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做一些危險動作,越阻止越故意,真的會把爸媽氣壞了,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孩子而言,吸引爸媽的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維持生存必須要的能力。對於七歲以前的孩子,並沒有「道德」上的好或壞,只有「效率」上的有用或沒有用。如果孩子微笑地叫爸媽都沒有效果,但是抓著妹妹的頭髮時,卻比電鈴還有用。你覺得孩子會喜歡微笑?還是抓妹妹的頭髮呢?
此時,不用大呼小叫的責備孩子,那往往是沒有效果的。對他而言,就算是被罵,只要爸媽看著他,也就心滿意足。「當責備變成一種獎勵」時,孩子當然也會感到混淆,而不知道應該要做什麼才好,反而越容易惹大人生氣。此時,請記得要在孩子表現好時,給孩子更多的注意與鼓勵,孩子反而會漸漸地改變了喔!
在不同年齡的原因並不相同,解決的方法也就不一樣,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破解孩子越說越故意行為的5個方式吧!
1. 遮蔽刺激物:
1歲左右時,小小孩的因果邏輯尚未成熟,對於語言理解也是懵懵懂懂的。常常只要一看到,就忍不住的想要拿,即便是阻止他也很困難。這時最好的方式就是使用遮蔽法,將孩子與刺激物隔離開來,只要孩子看不見也就會容易忘記,而去尋求其他有趣的事物。
2. 二擇一選擇:
2歲左右時,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也開始有所堅持,這時最喜歡說「不要」。這時請不要問孩子要不要,不然鐵定是什麼都不要,選了老半天最後又什麼都要。請改孩子有選擇的機會,兩個選擇一個,這樣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有決定權,而更願意配合。
3. 有參與機會:
3歲左右時,孩子非常想和大人一樣,想要拿大人的叉子、穿大人的鞋子,來證明自己已經長大了。常常會搶著要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在那裡鬧脾氣。這時請給孩子「部分」參與的機會,請不要把事情都幫孩子做完,又抱怨孩子一直想要拿。請留下一小部分,給孩子來幫忙,這樣不是皆大歡喜嗎?
4. 減少否定句:
4歲左右時,孩子覺得自己超厲害,可以做到所有的事情,就連講話表達也超級厲害。但是,此時孩子對於「相反概念」還沒有很成熟,也因此對於否定句的理解還是會有出錯的時候。這時,不要和孩子說「不要做什麼」,而是明確和孩子說「要做什麼」,減少使用否定句的頻率,反而可以讓孩子更容易配合。
5. 公平的原則:
5歲左右時,孩子開始學習控制自己,但往往要非常努力才能做到。所以,就會非常在意其他人的表現,如果別人犯錯沒被處罰,常常就會引發情緒反應。不是拼命告狀,就是故意跟著做,把爸媽氣壞了。在處理上,最好的方式全部一起暫停,等到大家都停止後再說道理;或是請孩子回來到你身邊,但不是直接處罰孩子。這兩個方式都會讓孩子更願意配合喔!
帶孩子沒有唯一的方式,而是要和孩子一起長大,依照年齡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孩子漸漸地成長喔!孩子需要的是爸媽的引導,而不是僅僅只有處罰或包容兩種方式可選而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