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篇(1-8) 「無友不如己者」
在學而篇(1-8)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白話試譯: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有了過失,不要怕改。苟我心常能見人之勝己而友之,即易得友,《論語新解》有言:
孔子之學,以人道為重,斯必學於人以為道。道必通古今而成,斯必兼學於古今人以為道。道在人身,不學於古人,不見此道之遠有所自。不學於今人,不見此道之實有所在。不學於道途之人,則不見此道之大而無所不包。子貢曰:「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可知道無不在,惟學則在己。能善學,則能自得師。 (頁195-1969)
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此義似以為自身修為,已達無人可及之境。焉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現代論述,「應」集眾人之力,完成不可能之事。若世下人抱持「不和不如己者交朋友」此應屬異類,於此二一世紀當下應難存乎。人類的智能有其不可分割的整體性,其中自我管理、人際關係、領導統馭等,大至環境或小至組織,已是講組織戰、團體戰,在逐利與科技創新掛帥的時代,如偏離此臼槽,而自身獨處於外境之欲,必然就產生失敗之途或被棄之於社群之外。當知「人道非一聖之所建,乃歷數千載眾聖之所成。不學則不知。」無友不如己者,此語或應有另一解套或釋疑之處!
又在學而篇 (1-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白話試譯:先生說:「不要愁別人不知我,該愁我不知人。」我喜歡這段話的「謙虛之為」,劉邦平定天下之後,論功行賞,冊封了「十八侯」,對劉邦而言,當年逐鹿中原,極盡網羅人才,讓他成就漢朝霸業,而能得天下仁人居士輔佐之。成就天下事,不就是基於此一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