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個你不可不知火星的小知識!如果移民火星成為現實時你將馬上可以上手!
2023/07/30 19:23:58瀏覽15982|回應0|推薦0
殖民火星的倡議很快就不再只是科幻小說,而是許多聰明而有權勢的人正在推動的一項倡議。這並不是一個每個人都支持的想法,而且它當然也面臨著自己的挑戰,這導致許多人充其量只是非常懷疑。
事實是,生活在火星上與生活在地球上有很大不同。然而,它也可能驚人地相似。您發現的主要差異可能會令人驚訝,尤其是在細節上,而且還會有我們許多人根本沒有想到的相似之處。
令人驚訝的是,這顆紅色星球並不像看起來那樣適合居住?或者一些小而意想不到的事情會讓我們的努力變得不可能?
1.不同的氛圍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不足為奇的是,在火星上獲取氧氣並不那麼容易。我們認為呼吸地球上空氣的能力是理所當然的,考慮到我們已經進化到可以做到這一點,這並不奇怪。
然而,一個可能更令人驚訝的事實是,火星確實有大氣層。比地球更薄,明顯薄了大約一百倍,而且與地球相比也遠不那麼宜居,但它仍然存在。
95%以上都是二氧化碳,我們無法自然呼吸。即便如此,火星大氣層中確實含有氧氣,含量高達 0.13%。雖然不多,但與外太空的虛無相比仍然令人著迷。除此之外,如果我們能夠利用植物等將大量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那麼事情可能會開始看起來不那麼絕望了。
2.相似但不同的時間尺度
  地球上的一天是24小時。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事實,但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人類,實際上,所有動物,都習慣了這種均勻間隔的晝夜循環。我們的睡眠時間表是為了適應它而製定的,我們的文化也是建立在它的基礎上的。
火星上的白天長度肯定與我們習慣的白天長度有很大不同,對嗎?令人驚訝的是,結果只有一點點。火星上的白天大約持續 24 小時 40 分鐘。只比我們多了 40 分鐘。或許差異足以引起注意,但差異還沒有大到會造成重大干擾。
一個非常不同的主要事情是一年持續多久。由於火星距離太陽的距離不像我們那麼近,因此火星一年有 687 天,幾乎是我們僅有的 365 天的兩倍。白天長度相似,但季節卻是我們的兩倍。
3.可怕的輻射
  火星的大氣層雖然稀薄,但存在潛在的氧氣,而且日子相當平常,加上季節長的輕微缺點,火星甚至可能開始聽起來很容易適應,我們將不可避免地殖民這個地方。也就是說,直到第一個主要問題:電離輻射。
與地球不同,火星沒有磁層來保護其免受輻射。但情況並非總是如此。直到大約 42 億年前,它才像我們現在的星球一樣存在。由於科學家們仍在爭論的某種原因,這個磁層消失了,這實際上是大氣層如此稀薄的原因,也是我們很難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定居的原因。
由於缺乏輻射防護,以及可怕的太陽耀斑和宇宙射線,輻射量每天可能高達 2,000 毫拉德左右,遠遠高於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經歷的 22 毫拉德。長時間接觸可能會導致輻射中毒以及非常高的癌症發病率,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想在火星上生活,就必須應對這一差異。
4.面積更小,土地同樣多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導致人們擔心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大型殖民地。如果該計劃最終轉向整個人類需要遷移,或者如果火星人口與我們這裡的人口一樣多,這只會變得更加令人擔憂。
然而,火星除了較小之外,還是一顆沙漠星球。地球絕不是這樣的東西。事實證明,由於地球的大部分地區都被海洋覆蓋,因此陸地面積大致相同。
當然,需要使用地形改造來放置一些水。儘管如此,無論如何,我們含有鹹水的廣闊海洋現在對我們來說並沒有多大用處。雖然我們有很多很多事情需要擔心,但過於狹窄可能不是其中之一。
5.原生生活?
  正如我們所知,火星缺乏生命,而且一直如此。一些關於火星人的陰謀論和過時的想法也無助於顛覆這一點。如果你問普通人,他們很可能會回答說,當然,除了地球之外,我們的太陽系完全缺乏生命。
令人震驚的是,科學家們並不太確定。不過,答案仍然不確定,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所說的“生命”到底是什麼意思。火星上沒有任何類似於動物或植物的東西,這是我們非常確定的。這個星球過去可能更加宜居。儘管如此,仍然沒有證據表明沙地表面棲息著任何科幻風格的生物。
火星可能有細菌等微生物。科學家們在地球上發現了明顯的甲烷跡象,這種氣體可能是由原始生命產生的,儘管其他研究小組沒有發現這樣的東西。已經收集了樣本以進一步調查情況,但可能需要十年左右的時間才能進行分析。
但這對我們和我們潛在的殖民地有何影響?簡而言之,如果存在潛在有害的太空細菌,我們在接觸它之前確實應該了解它。



友站推薦 : 97速借網

借錢服務私人小額借款97線上借錢安全快速沒煩惱,快速借錢首選97速借網

想了解借錢知識線上借錢速借網當鋪 車貸等各種服務都有。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21557814&aid=179690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