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12 16:10:35瀏覽1166|回應8|推薦27 | |
最近文言文議題在網路上泛起一陣漣漪。回顧數年前教育部修訂高中國文課綱,研議降低文言文比例引發爭議,參與課綱審議的學生代表稱:「過去歌頌唐宋古文八大家都只是在『造神』,文章傳遞的更有可能是封建、保守、古板的思想。」此說法顯然又是意識型態作祟,跟誣指媽祖是統戰工具如出一轍。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數千載,歷經無數烽火而不墜,台灣人有幸學習老祖宗的智慧結晶,怎可任意貼上「封建」標籤?正當全世界都在學習漢文化時,台灣沒有理由置身事外,豈料當局反其道而行,以民主和多元化為藉口,恣意篡改課綱,刻意淡化中國色彩,去除中國成分,刨根中華文化淵源脈絡,實屬不智。 《教育基本法》第6條明文規範「教育應本中立原則」,然而主政者為了包藏去中國化的禍心,不惜以狹隘的意識型態綑綁學子,蓄意透過教育對下一代進行洗腦,不僅誤導學習方向,更與「探索未知領域」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馳。何況,學習的真締不能只侷限在「我喜歡才肯學」、「我認為重要才值得學」,特別是語言教育攸關國人文化素質提升,甚至影響國家未來競爭力,豈能如菜市場般漫天喊價。 經典文學的地位與核心價值不會因國族演變、歷史更迭而喪失,但若是為了迎合政治目的便輕易剔除文言文,只怕會剝奪學子們求知的機會,造成未來社會文化水平普遍低落庸俗化。而過度政治化的結果,也將導致學習態度與獨立思考能力每況愈下,代價難以估算。 孩子們學習精緻古文學,除了於潛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養、養成正向人格外,更可藉由欣賞詩詞優美意境陶冶性情、抒發情懷、厚植文學涵養。就這幾年,台灣歌手登陸參加歌唱比賽屢獲佳績,歌曲創作「軟實力」令對岸驚艷不已,若非具備深厚文化底蘊,如何寫出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的曲子? 本土文學家曾指出,以閩南語吟唱唐朝白居易《琵琶行》,韻味體現最到位,在琵琶悠揚樂聲伴奏下,完美詮釋騷人墨客不得志的蕭瑟落寞。盲目去中的結果,諸如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珍貴文化資產或將因此沒落失傳,殊為可惜。 日本人特愛三國演義,學者鑽研漢學用心程度不亞於漢人,那台灣為何就不能比大陸更了解漢文化?與其糾結於抗中情緒,何不主動積極認識中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誰說台灣在文化領域上無法與對岸一爭長短。期許未來主政者能針對課綱撥亂反正,將教育政策導向更具競爭力與前瞻性的軌道上。 最後想請教那位呂老師,文言文讓人看不懂是傲慢,那愛看文言文算不算傲慢?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