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響 不要寵壞孩子就是放手讓他們勇於嘗試沒有家長陪同的走路上下學吧!
2024/05/13 03:39:01瀏覽596|回應0|推薦5

回響

不要寵壞孩子就是放手讓他們勇於嘗試沒有家長陪同的走路上下學吧!

 

(韓進)林泉利  

 五月十五日是全國兒童安全日,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稍早公布二○二四年兒童安全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對汽機車駕駛人的感受評比最低,可見他們明顯感受到車輛的威脅;此外,全國以中部的交通安全分數最低,其中又以苗栗縣的表現最差;目前通學七成是以汽機車接送,至於家長放心讓孩子自己通學的範圍,僅限於步行五分鐘的距離。這份調查是靖娟基金會在今年四月到五月,針對全國二十二縣市國小學生與家有小學生的家長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三千三百五十三份。

 

 在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通學七成是由家長接送,其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有

五成學童不願意自己上下學,原因包括「道路都被停車占用,有時得走汽車道」、「車子不禮讓行人」、「家長把機車騎上人行道接送」等,顯見學區道路工程、駕駛人文化有改善空間;通學時間如果在五分鐘內,家長接送與自行通學比率各占一半,但如果超過五分鐘,家長接送比率升高到八成七。有媒體用「道路被占用車子不禮讓 半數學生不願自己上下學」作為現階段全國各縣市國中小通學的盲點,筆者認為有必要予以釐清與檢討

 

首先是或因為校園周邊的項弄與街道在早上上學時間並沒有完全「暢通」,或沒有嚴格取締違規停車使然,或經營早餐業者佔用路面導致通勤阻塞..當在地的道安會報並沒有要求強力執行取締勤務導致出現「破口」,或許會讓家長不放心而必須親自帶孩子上學才放心。但筆者認為務本之濟就是請所在這中小學呈報學校周邊通勤狀況蒐證,然後責成地方警所嚴格取締處罰,多少可以讓通往學校的大小道路沒有阻礙

 

其次是有有關車子不讓學生的情境或許嚴重,但每天早上個學校周邊都有義交與社區學校志工在協助指揮幫忙上下學,基本上要出現不守規矩的騎士或駕駛並不多見。所以只要宣導得力與加重處罰,相信可以達到孩子免於恐懼的自由。

 

最後是孩子懶得走路需要家長或外傭幫忙載送問題尤其需要解決,孩子的居家如果距離學校有一定距離,借助家長代代步的交通工具是在所難免的。但如果處處依賴接受「專車接送」,坦白說有些不妥,連走幾步路都省了的後果可嚴重了..其一為雙腳可能會退化,其二為可能會忘了來回校園與居家這一段路程,藉時兩造之間感情也會出現冷淡後遺症;其三為讓更多的校園周邊意義工與志工更加忙碌筆者認為建議家長一週內至少三天讓孩子與同學並肩攜手一起上下學,或許可以讓學子們學習如何安全走路上下課,知道行的安全需要眼觀四面與耳聽八方,能沾前顧後與藉恐懼當然把學生進學校的範圍不僅止於學校大門口,讓學生有一大段徒步上下學空間,尤其是讓渠等知道徒步上下學其實不困難總之,請不要寵壞孩子就是放手讓他們勇於嘗試沒有家長陪同的走路上下學吧!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959449?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https://www.mdnkids.com/content.asp?Link_String_=225C00000XUPZUQ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7957485

https://www.safe.org.tw/news-detail/88/

 

 

學校接送亂象 需對症下藥

2024-05-13 01:41 聯合報/ 高文文/改善交通交通違規

交通部道安會統計,去年交通事故死傷的兒少逾三萬人,較前年增加近四千人,創歷史新高。交通部長王國財表示,死傷較高主要是被載與行人,希望一起努力,不要把行人地獄留給下一代。

交通對於兒少不夠友善,因為多數學生由家長開車接送,在上下學的短暫時間內,造成學校周邊人車爭道,險象環生。既然知道問題所在,當然要對症下藥,嚴格執行。

筆者認為,要求家長不要載送,可能性不大,因此要從客觀面改善學校周邊動線為主。例如擴大禁止學校門口的臨時停車,訂定專供行人通行的特別標線,避免人車爭道,讓接送的車輛遠離學生。

另一方面可以修法,加重學校周邊交通違規的罰則,並嚴格取締執行,重罰之下,一定可以降低家長及一般駕駛人只為自己方便的亂象。

 

 

 立委林月琴表示,希望透過工程、執法與教育等面向,努力降低兒童交通死傷,包括學校附近學區規畫行人友善區,提供學童更安全的步行環境;透過教育改善,例如比照南韓以卡通節目來推廣等。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交通部過去和靖娟基金會合作,推動五學習階段交通安全教案,讓國小低、中、高年級,以及國中、高中的學生都有交通安全教材,也鼓勵家長作榜樣,與孩子一起學習。

走路上學是許多孩子練習獨立的第一步,也是再基本不過的事情,但上學這條路安全嗎?

