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08 14:59:43瀏覽536|回應0|推薦1 | ||
僻靜的金城民族路巷弄中,斑白的牆面上,已經褪色的「瑞豐瓦廠」四個大字,伴著老主人許績德,無言的守候著,四十年灰白的泥瓦歲月。 早年金門與大陸兩岸相通,地區建材大都來自廈門,窯燒的紅磚瓦,曾是金門最耀眼的顏色。民國三十八年兩岸交通中斷後,為了地區建材需要,也為了活絡金門地方工商經濟,當時的商會會長陳卓環,配合胡璉將軍政策,開始引進台灣師父,傳授製作水泥瓦的技術,從此,很長的一段時間,灰白的「水泥瓦」替代耀眼的紅磚,成為這島嶼最具代表性的容顏。 二十二年次的許績德,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於民國五十多年成立「瑞豐瓦廠」。年歲已高的許績德回憶指出,當時后浦至少有三家瓦廠,其中,較大的是位在「瑞豐瓦廠」附近、早一年成立的「建成瓦廠」。 許績德說,「建成瓦廠」有三台製作機器,他的「瑞豐瓦廠」只有一台機器。那時,瓦廠聘用一名師父、三名工人,剛開始,師父一個月的工錢是四百元,工人則只有三百元。 工廠一天的工作時間是八小時,早做完早休息。許績德表示,一包水泥約可做成五十至六十塊水泥瓦,水泥成份越高,瓦的質地就越好,製作水泥瓦時,要用生鐵做模子,許績德強調,鐵做的模子容易生銹,所以要用生鐵製作的模子。 製作時,將水與水泥攪勻後,置入模子中,再用鐵棒將泥水壓實,然後,再灑上少許水泥粉、清水,以增加表面光滑度,並形成保護作用。通常早上做完,放置一天風乾,隔天就可成形,將模子敲下後,就是一塊水泥瓦。 許績德說,水泥瓦不怕水,但卻怕火燒,一燒就容易裂開。許績德指出,一台機器至少需要二位工人,一位製作,一位修邊。當時一天約可做四百塊水泥瓦,一塊瓦的價格約三元,之後隨物價調高為十元。因為政府補助興建豬舍、騾馬舍,生意漸好,民國七十年,生意達到最高峰,後來,因建材大批由台灣引進,洋房大廈成為時尚,水泥瓦便乏人問津,水泥瓦廠也逐漸成為過往的歷史。 民國八十五年間,許績德因住院開刀,加上水泥瓦銷路不振,「瑞豐瓦廠」和多數的水泥瓦廠一樣,歇業關門,廠房成了住家,而製作機具則置放在一旁的倉庫間,偶而有人到訪,許績德才會打開重鎖,讓這些早已生銹的泥瓦工具,見見天日、透透悶氣。 「瑞豐瓦廠」已走入歷史,較具規模的「建成瓦廠」現址,則改做鐵工廠,水泥瓦過氣,鐵皮、鋁門正當紅,從英氣勃發的年輕頭家,到如今佝僂的白髮老人,水泥瓦廠半世紀的起落,不只是許績德一生寫照,更見證了金門屋頂風光的變遷。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