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01 05:43:24瀏覽1647|回應0|推薦8 | |
千次完登北大武山的山癡 山林夢幻一一在他腳下聚焦
※ 我們都是最平凡的人,可為了心中不平凡的夢想,卻甘願做一個浪跡天涯的浪子,瀟灑地與故鄉揮別,去扣醒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那些沉默了千年的文化。(白落梅.《在最深的紅塵裡重逢》) ※
用努力綻放最不凡的光芒。愛上爬山,愛上一座百登不厭的山頭!戀上山,愛上了山頭那曾經留下至真至純的愛,無論脆弱的山林如何變遷、如何滄海桑田?對爬山、對爬這個讓人魂牽夢縈的山頭,這份愛、這個情,將永遠伴隨著他,溫暖著他…! 他就是楊天攢山友,昨(2019.06.30.)報載,「花了25年,楊天攢29日完成了攻頂『台灣五嶽』之一的北大武山1000次,成為台灣第一人。難能可貴的是,71歲的他去年身受重傷痊癒,仍不改山林志工己任,儘管締造難以跨越紀錄,心情一如往常地說,紀錄不重要,還是會繼續保護山林。」楊兄說,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允許,但他還是會繼續上山,就算次數減少了,餘生還是要奉獻給最愛的北大武山。嗚呼,這種登山者的情操以及維護山林的熱誠與執著,就是登山界的楷模,值得大大的稱許!百岳老查當年當兵時,曾經當選過「國軍楷模」,但我這個楷模與楊兄那個無私奉獻的無形楷模比起來,套句文學用語就是「珠玉在側,覺我形穢!」 百岳老查與楊兄素昧平生,今(2019)年4月初,他老兄私訊百岳老查說,「他預定今(108)年下半年出版關於擁抱山林之書籍,您的大作『登頂北大武山千次 是什麼樣的登山勁道與境界』乙文(於2018.05.PO出),將編入書籍中之序文,以增光彩。」百岳老查聞訊隨即回說,「大師出書,吾人當力挺,至於要將拙作納入序文,能以文字結山緣,何樂不為,故百岳老查欣然同意!」楊兄將長年登山之心路歷程作個總結出書,好為這一生行山作了精彩註腳,誠一大事也!百岳老查樂見該書之付梓!」百岳老查行事向來低調,凡事不強出頭,至於為他人出書寫序或推薦文,更是從來沒有過!本案卻一口答應楊兄之請,也算是另類的山緣吧! 這山,走過千回,任何天候、任何季節都阻擋不了「這顆心為你(北大武山)瘋狂的燃燒」,盡管歲月改變了,白髮增加許多,筋骨也衰弱許多,但楊兄對這山的心「永遠不變」!行者千山萬水,一只行囊相伴,修行成長是一條「千萬孤寂」的路,而行山更是一條漫長艱辛且孤寂的路,這顆心也只能在孤獨的千迴百轉山徑中「真誠地跟自己溝通」,然後一路成長!對山無心莫問禪!也許,踽步在這條山行路、沉浸在這處山林道場裡,修個十年、百年、千年,恐怕都是一樣的孤寂,有智慧的山行者,就必須學會並享受著這樣的孤寂?北大武傳奇人物楊兄已進入這個山林堂奧,而你,現在也許,還徘徊在門外?但沒關係,不用急也不必亂,「有為者亦若是」,生命是精彩的、是機緣的、是平衡的、更是變動的,就用一種「當如是也」的心情來觀摩、欣賞與期許! 有些山,如果你不啟程上路,你永遠不知道它有多壯麗?正在上演的《出發》紀錄片,描述著我國知名極限運動員陳彥博個人對完成世界7大洲、8大站極地超級馬拉松賽事的堅持與努力,導演曾說:「紀錄片就像開在深山上的花,很多時候,從花開到花謝都沒人發現。然而,這樣堅持的精神,應該被更多人看見。」的確,陳彥博和楊天攢都應該被看見,看見他們奮鬥不懈的拚勁,誠如天下雜誌的臉書上所指出的,「陳彥博沒有想過,他的首次極地長征,就經歷被北極熊攻擊、在零下四十九度低溫中失溫、後來又遇上脫水的三次生死關頭。但也是在那一次,他感到自己有生以來第一回真切聽到了大自然的聲音,無論是風雪或烈陽,都傳遞了大自然的訊息,令他敬畏,也帶領他探索生命的本源,感受最原始的悸動。」 野情多放曠,長伴白雲閒。風可以不懂雲的漂泊,沙可以不懂海的遼闊,但登山的你我,必須要感受到大自然所傳遞出來的訊息,更要聽見山林所發出的聲音,然後百次、千次的親近擁抱它,因為它是一座寶庫! ~ 百岳老查 2019.07.01.
附 記: 本照片引自2019.06.30.自由時報,是71歲楊天攢完成攻頂北大武山1000次的登頂照,這項紀錄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徑騰身險復安,往來不厭幾回看?身即山川而臨之,發興已在山林間,微笑著面對山林,即使一文不名也能在山中睡得香甜,幽人山客豈不快哉?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