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賴聲川的創意學
2006/07/25 16:12:21瀏覽679|回應0|推薦4

導讀推薦
創意與智慧
文/林懷民

讀完這本書,很感動。

聲川花在寫書的時間心血,應該可以讓他創製兩齣戲吧。

「賴聲川的創意學」跟坊間的創意書最大的不同是,作者是重量級的創意人。

他以自己的創作經驗為本,細細探索創作的根源,與讀者分享他多年創作歷程的風景,揭開「創意神秘論」的薄紗。我一路讀來,一路點頭,時時會心,特別爽快。

譬如,他引用當今建築泰斗法蘭克.蓋瑞的話語,說他的創作態度:「我不知道要去哪。如果知道,我不會去。」

很多人以為我編舞是在家裡「寫好」,再去教給舞者。事實上,編舞的過程對我是個冒險,如果知道成品的面貌,我一定不想去編。作品首演後,我對它一點興趣也沒有,只想重新出發,再去探險。

聲川坦述他年輕的時候,因為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盡情發揮,而後果慘烈。我「小時候」又急又躁,恨不得十八般武藝都在一個小品裡金光閃閃,因此編出不少只活一季的作品。

他引鈴本俊榮的話,說「初學者心中可能性很多;專家心中可能性很少。」

近年來,我創作最大的挑戰正是「找出限制來」,然後專心在限制裡做到圓滿。

累積了經驗之後,聲川知道一場創作中的戲最後會是幾分幾秒,不用碼錶,也知道時間。我常常沒音樂便著手編作,編完一段再配音樂,舞畢音樂也剛好收煞。

聲川談創意的泉源,談觀察,靈感,轉化,結構,從創作的動機到成品,把每個論點闡述得淋漓盡緻,而且,深入淺出,讓每個人都讀得下去,讀得明白。

我覺得這是台灣藝術界最重要的基礎書籍之一。

然而,這不是為專業人士寫的書。

聲川說:「人人都有創意的能量。」

創意不是藝術家的專利。企業界,教育界,家庭主婦,政治家,乃至一個準備聯考的學生,都可以從這本書得到啟發,發揮創意,去完成夢想。

聲川用很簡明的理念來切入主題:「創意就是出一個題目,然後解這個題目。」

「超凡的智慧能夠提出超凡的題目;超凡的方法能夠作出超凡的解法。」

創意可以透過學習來增加功力,「智慧與方法」是訓練的內容。

「智慧要在生活中學習,方法是在藝術中學習。」

說得更淺白一點:如何從生活中有效累積內涵,增強判斷力;如何在實踐中累積經驗與功夫。

與其他創意書另一個不同點:聲川不提供速成的點子,建議讀者如何如何做。因為他明白,創意的勃發與完成來自生活的修為。與自己溝通是培養創意的基本規範。他在每一章節結尾丟出問題,讓讀者檢視自己,從自省中建立見心明性的自覺。

「心不會一宿之間改變,但慢慢訓練,我們的心確實能改變,變得更寧靜,寧靜的心就充滿開放的空間,充滿透視力……能深度觀看問題,然後問題會自我揭露。」

「放下,才看得到。」

聲川建議讀者禪坐。

他甚至認為創作者應有「無我」,「無私」,和「利他」的胸懷。

講創意的書也談靈修?沒錯,佛學的體會正是這本書的重要基礎。但聲川不傳教;他旁徵博引。道家,藝術家,科學家的言行都是他信手捻來的例證。因為有生命體驗和學識的融會貫通,這些舉證不掉書袋,而使論述充滿了人性的溫潤。

大部份談創意的書,多屬功利導向,「點子」是為了致富。這本書讓創意回歸到人的,生命的本位。「創意」是讓人活得更自在,做人做事更圓滿。

「圓滿」就是有好的願景,好的過程,好的結果,像一齣有「好的開頭,好的中間,好的結尾」的好戲。

現在大家常說,社會上許多事物,尤其是政治事件「歹戲拖棚」。創意常常只是包裝的點子。政見只是嘩眾取寵的口水。「要拚才會贏」,「先做了再說」。結果,天災人禍成為台灣的家常便飯,要往前走,寸步難行。期待下一代來扭轉大局時,卻也發現教育也出了問題。