 

根據交通部統計,近5年有2,26912歲以下兒童在上下學途中死傷,其中六都死傷人數(1,195)就占了5成以上。悲劇一再發生,讓家長也心驚膽顫。根據靖娟基金會的問卷調查,六都有超過75的家長不放心讓孩子自己上學。年底大選將至,各縣市長候選人卯足全力推廣政見,卻不見拿出魄力解決孩子最基本的安全問題,靖娟基金會呼籲,準市長們應儘速提出解決通學安全問題的方法,還給孩子及家長一條安心上學路。

 

 

   根據靖娟基金會針對六都通學環境進行的調查發現,就算只有「5分鐘」的路程,也有超過5成家長表示很擔心。其中,車輛不禮讓(73.4%)和通學環境不佳(31.4%)是家長們不放心的主因。靖娟實地調查更觀察到,有不少駕駛違規在通學路上的騎樓或人行道停放機車,害學童被迫繞至道路上行走,還有路口停等空間不足,導致學童得在狹窄路口等紅綠燈的危險景象!

 

    臺灣生育率已是全球最後一名,但2019年每十萬人口交通死亡人數12.1人更明顯高於英國(2.9)、日本(4.1)、韓國(6.5)等先進國家。靖娟2020年調查發現,家長最期待孩子能具備「獨自上放學」的交通能力,而今年調查卻顯示,有8成的國小家長仍選擇使用汽機車接送孩子上下學,更有超過75的家長表示「不放心讓孩子自己上學。」

 

    靖娟基金會彙整家長問卷與現場勘查結果,發現學童通學需面臨三大驚心動魄情境,驚心一「受壓迫的步行空間」,近5成的家長指出通學人行道有路面不連續的問題、駕駛違規停車或行駛、人行空間有電桿、電箱與路樹等障礙物;驚心二「路口進擊的車輛」,45.2%的家長認為通學路口的穿越設施不足,更有近七成(69.3%)的家長擔心路口的穿越設施無護欄、車阻或行人庇護島,車輛恐直接威脅行人安全;驚心三「學區時速過高」,缺乏減速設施更是通學環境的另一個潛在危機。實際勘查學區發現,超過5成以上的學校周圍完全沒有減速設施,甚至有學校周邊的學區速限高達時數60公里,使學童的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根據澳洲新南威爾斯道路安全中心研究,行人被時速50公里的車輛撞擊,死亡率高達90%,如果降速至時速30公里,死亡率則降到10%。顯示家長對通學環境安全感到十分擔憂,不願讓孩子冒著危險獨自上學。

 

靖娟基金會林月琴執行長表示,本次調查除蒐集家長意見,亦同步進行實地勘查,走訪六都共30所小學,發現違規占用騎樓的情形相當嚴重,有7成學校周圍的騎樓有車輛停放和雜物堆積的情形,更有2成以上的學校騎樓被占用後淨寬不到1.5公尺,大大影響了學童的步行空間。停等空間不足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次勘查竟有5成的學校周遭路口停等空間不足,導致學童得在狹窄路口等紅綠燈,險象環生!,政府應盡速改善學校周遭的交通工程規劃,才能營造更加友善安全的通學環境,避免讓上下學的國小學童暴露於危險之中。

 

    林月琴也指出,各國為提供學童安全通學環境,訂定相關政策值得借鏡,英國時段性封街阻隔人車交織、導入科技執法,日本於學校方圓500公尺的範圍設為通學路,路程約10-15分鐘,依道路需求實施「交通管制」、「速度管理」、「確保步行空間」、「提高司機能見度」等改善措施,從工程與執法手段介入目的只為了維護特定時間且高旅次的弱勢行走需求,因此期待以六都為首即刻針對通學環境全面檢討,提出更有利行走的政策。

 

兒少交通死傷創新高 學生不願自行上學「因道路被占走」

2024-05-11 14:15 聯合報/ 記者周湘芸/台北即時報導

我國平均每年逾2萬名兒童於交通事故中死傷,去年人數更達5年高峰。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平均每年逾2萬名兒童於交通事故中死傷,去年人數更達5年高峰。靖娟基金會針對各縣市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兒童整體交通安全分數最低縣市為苗栗縣,而台北市則為六都之中表現最差。此外,目前有7成兒童上下學由家長接送,其中逾5成不願意自行上下學,主因為「道路都被停車的占走」、「有些車子還是不會讓行人」。

根據交通部統計,近5年(2019年至2023年)每年平均有23472617歲兒童於交通事故中死亡或受傷,盡管2021年略為下降,但去年卻又高達26233人次,達到近5年高峰。

