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完登百岳以後 才是真正遊山、悟山的開始
2019/09/09 05:32:33瀏覽690|回應0|推薦4

  完登百岳以後 才是真正遊山、悟山的開始

 

※ 約莫380年前的明代旅行家兼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先後2次遊歷黃山時讚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而在台灣「完登百岳走完這100個山頭之後,也會有「寶島無山,觀止、行止矣(無山可看可走)」的感覺嗎? ※

 

  登山,一部分人隨意走走,走多少算多少,有些山頭、路線會一走再走,走一趟是一趟、算一趟,有一趟沒一趟,多一趟少一趟都無所謂,登山只知逍遙、只是興趣,要不要設個目標這恐怕是多此一舉?登山本該輕輕鬆鬆,何苦給自己搞個目標來「畫地自限」呢?沒有一定目標,哪兒都是目標,就是哪兒都不是目標?沒有目標就沒有使勁的方向,是耶?非耶?

  登山,更有另外一部份人,把自己畫入一個目標裡,讓自己變成目標的一部分,一切為目標,前進的方向也會較清晰可見?有人說,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與你的目標有關聯?登山之所以會入迷,百岳老查以為早在你癡山之前,你心裡頭已經有個千重山萬重嶺的「底子」,外顯的迷山癡山行動,也只是在符應該底子而已!既然迷山已在你心裡生(深)根,只要熱情被點燃,你的山林遊蹤同樣可以動得更精采無比,那就放心的讓腳和心共同的走上山吧!

  唯有山心攔不住,飛滿山間,笑殺山峰!日昨在臉書上看到一篇探討「完百的意義是值得思考的!」專文,又觸動了百岳老查久未再談及的話題,是以,也想扯淡與之有關的二三事:

 1.對一個不關心山事,甚是不爬山的人,有無「百岳」與其何有哉?甚且對登山活動投以鄙夷的眼光?王陽明的《傳習錄》有段這樣的記載: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長在岩縫裡的一朵花其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該朵花花自開自落,無人聞問過,因此你能質疑它存在的意義與必要嗎?若此邏輯可通,那一個人的存在與否,和該岩縫裡的花朵有何殊異?

 2.對一個有在關心山事,而且也有在爬山的人來說,有無「完登百岳」,意義自是不同?你登山,你不需要變成或在意別人對你的那樣這樣的指點,展現最好的自己,勇敢地走出去,盡情做自己,發光發熱。也許,你會在山上找到真我、真愛?

 3.「完登百岳」重要嗎?其實,一點也不重要!「完登百岳」有意義嗎?其實,意義很不凡!意義,是你所賦予的,而「意義」這詞裡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意圖」,也就是說,你的意圖是什麼而後根據這個意圖而賦予某事某物什麼樣的意義!簡單的說,爬山完登百岳有「意義」,必然就是該登山客是一個「賦予意義」者!「凡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登山,自然是合乎理性的「現實」活動,登山本身就是意義!

 4.完登百岳不該是山頭數的快速累加活動!登山的動機與態度至為簡單,一步一腳印的硬功夫,與一步一境界的細膩感悟,山行者用最原始、最自然的方式,努力於讓攀登過程能夠綻放出最不平凡的光芒。愛上爬山,愛上攀登百岳,細數著也深深的品嘗著一座座不凡的山頭!對「完登百岳」,應該持平常之心,隨緣、隨興、隨份,無所為而為,山行者的美感行山應該是無所為而為的,是沒有勉強且是自發性的活動。登山之美和實際人生或許有些距離或差距,但要享受一種活動乃至一種物品本身的美時,需要腳踏實地且要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來欣賞,才比較不會含有雜質,才會比較客觀!

 5.記得,百岳老查曾經對一位完成百岳的朋友說過:完百之後,似乎是一種「切割」?又像是一種「分野」?

切啥?切除一心一意想完成百岳的企圖心,完成後,隨心逍遙閒適,又是另種心境、新境!

