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語子罕篇(9-26)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2021/01/03 21:59:10瀏覽867|回應0|推薦2

論語子罕篇(9-26)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子罕篇第九(9-26)子曰:「衣敝縕(ㄩㄣˋ)袍,與衣狐貉(ㄏㄜˊ)者立,而不恥者,其也與!」「不忮(ㄓˋ)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先生說:「子貢,我有件事要提醒你,在你同學中,他們都不如你有錢。子路雖貧窮,但志氣不墮,他穿著破舊的衣服,沒有一點拘謹不安,的自卑神態,這是很可貴的。《詩經》上說不忮刻,不貪求,難道不是一種美德嗎?」子聽了,從此常誦此詩。先生說:「這樣又何夠算好呀。」

首言,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去世,叔齊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命令。」於是離家出走。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而出逃了。孔子曰:「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次談當初蘇秦到秦國獻萬言書》,秦國宰相商鞅忌妒他,就不重用他。溫庭筠代桓文作《南花賦》,桓文也是怕他才華出眾,被晉王重用而用藥毒死了他。

再談嚴光與劉秀同學,亦為好友。其後他積極幫助劉秀起兵。後來劉秀即位,多次延聘他,但他隱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最終他享年八十歲,葬於富春山。後世人稱富春山為「嚴陵山」。

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是不忮不求最高境界。「能留下美德,「能留下性命是大智者的表現孔子所言用之則行,捨之則藏,甚至隱淪讓退之了不起的道德心情,而不必只是如杜甫所歌詠:「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的那種歷史悲傷,此即更當重視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心懷。實都是中國特有之道德精神。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55058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