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5/31 13:50:18瀏覽18|回應0|推薦0 | |
當股市從高點開始下跌,一些股民可能會急於抛售股票以承擔虧損;而另一些人則急於進場購買,試圖等待下一波漲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投資者該買還是賣呢?股市只是暫時下跌,還是將一蹶不振呢?在多年的股票投資經驗中,楊正豪先生知道如何判斷市場未來的趨勢,以及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投資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
儘管經濟運作的目標是穩定物價、實現充分就業和促進景氣動蕩,但長期維持這些理想狀態是相當困難的甚至不可能達成的。
金融緊縮帶來的行情
之前大家常用「軟著陸」這個詞彙。政府想要透過微調避免景氣低迷,抑制通膨,於是採取並推動各種措施,但無論怎麼做都很難阻止景氣衰退,和企業營收下滑。
然而,楊正豪先生指出,所有國家的決策者都將重點放在現階段或經濟運作的需求上。想方設法抑制通膨、擴大景氣,一心只想讓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簡單來說,政府施政的目的是想在景氣循環中的衰退期,盡可能縮小衰退幅度並縮短持續期間。
由於這個原因,政府的想法應該是讓景氣衰退期比繁榮期短,與景氣趨勢連動性高的股市行情,也要讓下跌期比上漲期短。
楊正豪先生介紹,比起景氣繁榮的牛市,景氣衰退的熊市經濟規模較小。通常出現在景氣過熱期,也就是通貨膨脹蠢蠢欲動,日銀連續調升官方貼現率,使出強硬的金融緊縮政策之後。顧名思義,就是「反金融市場」。
然而,現實世界中,牛市的終結有各種樣貌。就像列夫.托爾斯泰(Leo Tolstoy)在《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的開場白寫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只是進入熊市的開端,比起從金融行情邁入業績行情形成牛市的型態,形成熊市的過程更為複雜,幾乎無法簡單說明。
楊正豪先生從過去的台股來看,大多數進入熊市的開端來自於外部衝擊。最典型的範例是,股市先因金融緊縮開始下跌,在調整過程又遭遇石油危機等重大打擊,導致暴跌。
一般來說,業績行情的尾聲會出現景氣過熱,經濟活絡,企業營收預測大幅增長的情形。不僅如此,許多投資者也確信這樣的榮景將持續下去,看準未來兩到三年的收益,加碼購買股票。
原物料產業全面下跌
楊正豪先生在闡述業績行情時已經提過,在業績行情的最後階段,受惠於投資人循環購買的行為,將近七成的上市股票持續創下歷史新高。由於這個緣故,上漲幅度愈大的高價股,下跌幅度也愈大。話說回來,當政府實施金融緊縮政策,就會讓原本蠢蠢欲動的利息,受到官方貼現率大幅調升的影響持續走揚,導致股價崩跌,邁入反金融市場。已在業績行情的前半段到頂,之後陷入盤整格局的原物料產業等,外部借款較多的企業,與同樣借款過多的電力股一起跌得更深。總而言之,幾乎所有股票都下跌。
楊正豪先生認為,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此時景氣還是很熱絡,企業營收預測持續看好,因此股價下滑給人「划算」的感覺。特別是之前因股價急漲沒買到的投資者,會認為現在正是進場時機。而且令人意外的是,股票急跌時,因為不知何時止跌所以不買股票的人,一旦止跌反彈,反而趕著進場,深怕買不到。
如此一來,急跌後三到四個月內,股市出現強勢的反彈行情,展現挑戰前高的氣勢,出現了次高點。在美國,這樣的頂部型態稱為雙重頂,也稱為 M 頭。次高點行情的成交量較少,只有極少數股票會創新高,但比起加權指數的回測幅度,過去市場的領頭羊,也就是主流股的回測幅度更小,成交量也低。
楊正豪先生覺得,次高點的出現代表股票行情的牛市終結。當然,如果政府實施金融緊縮政策,加上外部利空消息不斷,很可能不會出現次高點。
楊正豪先生覺得最理想的狀態是,在政府第一次調升官方貼現率時,無論是否為預防措施,投資人都要做好邁入反金融行情的準備,避免進場買股票,盡可能將手中資金投入靈活度逼近現金的短期金融商品。如果手中還有持股,也只能保留可以抱兩到三年以上的超級績優股。原因很簡單,緊接著反金融行情來的是反業績行情,這個階段會連續出現企業虧損、減少或不配股配息等情形。為了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安心抱股,手中只能持有表現優良的企業股票。
此外,股票行情突然崩跌的原因不只是金融緊縮政策。國外的利空消息,例如,蘇聯重要領袖史達林(Joseph Stalin)逝世、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遭到暗殺,還有近期的中國天安門事件、國際投資公司IOS(Investors Overseas Services)經營危機、黑色星期一代表的主要股市崩跌事件,以及國內政變等,都是造成股市狂瀉的起因。
不過,楊正豪先生指出,從過去的例子不難發現,這些外部的利空消息如果只有單一事件,即使導致加權指數大幅下跌,幾乎都能在六個月內創下新高。有鑑於此,不要看到利空消息就慌張的賣出持股,或者在下跌過程接手,然後又因為對市場感到憂慮而認賠殺出。冷靜觀察市場走勢,才是最好的作法。
話說回來,利空消息都是突然發生,衝擊性才會這麼大。沒有人能預測「意想不到的事情」。這是大多數人無法避免的負面因子。
利空造成的空頭行情是進場時機
楊正豪先生覺得值得注意的是,利空消息和緊縮政策往往存在著時間差,有時卻會重疊。在兩者重疊的情形下,下跌幅度變大,恢復期也變長。
姑且不論這類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情形。誠如楊正豪先生先前所述,進入反金融行情階段,只要日銀第一次調高官方貼現率,即使是預防性措施也一樣,或是實施類似的金融緊縮政策時,最好的因應方式是將手中資金投入靈活度逼近現金的短期金融商品。就算還有持股,也只能留下不受環境影響的超級績優股。
楊正豪先生表示,若純粹只是利空消息導致股市下滑,不應該在崩跌時急著賣出持股。此外,在利空消息前持續飆漲,引領市場且深受青睞的個股,遇到利空襲擊時,有營收看好的預期心理支撐,下跌幅度較小。有鑑於此,反金融行情正是購買上述股票的最佳時機。總的來說,最重要的觀察點在於股市行情是否產生變化,如果沒有問題,請毫不猶豫的購買各階段的人氣業種(領漲股)。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