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禮失而求諸野
2014/03/19 20:55:11瀏覽94|回應0|推薦2

台灣對日…親而不媚 批而不仇

 

KANO票房突破兩億,但有些人,特別是大陸朋友多認為這是部「媚日」電影。然而,票房既證明了台灣人力挺的事實,卻也凸顯兩岸社會差異。但誠如二月十八日習近平所發表的對台四點意見中所提到:「台灣同胞因自己的歷史遭遇和社會環境,有著特定的心態。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因此,與其一味批判,倒不如好好思考背後的原因。

同樣被日本殖民過的韓國,肯定拍不出這種電影,因為許多台灣人真的對日本充滿好感。近年來的民調都顯示,台灣人認為日本是最友好的國家。三一一地震台灣捐款世界第一。去年前往日本旅遊的台灣人達二二一萬人,而大陸卻只有一三一萬。更不要說台灣人多喜歡日本的料理、文化、影劇、美景,還有櫻花與雷神巧克力。

很多人認為這是日本殖民五十年的「遺毒」,但日治有褒有貶,加上有此經驗者大多年事已高,恐非主因。有人歸咎是二千年後民進黨的親日教育,但別忘了從一九四九年到二千年,國民黨可是徹底貫徹長達五十一年的反日教育,現在中壯年以上的人都經歷過「梅花」、「八百壯士」等電影的洗禮。

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台灣人對於日本的欣賞。台灣人希望自己處事能夠嚴謹負責、敬業盡職、關注細節、講究誠信、謙虛有禮、守序守時;希望台灣產品能品質精良、講究美學與設計精巧;希望台灣社會能重視服務、著重規劃、環境乾淨、便利安全、內斂低調。這些希望,台灣有些還做不到位,但卻能在日本獲得體驗。甚至台灣人發現這些「美好」,早在日治時期就已落實,因此KANO滿足了大家的重溫舊夢。

然而,台灣人對日本的欣賞不是政府推動,而是由下而上的社會反應,而KANO聰明掌握了此一「民意」與商機。相對來說,北京迄今仍相信由上而下的方式「教育台灣人民」,但台灣民眾有興趣的不多。

所以,大陸必須讓台灣人產生「文化上的仰慕」,但這可不是煌煌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而是庶民生活的體驗文化。否則習近平所講的「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不能割斷我們的血脈」,光仰賴這種「血緣聯繫」難以讓台灣人產生共鳴,特別是年輕人。而如果大陸給台灣人的印象是「除了有錢,其他沒有」,則李克強在「兩會」所提到的兩岸「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就只會是空中樓閣。

所以,既毋須指責KANO是媚日,也不必歌頌「賽德克巴萊」是抗日。台灣能存在不同的日本觀,這是台灣的驕傲。因此,台灣可以「親日」,但不需「媚日」;可以「批日」,但毋須「仇日」。

如果台灣能成為全球最瞭解日本的國家,最客觀看待日本的地方,那將是台灣的資產。


===============

30年前第一次出國是到日本受訓

就見識到了十字路口

行人專用的交叉穿越線

百貨公司7點就打烊了

所以在東京晚上8點多

漫步在巷道裡

享受寧靜的時光

寂靜的燈光下

行人寥寥可數

走了好幾分鐘

偶而環顧四周時

才發現後面幾公尺後

靜靜地跟著一輛緩行的轎車

沒開遠光燈也沒按喇叭

我趕緊讓路覺得有點歉意

車子飛快離去

突然間我改變了來自教科書上

對鬼子的刻板印象

7年前我到大陸探親

清晨5點多就醒了

被滿街的電動車和載貨三輪車

各種車的喇叭聲吵醒了

走在街上得提防橫衝斜撞的各種車

還包括大爺大娘小夥子們

他們不認識什麼叫對不起

走在巷子

你要提防樓上送給你的---痰

在車站人山人海

進廁所後

看尿水共遍地一色

我沒時間猶豫

提褲管與行李齊飛

髒了褲管總比濕了褲檔要好些

我對曾經的祖國

夢中的中華文化的嚮往

一下子被驚醒了

原來

禮失而求諸野

竟然又重現了

( 心情隨筆雜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54288&aid=11834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