靖娟基金會今年45月抽選全台22個縣市國小,針對學生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考量區域內部交通狀況差異,以區域都市化程度將各縣市內部分為兩層,各縣市抽選兩2所學校,共發出5080份問卷,回收3353份有效問卷,整體回收率約66%。

調查若以縣市來看,花蓮縣、南投縣、台南市及台東縣的兒童整體交通安全分數為前3高,而苗栗縣、雲林縣、連江縣則位居末位。值得注意的是,六都中的台北市、新北市、高雄市未達平均值,而作為首要之都的台北市是六都之中表現最差的。另將縣市分為4個地區查看,排名依序為南部、東部及離島地區、北部、中部。

此次調查學生住家至學校的步行時間普遍落在20分鐘以內,占逾6成,而上下學方式以家長接送為主共占75.3%24.7%的學生為自行上下學。由家長接送的學生中,有51.2%表示不會想自己上下學,原因包括「路上的道路都被停車的占走了,行人走路有時候會走到汽車道很危險」、「有些車子還是不會禮讓行人,直接開過去」、「有許多家長騎機車載學生回家時,常常把機車騎上人行道進行接送」等。

調查也發現「中部」學生對於步行感受度平均分數顯著低於其他地區,其中有關「上放學時間學校附近停滿車輛,阻礙行走」題目的感受度為步行面向中最低分,為2.63分(介於「經常如此」與「偶爾如此」之間),學生提及原因包括「可以在校園旁設置大一點的接送區」、「希望要去學校的路上不要有一堆車子擠來擠去」。

此外,調查指出,「中部」學生對交通環境與管理措施的感受度平均數皆顯著低於其他地區,其中有關「目前的交通環境讓我安心上下學」題目感受度為最低分,推測學生對於當前交通環境沒有信心,可能原因包括「步行環境不佳,且缺乏自行接送以外的可靠交通方式」,導致民眾無法放心讓孩童自行上下學,從而讓孩童缺乏探索交通環境的機會、經驗與技能。

在家長部分,調查發現「北部」、「中部」、「東部及離島」地區家長對於步行感受度平均數皆顯著低於南部地區,其中有關「學校附近人行道上堆放店家雜物或停放車輛」、「學校周圍人行空間有中斷情形」題目感受度較為低分,家長表示「騎樓或人行道經常被一樓住家或店面占用,或中間有電線桿或電箱,致使行人需行走在大馬路上」、「學校附近的人行道上會有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機車騎乘」、「人行道應落實清空政策,給行人安全空間」。

另外,「中部」地區家長對於汽車機車駕駛人感受度平均數顯著低於「北部」及「南部」地區;「東部及離島」地區則顯著低於「南部」地區。其中中部家長在有關「駕駛人會讓12歲以下孩童做在汽車前座」題目感受度最低分,東部及離島家長在有關「安親班、補習班接送車有超載情形」題目感受度最低分。

靖娟基金會認為,校園周邊的通學路段在內的許多人行空間讓民眾感覺不甚可靠、亟需整頓,民眾在人行空間擺放雜物或停車的行為,以及汽機車駕駛的讓行文化也有待透過教育與執法提升,並檢討現有交通安全教育與宣導內容是否過多單向傳授、背誦的內容,而缺乏邏輯探討、互動與實際操作。

 

道路被占用車子不禮讓 半數學生不願自己上下學

沈育如/臺北報導
(2024/5/12)

 

 五月十五日是全國兒童安全日,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二二四年兒童安全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兒童對汽機車駕駛人的感受評比最低,可見他們明顯感受到車輛的威脅;此外,全國以中部的交通安全分數最低,其中又以苗栗縣的表現最差;目前通學七成是以汽機車接送,至於家長放心讓孩子自己通學的範圍,僅限於步行五分鐘的距離。

 

 這份調查是靖娟基金會在今年四月到五月,針對全國二十二縣市國小學生與家有小學生的家長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共三千三百五十三份。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通學七成是由家長接送,其中五成不願意自己上下學,原因包括「道路都被停車占用,有時得走汽車道」、「車子不禮讓行人」、「家長把機車騎上人行道接送」等,顯見學區道路工程、駕駛人文化有改善空間;通學時間如果在五分鐘內,家長接送與自行通學比率各占一半,但如果超過五分鐘,家長接送比率升高到八成七。

 

 立委林月琴表示,希望透過工程、執法與教育等面向,努力降低兒童交通死傷,包括學校附近學區規畫行人友善區,提供學童更安全的步行環境;透過教育改善,例如比照南韓以卡通節目來推廣等。

 

 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交通部過去和靖娟基金會合作,推動五學習階段交通安全教案,讓國小低、中、高年級,以及國中、高中的學生都有交通安全教材,也鼓勵家長作榜樣,與孩子一起學習。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71027&aid=180604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