分啥?分出上山下山間之身影與意義,更是分散執著於百岳的分別心。抽刀斷水水更流,通過這一關的淘洗,登山這一境似乎無一點渣滓、似乎無一毫欠缺!也許,正因為你已經走完了百岳,心裡盡是天光雲彩,再重新啟程,百次、千次的親近它擁抱它,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台灣的山林有多壯麗、有多幻化?再次上山的心情有多輕鬆自在?

 6.百岳老查曾寫過,「一個人,登頂北大武山千次、完成數十度的百岳、成功攻頂聖母峰24次,這是什麼樣的毅力、什麼樣的念力、什麼樣的執著、什麼樣的運氣、什麼樣的神蹟?」這樣的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藝術極品,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在累加他自己的作品的量與質。展現出這樣的山行風采,如此藝術化的行山生活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情趣愈豐富,行山也愈美滿。所謂行山的藝術化就是山旅生活情趣化,而這種帶有藝術性的情趣化山旅,叫人一見就覺得其心靈的和諧性與完整性,真羨煞人也!

 7.登山需要一點點執著的心,否則不為功?否則極有可能「無以為繼」?就像羅明原山友才甫於日前(2019.08.31),登完全台灣268座3000公尺以上高山,也完登了100座「小百岳」,更完登了全台238座有二等三角點原點基石的山,創下了台灣登山史的紀錄。你說羅山友他在執著什麼呢?即使完成了這些「豐功偉業」,意義又是什麼呢?這股力道和這股後勁,確實驚人!這就是登山者可愛、可敬的地方!他不為什麼而行,因為「行於當行」就是一種癮頭?也許羅山友已經被這種癮頭給定義了?

  依據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的專文裡所陳述、推估,台灣以登山健行為主要運動的人口約有500萬,只是大部分都是郊山健行。另,曾經攀登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人口約有50萬人,而經常登高山的人口大約是3至5萬人。百岳老查以為,如果以「攀登3000公尺以上高山的人口約有50萬人」來看,中華山協「百岳俱樂部」網站上的百岳名單總共才登錄了607位「完登百岳」者,可見攀登高山者對這個完登百岳的「名」,看得很雲淡風輕?畢竟這些「獎」與「名」仍屬身外之物,對一位真正深愛登山者來說,乃無關宏旨之舉!是以,日久行深,歸根得旨,百岳歸來仍要繼續行山、持恆的愛山,了無二心,是心是山,是心作山;凡是不識山心,心外求山,皆是登山之「外道」。離開此山心,就無山可言、可行了苟是戲言乎

          ~ 百岳老查 2019.09.09.

 

附 記:

凡走過的必留痕跡,走過千山萬水也遺留些許痕跡、也沾染些許山川谷壑的味道在身,不管你走的如何喜與不喜、幸與不幸,當這一切的林林總總都只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回應與迴響,腳步所及之崇山峻嶺,就可能有無限的樂趣與啟發?本照片引自,2019.09.02.東森新聞雲。是日前(30日)一支12人的登山隊行經聖稜線素密達山斷崖時,一名62歲陳姓男隊員不慎摔落斷崖,當場失去生命跡象。據了解,陳男這趟旅程本是想挑戰自己的第50座百岳,沒想到卻發生憾事。如何斯人,而有斯難?逝者如斯夫,嗚呼哀哉!

百岳老查回應01

登山,日出而行,日入而息。自汲山泉煮飲茶,簡單糧秣我自炊。青山渺渺谷水迢迢,景物欣欣樂知己,山容澗瀑顯精神。滿眼青翠,滿心歡喜,如此景致烘人醉,這般明媚俗念清。獨往登山偷浮生,心境妙兮何可言!愛山的朋友們,這般感受登山趣,如此情境崇山行,能不漫浪乎?  百岳老查 催你上路了!2019.09.09.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47188147188z147188&aid=129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