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27 17:09:54瀏覽1416|回應0|推薦1 | |
早年喜愛黑白底片攝影時,家中飼養的寵物往往成了最佳模特兒 最近網路上許多寵物影片越來越誇張,共通點都是強迫動物擬人化的擺拍;這類為滿足人性中"自大"的低層次娛樂影片流行,可以想見將會有更多飼主為求效果而虐待動物 文章開始先講一段筆者的親身經歷: 早年於某大型電子企業任職,主管安全(包含人員safety,資產scurity)部門,在參與的一項升級企業資訊安全專案時,與IT部門因門禁管理系統軟體架設有了些溝通上的問題 在與該部門主管會議過程中筆者舉出"阿杯購買電視機"的情境比喻來作為問題的解釋 筆者部門負責幹部(阿杯)與IT部門工程師(店員)購買電視機(門禁軟體)溝通過程: 阿杯:我想買台電視機 店員:要PLASMA#還是LED的! 阿杯:??..L..E..D..! 店員:要1080i還是p! 阿杯:??1080.愛~片.!..愛愛片..售價?! 店員:看愛愛動作片要PLASMA畫面才不會lag,要便宜就LED!* #PLASMA已停產的電漿電視 *為本文增加劇情 以上比喻雖然誇張了點,但該IT部門主管立刻就了解問題所在,並很快達成了共識,也就是本文主題:專業與傲慢 烏魯木齊到喀什鐵路沿線風光 首先就專業偏見來說沒有太大問題,甚至可以是一種優勢,因為所有偏見都是經歷過了許多經驗累積與對其專業領域的深入了解,再加上個人的喜惡,習慣等主客觀因素所構成 就如最後增加的一段*:該店員在主觀喜好上推薦PLASMA,而在價格客觀優勢上推薦了LED,就是基於其主觀經驗或客觀優點判斷下的一種專業偏見,有助於解決對產品完全不了解的使用者問題 青藏高原健行 專業傲慢=恃才傲物 就如上所述的"阿杯購買電視機"的比喻中,該IT部門工程師固然學有專精,也許是太過於專精,在與阿杯溝通時明顯犯了專業傲慢之忌,溝通過程不食人間煙火的專業思維與專用術語齊發,對於使用者的阿杯來說這些專用術語猶如無字天書,別說要照本宣科,根本是完全"聽聾魔"! 現實日下不存在凡盡皆知,萬事皆通的超人類,即使虛構如007也不懂譜曲填詞,馬蓋仙也不諳吟詩作畫..專業,就該懂得以使用者的語言來化疑解惑 專業,就應用優勢來服務人性,而非恃才傲物 青藏高原健行
再舉筆者最近與音響同好的網友對話實例: 該網友經了解也是位高階工程師,雖然他所提出的數據規格筆者能夠理解及說明,但以僅能作為參考的數據回復不但無助於釋疑解問,相反的兩者都會陷入"技術,數據,規格凌駕於人性需求",位階本末倒置,缺乏思辨與撞擊的迂迴泥沼中 "任何的技術,規格與數據都是為人性所服務,無法使人感到愉悅的技術與規格毫無價值" UenMarco為筆者 將量化數據凌駕於其存在的真正意義"為人性服務"之怪象,普遍存在於缺乏獨立思考與思辨的當今社會 如"法律條文是道德的量化"一旦將量化條文凌駕於道德之上,就出現了許多"合法但不合理","犯罪卻不犯法"本末倒置的政治與社會怪象 當然就法學領域有法理的相關研究,未免離題,就不再深入討論,有興趣可自行google 不恃才傲物,這才是真專業再將話題導回音響領域 當今的純音響*消費產品越來越多樣,界線,定義也越來越模糊,先不論音響產品價位區間的高度M化問題,就以數位播放的純音響產品為例,無論是金字塔頂端要價數百萬產品與最平價數千數百元產品,就規格,數據比較下幾乎沒有區別(部分甚至超越高價產品) *純音響定義為2聲道(左右2支喇叭或耳機)純音樂不含影像之播放系統 功能相同的千元與上百萬數位音響產品(千元產品規格數據更勝百萬產品)
其原因就是數位音響器材都必須倚賴精密複雜的集成線路(晶片)運作,而這些已高度標準化,量產化的精密晶片不但垂手可得且規格優異(性能部分),而位於M價位兩端的差異通常就在於對於聲音呈現方式,效果的know How掌握而已 用另一種解釋:前者是理性的數據與技術,後者除了理性技術外,還包含了感性的呈現或分享 理性與感性相同都是一種經驗的累積,差異就在於後者是在蘊含文化,美學與哲學等抽象感性技術下所"調整,創作"出的作品 當然其中也有鉅靡臨摹的工藝品,或華而不實的傭俗之物,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如同樣是食物,日本料理,法國菜就能用"抽象感性技術"將其提升至藝術層次;同樣是技擊競技,日本相撲就能夠以"抽象感性技術"提升至神聖位階(日本即使曾主辦奧運,至今仍不願將相撲列入奧運比賽項目來對外推廣)
但所謂"抽象感性技術"未必與高昂代價有絕對關係,在此舉一音響史上最具傳奇性的產品,由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於1971年設計,授權多家廠商製造至今仍在生產的LS3/5a小喇叭 這對筆者出世前就已開始生產的小喇叭規格並不優異,而且密閉式+複雜的分音線路讓這對其貌不揚的小喇叭阻抗怪異,效率僅82db十分難搞 不過一旦馴服後能夠把蔡琴低沉歌聲中最細膩的情感與嘴型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讓這對充滿挑戰性的傳奇喇叭50年來依舊原汁原味的生產著(筆者以DSPweed+LFD INT IV將Harbeth LS3/5a與M20都駕馭得服服貼貼) 音響系統中位於最尾端將電能轉換成動能(聲音)的喇叭,是除了線材等配件外,結構及原理最簡單的器材,但也是公認最難設計的器材,而且不同文化民族所生產由外觀到聲音差距最大的也是喇叭,以至於就有所謂的英國聲,德國聲,美國聲,日本聲等....同樣要價百萬的美國weastlake與日本yamaha高級喇叭 台灣由於早期的主流音響媒體主事者的個人喜好,又或是商業考量下普遍偏向報導歐,美器材的美感標準 雖然鄰近的日本音響技術與文化一樣來自發展較早的歐美,但在融合了自身獨特的文化,美學與哲學,再加上居住環境與生活習性差異後,成功的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音響聲音美學 而台,陸,港澳等華人社會依舊局限在歐美日技術,規格與數據甚至審美等"標準數據"框架中難以發展出真正屬於自己的音響與聲音美學 筆者的音響系統之一
由此可知,越是依賴量化後的規格與數據,越難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審美觀與價值,成為了被規格控制的附庸,為數據服務的奴隸 海鮮文化凌駕於海洋文化,血腥擂台凌駕於習武修德,政治正確凌駕於民生民權,規格數據凌駕於人性感知....一個獨尊儒術下的專業傲慢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