我們需要沈穩下來,安頓身心,發揮創意。書寫台灣新劇本,開創爬出谷底的新局面。

「賴聲川的創意學」像一棵枝葉繁茂的樹,煥發著文學,美學,哲學,宗教與心理學的光芒,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得到不同的啓發。

我高度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人,特別是教育界的朋友。

自序

我曾經和大部分人一樣,認為創意是一件神祕、不可能「教」的事情。多年來,當我試圖傳授自己創作心得時,我經常懷疑:「會」創作的學生是不是已經會了,不會的,怎麼教還是不會?這很令人洩氣,但仔細回想自己的道路,我覺得自己是從不會,慢慢摸索到會的,所以說,應該有方法教,只是還沒找到。

前幾年我在印度菩提迦葉,佛陀証悟的地方,參加一次佛法研習會。在那充滿創意的地方,我突然對這問題有一種新的體認。我感到,現在創意教育都在創意的場域中進行,但太多跟創意有關的學習必須在藝術以外的場域中發生才對。原來我們的創意教學並不完整,一直忽略了一大塊不應當忽略的範圍,不只台灣,國外也一樣。我當時的心得是:創意固然神祕,只要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它的過程,它的零件,就有可能掌握它、學習它。

我把這新看法寫在一張明信片上,將創意學習剖成兩種不同範疇的工作。後來演變成本書的「創意金字塔」。回台北以後,我花了兩天時間,在安靜的紫藤廬茶館把這些新看法講述給一組研究生聽,他們反應很熱烈,並把講演整理成簡單的稿子。後來在一些機緣下,幾位早已畢業的碩士生希望繼續和我上課,我就根據這些,定期在家向他們說明創意(他們稱為「賴老師的私塾」)。我看到他們吸取營養,日後各自在自己的創作領域中突破、進步,發現這新的心得是有效的。透過這過程,以及日後在北藝大博士班開設的「創意」課程中,我也有機會檢視、修飾自己的想法。

時機成熟了。在教授休假一年中,在雪謙‧冉江仁波切(Rabjam Rinpoche)及《僧侶與哲學家》作者馬修‧李嘉德(Matthieu Ricard)和友人 Raphaëlé Demandre 慷慨協助下,我到了尼泊爾山中一個閉關中心,面對壯麗的喜馬拉雅山寫下本書的初稿,經過兩年的沈澱與修改,後來在友人郭怡芳和William Reinfeld寧靜的美國Martha’s Vineyard住所完成本書的大致雛形,最後趁著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學的機會,在該校圖書館中完成三稿。在此向協助我的諸多人士獻上最誠摯的感激,同時也要感謝諸多佛法上師,在寫書的這幾年裡,不厭其煩地回答我各種關於創意的惱人問題,包括吉美欽哲仁波切(Jigme Khyentse Rinpoche)、宗薩欽哲仁波切(Dzongsar Khyentse Rinpoche)、康楚吉美仁波切(Dzigar Kontrul Rinpoche),以及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他們的智慧與加持深深的影響了本書。我也要感謝荷蘭的雪雲‧史卓克(Shireen Strooker),第一位啟發我創意的老師,也要感謝多年來在【表演工作坊】一起創作劇場的夥伴們,以及北藝大的學生們,讓我不斷有機會面對新的創意挑戰,不斷碰觸創意的祕密。最後,不能忽略的是我的人生伴侶乃竺對本書的影響,因為她已經那麼自然地成為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自己從事藝術工作,所以本書基本上是以藝術工作者的創意為出發點。雖然如此,我認為不論行業,創意的過程是一樣的,雖然藝術與科學所需的創意最為深奧,任何其他行業人士要學會創意,如果參考藝術與科學的做法,會發現其實過程與細節是一樣的。

創意的力量是偉大的。不論你是從事藝術工作、創意行業,或是工商界人士,想注入更多創意到工作中,甚至於任何想在生活中增添創意的朋友,希望這本書對你是有益的,也祝福你生活充滿創意的力量!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485&aid=368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