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治瞭望台】防台海開戰 美學界籲華府:挺台實質重於象徵
2022/10/14 10:44:39瀏覽163|回應0|推薦0

防台海開戰 美學界籲華府:挺台實質重於象徵

 2022-10-13 20:52
台海緊張之際,美國學界13日發表報告敦促台灣加強自衛能力,華府在東亞調整軍事部署、加強與盟友合作。(路透)

台海緊張之際,美國學界今天發表報告敦促台灣加強自衛能力,華府在東亞調整軍事部署、加強與盟友合作,避免象徵性政治表態無謂激怒北京,藉此降低台海衝突可能性。

作者群認為,華府應著重實質舉措,讓台灣與部署在亞洲的美軍更強大堅韌;延續奉行數十年的「戰略模糊」,也就是不闡明北京武力犯台時美軍是否會馳援台灣;避免敦促承認台灣是主權國家,或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地位。

這份報告題為「避免因台灣而戰」(Avoiding War Over Taiwan),由美方20多位重量級中國專家組成的美中政策工作小組發表,其中14人連署,在美國總統拜登政府發布任內首份國家安全戰略、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16日開幕前公布。

美國聯邦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台後,中國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報告作者群表示,美中因台灣而緊張升高,但沒有必要開戰,他們因此建議美台以行動降低台海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報告直言,美國在台海的威脅與保證可信度都已減弱。為維護和平與穩定,美國必須恢復北京武力犯台必定付出代價的可信威脅,以及北京如不武力犯台、自身利益也不致嚴重受損的可信保證。

為強化可信威脅,報告建議美國在東亞調整軍事部署,減少仰賴易受攻擊的航空母艦和若干大型、集中化海空基地。反之,美國應在區域內採行更機動、更分散、韌性因而更強的軍事部署,大大提高中國攻擊與摧毀的難度。

至於台灣,報告建議展現遭封鎖期間維持韌性、中國解放軍一旦入侵將付出慘痛代價的能力,包括加強儲備燃料、糧食等戰略資源,以防北京選擇封鎖台灣。作者群建議美國持續敦促台灣建立更堅實、機動的海岸與空中防線,讓台灣化為可在共軍入侵時予以痛擊的「豪豬」。

但台灣和與美國盟邦接壤的烏克蘭不同。作者群寫道,一旦台海開戰,美國運補台灣將十分困難,因此,台灣必須事先儲備、訓練使用必要的武器,並拓展民防能力,向敵軍展現防禦實力之餘,遭封鎖期間也能向民間發放必要物資。

報告寫道:「如果台灣不自衛,美國也無法保衛台灣。」

作者群表示,美國應持續向區域盟邦闡述兩岸和平穩定攸關他們的利益,為嚇阻中國進犯,美軍需要使用區域盟邦與夥伴更多領地,也應與盟友加強合作,為台海衝突制定共同或協同軍事應變方案。

此外,華府應持續在國際外交圈施力,向北京凸顯台海衝突期間與過後將付出何種經濟與外交代價。

不過,可信威脅不足以防止戰爭爆發。報告敦促美國向台海兩岸恢復可信保證,表明美方目標不是台獨,而是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報告寫道,華府需要以一致且清晰的方式重申美方一中政策的關鍵部分:美國將接受台海兩岸和平議定的任何結果,不支持台獨,反對台海任一方片面改變現狀。

報告建議美國避免「無謂激怒北京的象徵性政治表態」,將重心放在能讓台灣與在亞洲前進部署的美軍更強大堅韌的實質舉措,「這意味美方官員與政治人物,包括美國國會議員與競選公職者,都應避免發表政治上有利、但戰略上具破壞性的涉台言論」。

拜登近期接受「60分鐘」(60 Minutes)節目專訪時說,若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會介入保衛台灣。拜登主政後多次表明美軍會在中國對台動武時協防台灣,白宮官員事後都重申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報告指出,「戰略清晰」無助提高美方威脅可信度,因為北京高層早就預期美國會在台海衝突時介入,只是中方還不清楚華府干涉的力道與成效。美國無條件承諾協防台灣,看似恢復美國與中華民國的同盟關係、為未來主張台獨的台灣政治人物提供空白支票,反而可能削弱嚇阻中關鍵的保證部分。

報告寫道,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敦促正式承認台灣為主權國家、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波頓(John Bolton)主張承平時期大量美軍駐台、美國國會審議中的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原始版本要求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地位,看似強化嚇阻,但一旦採行,反而會削弱華府對北京的保證,大幅提高台海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美中政策工作小組由美國智庫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21世紀中國研究中心在2015年秋季設立,曾發表3份政策建議報告。

最新報告第一作者包括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與黎安友(Andrew Nathan)、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傅泰林(M. Taylor Fravel)、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康乃爾大學教授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98&aid=177286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