更有益於孩子發展正向情緒與健康的手足關係。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eec1e55&aid=17577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