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1/14 20:29:29瀏覽83|回應1|推薦2 | |
回響 與其爭渠繼續上職場奮鬥,不如省點開支轉向運動與閱讀人生的落實 林泉利 關退休的議題,對我們這些已經離開職場的人士應該心有戚戚焉,但基本上領到老人證的老先生應該感覺有些朝不保夕的恐懼,因為再就業賺錢談何容易。面對已經浮現在垂垂老矣的身軀,老是覺得自己有病?也就是小心「罹病焦慮症」!剩下多一點時間手持健保卡與醫師做好朋友,吃不完的藥物與聽信周邊朋友建議的偏方,已成為退休之後的生活大部分,說起來還真悲哀!
拜讀同一天分別是臧國仁君的/充實人文力 儲備退休力,以及李月治女士的/ 高齡快速卻慢老 你準備好了嗎?兩造對退休人士的建言,前者股勵同輩有時間充實自己,但已經失去體力與眼力的身軀,心有餘但力不足的氛圍,其實並不是婉拒再學習。如果加上現行職場並沒有給予銀髮族再就業機會,充實人文的努力,基本上頂多只是讓老人家紓解身心罷了…應該與儲備戰力搭不上邊。至於後者,李女是以反問口氣質問我們這些老人家準備好了沒?基本與對甫離開大學校門將進入職場的準畢業生,準備好了沒?或許有更多肩負第二春的長者有決心投入職場與年輕世代一較高低,但是科技業進化的程度已經不是我輩可以接招,倒是嘗試下決心接受傳統產業的惡補,或許這有是另一種聊備一格的準備好了….
辛苦了大半輩子的退休老人們,以往的早退或積累不足養老的基金不足,淪為嗷嗷待哺的退休一族可能是常態。或許是相關的言論與提醒,老人家已經麻木了,把照顧孝養責任拜託給孩們,自顧不暇的渠等自然愛莫能助。把身體顧好應是自力救濟最佳共識。勇於走出宅居與運動場上同輩交流,筆者一個禮拜有七天在運動公園打球與跑步,尤其是慢跑閒步時傾聽老人們的運動或復健心得,想想他與她們的老來模樣就是幾年後的自己影像,徹底關心一下自己應是當務之急。注意飲食與保持動力,閒來多讀讀好書與好文章,這應該也是儲備人文的實力與避免老化加速吧!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355952?from=udn-catelistnews_ch2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35595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充實人文力 儲備退休力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臧國仁/退休人士(台北市) 聯合報最近幾年致力於關注「退休」議題,分從「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等五個面向推動「退休力大調查」,鼓勵社會大眾自行評估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今年進而舉辦第二屆「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邀請學者專家提供有效的退休方案,讓社會大眾參考、規畫未來人生,誠然用心良苦、觀念前衛,值得額手稱頌、鼓掌讚許。 除了上述五個面向外,未來猶可納入對「自我生命」的認可程度,姑且稱之「人文力」,意思是對自己生存價值的看法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剖析。這點對漸入「第三人生」的退休人士尤其重要,乃因若是無法釐清自我與生命的關係,老後生活勢必極易落入混亂而難掌握。 近些年來老人憂鬱症愈形增多,早已成為最令人惴惴不安的老後現象,其源頭恐都在於眾人很少自省生命意義,也極少關注如何在老後面對空蕩蕩的「未來」,久之東想西想愈發惶惶然擔心無法好好地活著,隨之引發心理不適,甚而影響生理健康,也就屢見不鮮了。 「人文力」未如上述退休力調查的「財務」或「社會連結」等面向已可量化,內涵猶待補實,但其大致上延續了一般所稱的「人文精神」,可視為「自我關懷」的能量;經常透過自省而改善外在行為,也就是從內而生的一種力量,真誠地感受「人我」之間的善的關係。 然而,正如其他「人文」領域的定義經常模糊且難言述,「人文力」恐也不易一下子解釋清楚,但這應是優點而非缺點。定義難以釐清正好提供繼續討論的空間,容許集思廣益以增其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久之就能深掘其可能意涵,屆時再來發展一些指標予以量化,當有機會。 