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08 15:05:57瀏覽487|回應0|推薦2 | |||
正名為「賢聚」的賢厝,早年「賢」才「聚」集,因以為名,有孝感動天的顏應佑、忠義可風名震一方的蘆若騰等人。除了賢能輩出外,早期還是個輕工業興盛的村落,榨糖廠、麻油廠林立,只是隨著歲月流轉,繁華化為塵土,過往的風光,只能留與後人言說。
民國十八年出生的盧天從,因父親早逝,八歲時便加入糖廠製糖工作。糖廠是由幾個金門人合股組成,工廠工人加師父大約十來位,二位工人負責「飼蔗」,即將甘蔗送入石磨中擠壓;二位小工負責將壓出的糖水,肩挑到「大鼎」烹煮;另二位工人負責廠中五個煮糖大鼎的升火工作;二位師父則負責煮製糖水;才八歲大的盧天從,則負起趕牛拉動廠中兩個榨甘蔗大石磨的任務。 鄉親如果要製糖,就會把種植的白甘蔗送到糖廠榨製,再將製出蔗糖,提供一定的比例,充做工人及牛隻的工資。另外,工人們工作時的三餐,也要由這位鄉親打點。 盧天從表示,白甘蔗在製糖前,會先在糖廠後頭的池塘清洗,然後送到糖廠壓榨,壓榨時,由並列的三隻牛隻繞圓心轉圈拉動石磨,再由「飼蔗」的工人將甘蔗放入石磨的縫隙中擠壓成糖水,石磨很重,拉起來相當耗力,因此,需要許多牛隻相互輪班,才不會過於勞累。壓榨出的糖水,再一擔擔挑至大鼎中燒煮,通常一個大鼎可容四擔的糖水,煮製成糖後,盧天從可以分得十五兩的蔗糖。 一般而言,糖廠只在每年十月到隔年二月蔗糖產期才開工,開工時,盧天從每天凌晨三點便得起床到村中各家戶去租牛,再一隻隻牽到糖廠工作,直到晚上十點才能下工回家。由於趕牛拉動石磨時,盧天從也要跟著牛隻繞圈轉,年紀尚小的他,常常累到雙腿無法站立。 十三歲時,盧天從跟大多數鄉親一樣,被日軍抽調去闢建安岐機場,做一周、休息一周,不但沒錢領,還得自備地瓜籤、乾草,自理三餐。 民國三十四年日軍投降前,賢聚的榨糖廠因日人抽稅太重,無以為繼,就此倒閉,那年,盧天從十六歲。 當年的糖廠,已變成菜園,置放大鼎的煮糖區,改頭換目,成了一間間低矮的廢棄豬寮,而昔日熱鬧的水塘,已成了乾涸的窪地,埋藏於荒煙漫草中。屬於糖廠的故事與歷史,則只能靠著耆老們的片斷記憶,斷斷續續地拼湊成一頁頁、即將被人淡忘的鄉野傳奇。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