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9/12 05:08:35瀏覽505|回應3|推薦30 | |
山頂洞人 昨夜我做了一個夢﹐這個夢境好真實﹐我夢中回到三十幾年前在加那利群島開農場的時候﹐與當時的工人一起回到他老家看見他老媽與姐姐們的情況。我把它就叫做“山頂洞人”﹐敘述如下﹕圖一為與西班牙工人在馬鈴薯園合影﹐圖二在農舍花園看噴灌中的馬鈴薯園﹐圖三是大女兒在農舍邊的葡萄架下。相片中可見園中不少果樹﹐此地實在是個世外桃源呢﹗ 山頂洞人 我們稱加那利群島為幸福群島﹐它是在北非摩洛哥對面大西洋邊的七個島嶼﹐是西班牙屬地﹐講西班牙語﹐其中最大的島嶼叫拉斯巴馬斯(Las Palmas). 全年氣候如春﹐有綿長美麗的海沙灘﹐是個旅遊避暑勝地﹐當北半球進入了冬天﹐大批的歐洲人會來避寒旅遊。也是台灣與日本遠洋漁船在大西洋的重要補給站. 知名作家三毛與他的老公荷西便曾經住在這裡的。 一九七一年至七五年間﹐我與Las Palmas的華僑老闆們合伙在當地開設農場﹐因為當地缺乏蔬菜﹐尤其是中國蔬菜非常難得﹐而漁船一出海便是幾個月﹐需要的量很大。我們不但種蔬菜供應台灣與日本漁船﹐還大量生產馬鈴薯與番茄外銷到對面的摩洛哥。一位叫“努愛士-公撒列士” 的西班牙生意人﹐便是幫忙銷售我們的農產品﹐還為我們找一些工人來幫忙。其中有一位叫阿杜爾佛的一家人﹐他夫婦生了十二個孩子﹐前面六個已經結婚搬出去了﹐還有三男三女連他夫婦八個人就與我們一起住在農場。這六個孩子最大的女兒及第二個男孩已經十五﹑六歲可以在農場幫忙了﹐其他四個都還小﹐整天嘰嘰喳喳的熱鬧滾滾。他們一家佔了三個房間﹐我與太太及四歲的女兒用一間房間﹐廚房與客廳則兩家共用﹐因為共用一個廚房﹐大家在一起煮飯吃飯的機會很多﹐但並不衝突﹐反而經常交換食物﹐甚至互相學習做菜﹐相處得很融洽﹐太太的西班牙語也就在廚房中學習了不少。 阿杜爾佛還有一位年老的母親獨自住在鄉下老家﹐他經常會回去探望。有一次我們跟他們一家人同乘兩部車子﹐翻山越嶺開了兩個多小時﹐下了車還走了半個多鐘頭到了他的老家。想不到竟然是一個世外桃園﹐在一個小山谷裡﹐簡單的水泥房子﹐週圍種滿果樹及花木﹐一個小水塘﹐池水清澈見底﹐許多各種不同的魚悠游其中﹐據他說這塘水是山泉引來的呢﹗他老媽見我們到來非常的高興﹐尤其看到女兒美鳳﹐更是問長問短﹐什麼東西都搬出來給我們吃﹐對她那兩個孫兒孫女也是那麼熱乎﹐只見她忙上忙下的﹐令我非常感動。已經年近九十了﹐身體還是那麼健朗﹐可是我想到當我們離開的時候﹐是否會感到寂寞呢﹖尤其那麼大歲數了﹐竟沒有人住在一起﹐是否不妥呢﹖後來她才告訴我﹐她有兩個女兒都嫁到離此不遠的“山洞” 裡﹐幾乎每隔一天就會來看她﹐順便也帶些吃的來。她的老伴在前幾年過世了﹐育有七個兒女﹐女兒大都嫁到附近不遠的地方﹐反而男孩都到遠處謀生去了﹐不過他們也都會常常回家團聚﹐因此也不感到寂寞。 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據說不准離婚﹐也不准墮胎﹐尤其鄉下農村﹐喜歡生孩子﹐往往一生就是一大堆﹐老媽生了七個﹐阿杜爾佛卻生了十二個﹗ 所謂天生天養﹐每一個嬰兒據說都帶有自己的口糧﹐農民生了一大群子女﹐也沒有聽說過餓肚皮的。不過這些孩子們﹐大部份只讀了國小六年畢業後就不再讀了﹐偶爾有些到城裡讀高中或大學的﹐反而就像失去了一般﹐難得回來一趟了。 終年如春的氣候﹐翠綠的山谷﹐清澈的池塘﹐我站在池邊環視這個洞天福地﹐想像著加上一些雞群在果樹下覓食﹐小鴨在池中戲水﹐綿羊在山谷中吃草。。。。。一時間竟如醉如痴了。 我告訴老人家﹕“我實在太喜歡這裡了。” 她說﹕“是嗎﹖歡迎你時常來玩啊﹗” 我說﹕“我的意思是﹐真想永遠住在這裡呢﹗” 她說﹕“假如你願意﹐立刻搬過來住﹐一年租金一個Peseta(西幣一元) 。” 大家都知道這只是說說而已﹐但我知道她確有這番誠心﹐我也心存感激。我深知人生還有一大段艱辛的歲月要去奮鬥﹐現階段是不可能隱居在深山裡頭安享清福的。