如果人在活了大半輩子後,猶能從體悟「自我」出發,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曾經完成何事、此去又當若何,不復受到外在優勝劣敗影響,也不佇留在過去的光采顯耀,則「退休力」自當強而有力,活得充實且快樂。否則退休後若仍被外在的「財務」、「社會連結」,甚至自身「健康」牽絆而憂心忡忡,「退休力」即便及格,當也難獲高分。唯有脫離「俗事」而回歸、內化自我,方能活得快活、活得有力。 從這點觀之,「人文力」的位階,或在目前「大調查」五個面向之上。若能充實人文精神,則「財務規畫」、「社會連結」甚至「健康維護」才能全面落實。而這點恐正是迄今為止「退休力」調查所得,始終僅在及格分數之下徘徊的底因,值得深思。 「退休」在現今社會乃無可迴避的生活現象,工作再久終也還是要離開熟悉的事務與環境回歸自我,重新找到新的人生目標因而極其重要。從「人文」精神著手探索「真實的自己」,以能安定自我,進而照亮餘生,實有必要。 《莊子》〈養生主〉篇曾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即「人文力」的最佳寫照。
高齡快速卻慢老 你準備好了嗎?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聯合報日前的「延遲轉大人 世代課題」報導,探討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各世代在生理心理方面卻都延遲轉大人,形成一個「高齡快速卻慢老」的社會現象。 古代孔子認為,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即可成婚。嬰兒潮世代,二十出頭歲就結婚了,現今的Y世代還有一堆人不婚不生。我朋友六十八歲未退休,家中有兩個三十幾、四十幾的孩子也未成婚。「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剩男剩女」,家有未婚孩子的朋友如是調侃自己。在以前的認知裡,沒結婚,似乎還是小孩還沒真正轉大人。就這樣,父母不老,孩子不婚,青春期延長,職涯期延長,慢婚、慢老,整個社會,像一部悠然緩慢的列車,慢慢駛著,慢慢抵達終點,而我們一直都在年輕的路上,在風景的路上。 世代可以延遲轉大人,但時間從不為誰停留。超高齡社會來襲,平均餘命延長,隨著家庭結構改變,不管已婚未婚或獨居老人,都要面對悠長變老的歲月。如何能在夕陽餘暉下,舞出美妙的黃昏曲,好好儲備退休力是必要前提。 退休力當然不是說要準備退休了,而是當條件不允許工作而必須退休時,仍有足夠強大的退休力支撐往後歲月。事實上,因為醫學進步,世代延遲轉大人,許多人外表年齡都比身分證上的年齡年輕健康,青春停駐,退休年齡也往後延遲。 說來也許你不相信,我公司老闆已經高齡八十八歲。這家公司是他最摯愛的「兒子」,一生的心血,是他白手起家打下的天下,為他累積大量財富,儘管從不缺錢,他仍不退休也永不退休。因為熱愛運動,每天爬爬郊外小山,然後進公司,處理公務,應對客戶,動腦思考決策,近九十高齡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思路清晰。 公司六十八歲的大姊,是我老後的榜樣。外表看起來像五十幾歲的她,對生活充滿熱情,永遠保持年輕美麗,熱愛工作,樂觀積極,勤儉持家,每天打扮時髦,光鮮亮麗,印證世上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下班後料理晚餐,運動散步,身上有著傳統婦女的勤勞韌性,也有新時代女性的獨立自主,儘管她早已經存夠退休金,仍然活躍在職場上,不與社會脫節,第三人生精彩充實。 今年的退休力測驗,我比去年進步了一些,從五個面向「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成績來看,健康和財務方面準備較不足,因忙碌鮮少時間運動,這兩年通膨,只能開源節流,量入為出。資深媒體人高愛倫說,「人生只有退場,沒有退休」。面對超高齡社會,以及一個海嘯來襲,我願意不斷學習,吸取新知,並且讓自己健康,拒絕「老獨窮」;在緩緩行駛的每一站列車上,累積退休力,盡情欣賞人生風景,優雅自在邁向老後,當退場那一天來臨,回首來時路,腦海播放的是一首甘美雋永的人生之歌。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