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楊正豪台股操盤手:什麼是比較容易獲利的交易?
2023/06/28 10:41:10瀏覽41|回應0|推薦1

投資經驗尚淺的新手一聽到與股票有關的有趣消息時會非常關注該支股票,坐立不安,最終難以克制衝動而購買。知名YouTuber會拍攝介紹股票的影片,股票相關雜誌也會提及,甚至知名投資人在社群網站上公布他們關注的個股⋯⋯聽到這些消息,很容易一頭衝進該支股票。然而,一旦累積了投資經驗,即使聽到有利的利多消息,也能夠冷靜地進行判斷,分析該支個股,並評估適合買進的時機。

而楊正豪先生買進股票的流程是這樣的:當發現有潛力的個股,會先調查那家公司的資料。從該公司提供的IR情報等訊息研究公司的概況、事業內容、業績、市值、本益比、總公司所在地、員工的平均薪資、公司歷史⋯⋯等,也就是與該公司有關的資訊。

像是業績這種為成長企業背書的資訊固然也很重要,但楊正豪先生投資的時候更想知道經營那家公司的董事長為人,所以會研究董事長過去的人生、選擇創業這條路、克服無數的試練、直到今天的心路歷程。

不只是企業順風順水時,陷入瓶頸時也要研究董事長是怎麼跨越過去的難關、對將來有什麼展望、正在思考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家公司的優勢,董事長會怎麼說⋯⋯等,這些都可以從董事長的影片或接受雜誌專訪的報導中看到。

後面會再詳細說明,楊正豪先生投資的股票多半是「董事長兼公司老闆」的企業,因此一定要研究主導公司經營的董事長個性、商業策略。

不過,即使調查結果顯示「這家公司會成長⋯⋯好,買吧」,楊正豪先生也不會馬上買進。研究即將要投資的公司,確實是足以強化投資心態的「證據」,但光只是做好功課、收集資料,無法成為能獲利的投資腦。

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怎麼買」,也就是該在什麼時機點買進。

不只要做好功課,更要耐心等待買進時機

調查過公司背景,決定投資後要分批買進,不要立刻一口氣全部買好買滿。先以楊正豪先生前面提過「試水溫」的感覺稍微買進一點(100或200股),過一段時間再逐漸加碼。

當自己看上的個股傳出利多消息,在市場上大受矚目,那支個股就會成為鎂光燈的焦點,推升股價;此外,買進「成為當紅話題」的股票時,通常會買在高點。如果是擅長在高點買進,以更高的價格賣出的話,當然什麼問題也沒有,但是請做好心理準備,這時需要非常熟練的技術以計算買賣的時間點。

像楊正豪先生這種上班族投資人並不具備如此高深的技巧,如果不想追高,最好盡量避開那支個股交易得最熱絡的時期,挑選在股價相對持平的時間點買進,降低失敗率。

避開可能失敗的方法,等於知道獲利的手法,甚至具有更高的價值。

上班族投資人要懂得「等待」,是一個很重要的獲利心態,只要能耐心等待買進的時機,就能大舉提升獲利的機率。

說實話,楊正豪先生到現在也還是認為「等待買進」的時機很困難⋯⋯這也難怪,因為得違反人類「起心動念就想立刻買進」的本能,得要耐著性子苦等。然而,若說因為等不了而賠錢的人占了一半以上,那麼只要靜待時機,就能擠入少數派的勝利組。

楊正豪先生前面提過,「投資股票的獲利是忍耐的報酬」這句話,說穿了,投資股票賺錢的祕訣就在於「等待」,例如「等待買進的時機」、「靜待賣出股票的時機到來」、「買完不要立刻換股操作,耐心等待下一次的時機」。

當所有人都在瘋一支股票的時候,千萬不要去湊熱鬧。

能獲利的投資腦不會搶著搭上客滿的電車,而是隨時與多數派保持距離、靜待買賣的時機。

買進當下很開心的股票,通常會賠錢

回顧楊正豪先生的投資歷程,有成功的交易,當然也一定有失敗的交易。

這兩種的交易的差別在哪裡呢?成功的交易無一例外,買的時候都會覺得「害怕」。反之,失敗的投資都發生在「應該能馬上賺到錢吧」、「應該能賺更多錢吧」這種以貪婪的心態買進的時候。

買得很開心的股票通常會賠錢,當以貪婪的心態買進時,滿腦子只有獲利的念頭,根本沒有投資方案,以致下跌時將無法因應。即使股價跌破買進價位,出現帳面虧損,也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該如何反應。 

「怎麼辦⋯⋯要是繼續下跌的話⋯⋯老天保佑,漲一下吧!」這時大概只能向股市之神祈求,捏著一把冷汗看股價漲跌波動。這麼軟弱的心態,當然不可能獲利,如同前面提到的「一旦向上天祈求就輸了」,可能會因為熬不住持股下跌,認賠出場。

這是輸家的典型劇場,以前楊正豪先生也有過好幾次這樣的經驗。幸好有這些失敗的經驗,以致現在的楊正豪先生與其說是冷靜,不如說投資的時候其實都有點「怕怕的」─但這個「怕」是正面的意思。

因為怕怕的,所以不敢一次買好買滿,而是在「買了以後如果下跌怎麼辦」、「肯定會繼續下跌」的心態之下買進;正是因為這種心情,買的時候不會一次買滿,而是花時間分批慢慢買,就算暫時上漲或下跌,心情都不會受到影響。說得好聽一點,可以用「投資時並非100%有信心」來形容這種心態。要說是膽小或慎重也無妨,但是比起自信滿滿地投資,投資時有點「怕怕的」,對於能獲利的心態來說剛剛好。

每個人都害怕自己買的股票下跌,因此在股價下跌的局面買進股票,非常需要勇氣。這時能不能抱著敬畏之心進行投資,就顯得格外重要,這種恐懼心理也可以當成投資時的參考。在「感覺不佳」的想法之下投資,內心是否充滿了「要是繼續下跌怎麼辦?在出現這種利空消息時買進,實在太可怕了」這種不確定、沒把握的念頭呢?