可是我在那時便有了一種心願﹐將來兒女都已成家﹐自己有些積蓄之後﹐一定要找一個像此地一樣的地方來安度餘年。 在那兒吃了一頓豐富的午餐﹐其中有她老人家親手做的羊奶起司﹐風味獨特﹐西班牙人每餐必有紅酒﹐婦女也不例外﹐餐桌上的葡萄酒亦是她自產自釀的陳年美酒﹐令人回味無窮。 飯後阿杜爾佛說要去看他的兩個姐妹﹐拜別她老媽時﹐老人家硬是塞了兩大包東西﹐其中有兩瓶葡萄酒﹐兩整個的起司﹐以及一大包新鮮的水果。頓時又觸動了我內心深處長久以來的感受。從故鄉的鄉村﹐西非的農民﹐到此處的深山野地﹐所有的農民都是一樣那麼的純樸﹑真誠而又熱心感人。我真寧願世界就停頓在原始的時代﹐寧願不要文明﹐寧願生活在這種樸實﹑和平又含著濃濃的人情味的世界中。 回到車上﹐再開十幾分鐘﹐找個較開闊的地方停下車﹐我們往山谷走下去﹐不多久便開始看到一個一個有人居住的山洞﹐原來他的姐妹就是嫁到這種住在山洞裡面的人家。我沿途欣賞這些“山頂洞人” 的居所﹐發現都還有漂亮的門窗﹐門前雖然沒有庭院﹐但在有限的空間內﹐也擺滿了各類鮮花。不論大人小孩見到我們都會親切的打招呼﹐他們是屬於北非的白人﹐但講西班牙話﹐臉上見不到一絲絲的飢餓與憂愁。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們是屬於樂天性﹐經常快樂融融的一群。 到了他姐姐家﹐只他姐一人在家﹐姐夫與兩個孩子出城去了﹐寒喧介紹完了之後﹐我們便開始欣賞這個家﹐它的廚房與客廳是開放式的﹐最靠外邊﹐光線也最好。客廳的一邊有一條走廊直通三個房間﹐跟平常的房子沒有兩樣﹐只是在山洞裡面沒有窗戶﹐顯得比較暗﹐但因整個房子的牆壁都粉刷了白色油漆﹐並不覺得太黑暗。據說這種房子冬暖夏涼﹐不論儲藏什麼東西都比較不易腐壞。此地很多人都寧願住在山洞而不喜歡在外面蓋房子住呢﹗這些山洞令我回憶小時候老家屋後麻竹園邊的山壁上的防空洞。二次大戰末期﹐當我三﹑四歲的時候﹐還在這裡躲過空襲警報呢﹗台灣光復後﹐我們還經常在洞裡玩家家酒﹐躲貓貓。喜愛山洞可能是人類的本性﹐本來我們的老祖宗不都是住在山洞裡的嗎﹖ 不遠處就是他妹妹的家﹐她老早就知道我們來了﹐因此我們一到﹐便見客廳桌上擺滿了水果零食。她的姐姐年近六十﹐身材比較高瘦﹐但這個妹妹約五十出頭﹐卻是胖胖的滿有福相﹐說話聲音又快又宏亮﹐先生反而比較沉默寡言﹐一副老實相。他們只生了三個孩子﹐所以特別喜歡孩子們﹐不管吃的喝的﹐不斷猛塞給美鳳及兩個姪子們。 她的房子比較小﹐才兩個睡房﹐但子女們都已成婚﹐搬出去住了﹐只偶爾回來一趟﹐也儘夠住了。這個山洞在群洞之末﹐最靠近河床﹐就在河床邊有幾個公共的水井﹐大家都在此提水來用﹐所以他們用水最方便。 我與阿杜爾佛的妹夫走到河床﹐環顧四週的景色﹐發覺週圍的山勢並不很高﹐所有的山洞都集中在河邊的峭壁上﹐這些洞主大部份都是工人階級﹐在附近的大農場工作﹐也有自己擁有農場的﹐但他們的農場並不在此﹐住在這裡的原因是人多﹐互相有個照應。他的妹夫是在一個小時車程外的一個農場上班的﹐據說這個農場是專門種植香蕉的﹐整個香蕉園近二十公頃﹐都是以透明膠布做的暖房呢﹗ 在我們剛到Las Palmas時﹐曾經參觀過許多的農場﹐由於此地缺水﹐而且季風很強﹐較有規模的專業農場﹐幾乎都蓋了暖房。很多利用滴水灌溉系統﹐其中有一個農場令我印象深刻﹐它一個個的暖房是蓋在稍微有坡度的斜坡上﹐整個地底鋪設一層膠布﹐灌溉用水過剩的﹐全部流回到下面的儲水池﹐以備再用。拉斯市的自來水是由海水變的淡水﹐喝起來還有一點異味﹐可見此地淡水很缺﹐農場用水佔了不少百分比的成本。 這趟郊遊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裡﹐令人難以忘懷﹐只可惜因為工作忙碌﹐之後就一直沒有機會再去拜訪過。至今太太與孩子們經常提起有機會一定要回去重溫舊夢﹐尤其兒子是在Las Palmas出生的﹐只因俗事纏身﹐未能如願。經過了三十幾年﹐就算回去﹐也可能景色依舊在﹐而人事已全非了﹐想到這裡不禁令人唏歟不止﹗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