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26 20:23:07瀏覽819|回應3|推薦22 | |
這幾天經濟部公布了令人不忍卒睹的經貿數字,或可說明賴清德即便在黨、政、軍、司法傾全力支援處於絕對優勢下,卻仍選得異常辛苦。 台灣去年全年訂單較前年減少15.9%,衰減金額與衰退幅度之大均為史上空前。工業生產方面,去年全年年減12%,已連兩年衰退,更創下史上首次出現兩位數的跌幅,不僅如此,工業生產連續十九個月衰退,六大製造業均呈負數,其中電子零組件和機械設備年減都逾17%,可說一片慘綠。 特別是去年十二月外銷訂單衰退達16%,工業生產又連十九黑,這兩項「領先指標」都遠比市場預期差,意味下半年復甦希望不大,原先蔡當局聲稱今年景氣可望回升只怕要跳票了。 歸納台灣當前經濟不振因素有三: 一、國際因素:肇因中美大國博弈衍生的地緣、經貿、科技對抗,造成原物料相關供應鏈中斷失衡,迫使生產流程大亂,全球化自由貿易體系橫遭衝擊,損耗程度難以估算。尤其疫後許多國家經濟並未如期復甦,加上俄烏戰爭、以巴戰爭外溢效應,區域性生產運輸都受到波及,預測今年全球經濟成長並不樂觀。 二、兩岸因素:中國大陸去年經濟成長率雖超過5%,唯需求成長與預期有相當落差,台灣商品輸陸因而受到牽累。蔡政府還因抗中意識形態作祟,導致若干輸陸農工產品遭到關稅或貿易禁令報復,作繭自縛以致雪上加霜。 三、台灣自身因素:回顧這八年來,儘管蔡英文口口聲聲說要降低對陸依存度分散風險,力推新南向政策,並信誓旦旦宣稱要加入RCEP等各種國際貿易組織,惜均流於口號形式未見成效,關稅處於劣勢自然難以和其他國家競爭。其他諸如工廠缺電、勞動市場缺工等產業結構性問題在蔡任內均未獲得顯著改善。 面對詭譎多變的國際局勢,台灣既推不出有效的因應措施,又不願與對岸改善關係,解決島內賴以生存的經貿問題,種種吹噓不實的宣傳徒使台灣原地空轉。蔡英文留下的爛攤想當然耳難以挽回年輕世代,失望之餘沒有懸念投向反對陣營,若非在野勢力分散,政黨或已輪替。 台灣今年對外經貿持續下探已是顯而易見,國內又即將面臨電價調漲壓力,緊接著通貨緊縮、景氣低迷惡性循環恐將接踵而至。由不得讓人提心吊膽的是,賴清德無視經貿是自己弱項,卻兀自把抗中喊得震天價響,暴虎馮河就能力挽狂瀾解決當前經濟困境? 比較令人擔憂的是,依據財政部的統計,台灣去年全年貿易順差雖達805.6億美元,但其中對大陸和香港的貿易順差合計805.5億美元,換言之,若扣除對陸、港的順差,台灣的順差幾乎歸零。因此,兩岸關係如因抗中情緒不斷惡化必然不利貿易往來,台灣未來極可能淪為貿易逆差國,國人千萬不可輕忽。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