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聯的意境
2009/04/01 22:08:13瀏覽1371|回應4|推薦108
 言止善

春節,路過一戶人家,那大門兩旁貼著一副熟悉的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這對聯,上聯寫時間,下聯寫空間,兩聯的上半部分都是大環境,下半部分則歸納到個體的感受,寥寥十四個字,意境開闊,收放自如,提醒沐浴春風的人們應當有新的反思和新的期待。

對聯不但和老百姓的婚喪節慶聯繫密切,實際上,它早已深入到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裡了。

它可以用來自勵。林則徐的書房裡有聯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慾則剛」。文如其人,林則徐的不朽確實離不開他的高潔操守。

它也可以表達一個人治學的心得。鄭板橋的小結便是做學問要力求「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如今,不少學者仍引用它來形容那番難以言傳的化境。

對聯可以寄託素心人生命的情懷:「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坦蕩的胸襟裡蘊藏的全是詩情畫意。

職業的驕傲也可以出現在對聯裡。譬如,在理髮店的大門旁就曾有這樣的廣告聯:「做天下頭等事業,用人間頂上功夫」。

不少名聯與名勝相得益彰,歷史和山河都可以進入對聯的畫卷。那昆明大觀樓長聯所描述的「九夏芙蓉三春楊柳四圍香稻萬頃晴沙」的勝景就不知吸引了多少遊客紛至沓來。

最精彩的對聯應當是講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的。清同治兩江總督沈葆禎的夫人年歲不大卻得了重病,她自知不起時寫下了自輓聯:「我別良人去矣!大丈夫何患無妻。若他年續娶床頭,莫對生妻談死婦。

兒依嚴父悲哉!小妮子終當有母。倘異日承歡膝下,須知繼母即親娘。」這位婦女,愛家戀家,以十二分的理性勸勉親人要好好生活,賢妻良母的風範與世長存。

詩人劉半農,一九三四年在北平去世,終年四十五歲。他的好友趙元任寫下輓聯:「十載奏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數人弱一個,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和趙是真正的珠聯璧合:通常劉作了詞,趙便為其作曲,所以兩個人是「奏雙簧」。《教我如何不想他》本來是劉寫的詩,趙為其譜曲後遂廣為流傳。趙的輓聯將事跡和情感濃縮在一起,貼切而生動。

對聯是由漢字構成的,除了用文字描摹出圖畫外,平仄還給它增添了和諧的音韻,書寫更加上了一重形體美。在成都的杜甫草堂裡,如今掛著郭沫若寫的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兩個詩人跨越時空來唱和,那文采和書法都足以讓人震撼。

對聯無疑是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可以使現代人思接千載和先賢「曠劫通呼吸」,也可以讓遠方遊子神馳萬里去重新感受故土的芬芳。不曉得別的民族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傳承?我想,對聯的作用,可能不在四大發明之下。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33456&aid=2806770

 回應文章

晨曦閉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轉載
2009/04/03 05:39
對聯起源於對偶句聯語:
追溯對聯的起源,由文學作品來推斷的話,應起源於駢文和律詩中的對偶句聯語。對聯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這些特點,都和律詩有相似之處,對聯它保留著律詩的某些特點。古人把吟詩作對相提並論,反映了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關係。

演變
對聯就是由詩句演變而來。比如律詩的四聯,就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叫首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按照規定,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首聯和尾聯可對可不對。所以說,對仗的詩句,有的就可以作為聯語來看待。故而本欄目纔“詩聯”並舉以冠名。

發展
對聯是從駢文和律詩發展而來,但它不是駢文的簡化和附庸,而是駢文和律詩的提煉和濃縮。它懸掛在公開場合,供來往的人觀覽品評,它有極強的概括力和極其複雜豐富的內涵。所以,對聯是一種藝術性很強的應用文學。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 知有影哞??
2009/04/02 22:36

~三星白蘭地~

聽說這上聯懸了良久,才被國父孫中山對出下聯:

~五月黃梅天~

晨曦閉關(233456) 於 2009-04-03 05:39 回覆:
難以應對。

Path Walk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禪堂門柱
2009/04/02 08:38

依根解結出纏漸獲圓通

以因同果澄濁頓入涅槃

晨曦閉關(233456) 於 2009-04-02 15:09 回覆:
禪堂門柱,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

夜風樓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格律
2009/04/01 23:11

沈葆真夫人所寫不能稱對聯   因毫無章法    可稱遺言

叫我如何不想他    傳說是劉半農追趙麗蓮   追不上而寫    此說傳了數十年   趙臨死前數年接受電視訪問    對此未否認  也未承認

晨曦閉關(233456) 於 2009-04-02 15:08 回覆:

沈葆真夫人所寫的是“自輓聯”文中述明。

謝樓主解說劉半農生平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