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心寶鑒》第27節:戒性篇(4)
2009/01/11 00:52:08瀏覽523|回應0|推薦0

第27節:戒性篇(4)


  宋徽宗皇帝勸勉學習:"學習也好,不學習也好,學習的人如同稻苗,不學習的人如同蒿草。如同稻苗,就是國家的精糧,世間的大寶。如同蒿草,耕耘的人憎惡嫌棄,鋤草的人為之煩惱,有朝一日獨自麵壁,後悔時已經老了。"

  《直言訣》說:"製造蠟燭是為了尋求光明,讀書是為了尋求事理。光明用來照亮暗室,事理用來照亮人心。"

  劉通說:"蠶繭的質地適於抽絲但也要等待繅作才能抽出絲來,人的秉性懷有智力,但須要學習才能有成就。"

  《禮記》說:"獨自一人學習沒有朋友,就會淺陋少見識。"

  書是隨身寶物,人才是國家珍寶。

  《論語》說:"學習就像追逐追不上似的,追上了還害怕失去所學的東西。"

  學到老,不會到老。

  《論語》說:"愛好仁義卻不愛學習,其蒙昧處在於偷懶;愛好正直卻不愛學習,其蒙昧處在於尖刻;愛好誠信卻不愛學習,其蒙昧處在於飄忽不定;愛好勇猛卻不愛學習,其蒙昧處在於胡作非為;愛好剛強卻不愛學習,其蒙昧處在於狂妄。"

  孔子說:"為人子弟在家裏要孝敬父母,對兄長要尊重,謹慎而誠信,博愛眾人,親近仁德之人。行為上還有餘力,就再去學文藝典籍。"

  諸葛亮告誡子弟說:"君子的行為,以清靜養身,以勤儉培養道德。性情不淡泊無以表明心誌,心境不寧靜無以達到高遠境界。學習須要清靜,才能須靠學習。不學習無法增長才能,不清靜無法成就學業。怠慢輕巧就不能研究精細,凶險暴躁就無法陶冶性情。年齡與時間飛馳而過,意誌與歲月一同失去,終於枯敗墜落,在破房內悲歎不已,又哪還來得及呢?"

  前輩儒士說:"你們應當通過讀書來精通世事,不可因為世事而分心讀書。"

  前輩儒士說:"對古人謙讓自歎弗如便是沒有誌向,對今人不肯謙讓便是沒有氣量。"

  朱曙青先生說:"道教不是清談空虛,佛教不是參禪,儒家不是文章。如果認為有禪可參,這是誣陷釋迦牟尼;認為有清虛可談,這是誣陷老子。孔夫子一貫忠誠寬恕,顏回樂道安貧,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樂,孟子說養浩然正氣,如果認為文章本為功名的種子,雖能過目成誦,不知道內心理解了才行,這就是誣陷孔子顏回和孟子。"

  衛由說:"寬宏慈惠博愛,這是敬重身體之基礎。勤奮學習,這是立身處世的根本。"

  少年易老學問難成,分分秒秒都不可小視。不曾察覺池塘春草還沉浸於夢鄉中,庭院台階前卻早已落滿了枯黃的梧桐葉,秋聲已經四起。

  陶淵明詩寫道:"壯年不再來,一天沒有倆早晨。應當及時勤努力,歲月從不等候人。"

  荀子說:"不累積每一小步,就無法到達千裏之外。不累積涓涓細流,就無法彙聚成江河。"

  訓子篇 第十 凡十七條

  司馬溫公曰:"養子不教父之過,訓導不嚴師之惰。父教師嚴兩無外,學問無成子之罪。暖衣飽食居人倫,視我笑談如土塊。攀高不及下品流,稍遇賢才無語對。勉後生,力求誨。投明師,莫自昧。一朝雲路果然登,姓名亞等呼先輩。室中若未結姻親,自有佳人求匹配。勉旃(旃[zhān],"之焉"的合音。)汝等各早修,莫待老來徒自悔。"

  柳屯田(即柳永,宋代詞人。)勸學文:"父母養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是亦不愛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學,是子不愛其身也。雖學而不勤,是亦不愛其身也。是故養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學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白侍郎勉學文:"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教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若惟不耕與不教,是乃父兄之過歟!"

  《景行錄》雲:"賓客不來門戶俗,詩書不教子孫愚。"

  莊子曰:"事雖小,不作不成;子雖賢,不教不明。"

  《漢書》曰:"黃金滿盈(盈,通"籝",箱籠一類的容器。),不如教子一經;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

http://book.qq.com/s/book/0/5/5976/27.shtml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411120&aid=2554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