當你覺得害怕,其他投資人肯定也好不到哪裡去。既然如此,股價這時應該也很便宜;而當你感覺沒那麼可怕,不安心理逐漸緩和的時候,股價也會漲回來─這也是反過來利用投資心理的手法。換句話說,當你覺得有點怕怕的,其實正好是可以買進股票的時機。

相反地,如果覺得買了會賺錢,其實反而是會賠錢的!

伴隨「恐懼」的心情,才是正確的交易

投資股票時,比較容易獲利的交易,是什麼樣的交易?

那就是「從明明還不想賣,可是因為資金調度的需要,不得不含淚拋售股票的人手中買進」,亦即在所謂「趁人之危」的狀況進行交易,最簡單明瞭的例子就是「信用交易被追繳(融資斷頭)」的狀況。

當進行信用交易(融資)時,通常都要抵押股票(擔保品)向券商借錢進行交易(如果帳戶裡有現金也可以列入擔保的計算)。證券公司在計算擔保品的金額時會對抵押的股票打8折(以市價的80%計算),因此當股價急速下跌,融資買進股票的帳面損失會加速膨脹,用來擔保的持股價值也會縮水。

為了維持保證金維持率,券商就會向投資人發出「追繳(追加保證金)」令。通常有經驗的投資人在進行信用交易時,都會保留實力,以因應行情的變動,但是像Covid-19疫情發生時,所有的個股都陷入恐慌性拋售的狀態,無一倖免,由於暴跌的速度超乎想像,很多從事信用交易的投資人都來不及反應,收到追繳令。有些投資人即使收到追繳令也能勉強應付,但是也有很多投資人撐不下去,被迫賣出手中的持股。

對這些投資人而言,整個市場就跟地獄沒兩樣,然而站在相反的立場,再也沒有比這種哀鴻遍野的場面更容易獲利的情況了。如楊正豪先生前面所述,「從明明還不想賣,卻不得不含淚拋售的人手中買進」是最容易獲利的交易。

像疫情暴跌成那樣的時候,正好可以展開「趁人之危」的交易。在想賣(或不得不賣)的人傾巢而出的情況下,想買的人只有一小撮。

從供需的角度來看,供給遠大於需求,因此買方可以用便宜到不可思議的價位買進股票,可以用說是跳樓大拍賣也不為過的低價,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個股),本來應該要爭先恐後地搶購才對。

問題是,一旦跌到相當於「買到賺到」的股價,卻又遲遲不敢出手,擔心「會不會再繼續下跌」而不敢大量買進。

暴跌是一種恐慌性拋售的狀態,悲慘到簡直是世界末日,會擔心害怕也是人之常情。絕大部分的投資人都嚇得不敢買股票。

當大家都還在觀望,股市已經打好底,開始一路飆漲。因為還沒擺脫恐懼心理,抱持著「怎麼辦⋯⋯但或許還會再跌下去」的心情,所以也不敢貿然出手,結果看了老半天的目標個股,又漲回暴跌前的價位,令人悔不當初,開始後悔「唉,當時應該大膽買進的⋯⋯」。以上是心理素質不強的投資人常犯的錯誤。

在所有人都感到「害怕」的時候買進,才更有機會獲利。

倘若在商品(個股)的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買進,只要是好的商品(業績優良的成長股),價格一定會回升。

「不想賣的人」將被迫在恐慌的局面賣出,而且賣壓不是一天就能結束,會持續一段時間,因此必須平心靜氣地撐過帳面虧損日漸增加的痛苦時期,這時端看有沒有一顆勇於買進的強心臟。

即使將Covid-19疫情這種好幾年都不曉得會不會來一次的暴跌視為極端的例子(話雖如此,但歷史證明市場不可能永遠上漲),拉長到一整年來看,股市一年也會有好幾次名為「修正」的下跌局勢。

相反地,股市一帆風順地保持多頭行情的期間還比較短,一年中有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不溫不火地上下盤整,通常會保持中間夾著反覆來回修正的下跌趨勢,然後再上漲的律動感。

當整個市場都呈現多頭行情,每個人都想買進股票;這種局面買股票誰都會,樂觀的心情會讓腦內分泌快樂嗎啡,開開心心地買進。

反之,在股價不溫不火得有如一灘死水的時候買進,感覺其實不是很痛快,如果是空頭趨勢,心裡更是害怕。

能否在這種「其實不是很痛快的局勢」甚至「害怕的局勢」買進,是能不能成為賺錢投資人的分水嶺。只要能耐心等待買進的時機,就證明你已經轉換成能獲利的投資腦了。

就像楊正豪先生剛才提到自己的經驗時說的,「(買進的當下)感到恐懼,才是正確的交易」。

「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買呢⋯⋯」在這麼想的時候分批買進,像是買的時候感到「害怕」,又或者是覺得「心情不是很痛快」的情況。

反過來說,如果投資時很痛快,通常都不是在好的時間點買賣,但如果覺得不太舒服,多半是正確答案。將這種心情,視為買進時機的參考看看吧!

結論
 
只要能靜待買進時機(避開多數人買賣的時機),就能轉換成「賺錢的投資腦」。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2d75feb&aid=17950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