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品評冒險登山 閱讀那令人啞口無言的美麗山景
2019/06/13 06:00:21瀏覽682|回應0|推薦5

 品評冒險登山 閱讀那令人啞口無言的美麗山景

 

※ 阿爾卑斯的魔法仍然繼續施展誘惑 / 引人向上,繼續向上,直到哀悼痛失的 / 早期殉難者名單越來越長。(哈瓦格爾1884年,引自《心向群山》)※

 

  山,有一種令人敬畏的威嚴。每個登山的人心中都有千百種愛山的理由,你對山付出越多,你就越無法自拔?相同的,一位不喜歡爬山的人,他自然有千百種討厭登山的說法?如果你對山、對爬山無感,甚至沒好感,若太過於勉強自己去爬山或勉為其難的跟去爬山,將會給自己、為他人帶來負擔,甚至痛苦?「讓某些人喜極而泣的那棵樹,在另一些人的眼裡,只是無端擋在路上的綠色物體。」同樣一座山、同樣的一棵樹就在那裡,你想登就去登;若不想爬山,也不必勉強去登山受苦?山與樹,應該讓你親近的去感動到喜極而泣,而不是被視為無端擋住去路的龐然大物或綠色物體?

  山不存心殺人,也不存心討好人。若你已經迷上了登山,你就像一隻飛蛾一樣,看到這一盞山之火,就想去撲火?何以致此,因為著迷是也!著迷盡管著迷,尤其要有智慧的登山、要懷謙卑之心去撲山之火!山,可以讓你有登峰造極的快感;若稍有疏忽,山也可能讓你墜落、讓你有刻骨銘心的恐懼與痛苦?你要當個快樂的行山者、讀山者,而不該是個冒失者或殉山者!登山,最要平安返家,而且是要帶著深刻的、提升的靈魂回家。希望和恐懼正是登山的基調,而一去不回頭,不該是也不能是登山的本意!有人為了攀登聖母峰,甚至把命都喪在聖母峰上,亦在所不惜,這又何苦來哉呢?或說這樣的殉山是值得的「得其所哉」嗎?

  連綿山稜脈提供了一個讓人得以盡情瀏覽大自然檔案的場域。山,到底迷了你的哪一竅?也許山上的風敲開了你的茅塞之竅?在平地,你看不到風;但是在高山,風常常夾帶著山嵐、薄霧、霧雨乃至於雪粒,因此說山上的風是有形體、有樣態的?有形有態的風,既令登山客畏懼,又令登山客著迷?踽步在彎彎曲曲、起起伏伏山徑上,感受到山脈的形狀和排列就似波浪,只是以青翠的林木及奇形怪狀的岩石所構成。既是波浪,就有可能將登山客吞噬為波臣?但是這種真實或假象的「吞噬」,在事後(如果還有事後的話)多麼令人回味無窮?

  雖然說,登山經驗的本質就是冒險問題,也許類此冒險行為變得令人嚮往,且成為一種「商品」?就是有些人喜歡追求這樣的危險而去交易這樣的「商品」,更有一些人花錢買這種危險「商品」且樂在其中?是尋求極端刺激乎?是自作孽不可逭(逃避之意)乎?有人說,在登山過程中,越是接近生死邊緣時,登山本身就會攀登得越熱烈、腎上腺素越噴發?尤其處於頻死的瞬間,該登山客對活著的感受會空前鮮明與真切?真的是,追求高度,追求恐懼,而恐懼是一種激情?激情會蒙蔽自己的心靈,不相信自身會毀滅?因此,在激情嚴重失控之後,災情極可能無序地蔓延開來,甚至會演變成罹山的悲劇?

  有人譴責那些不顧死活的去登高山甚至去攀登大山者,是一種「墮落的品味」?登山的品味是墮落或提升,那就要看你是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來與山相對應?無可諱言的,高山提供了如夢似幻的想像空間,甚至被想像成一個王國?置身在這「替代現實世界」的王國中,你可以把自己改造成想要的任何角色?但無論你在山裡想要扮演什麼角色,眼前的這片山域都仍有可能要你的命?因而,在深入的高山上不能有過度浪漫與不切實際的想法或胡為?

  法國作家克勞岱爾說得很好,「我們沒有翅膀可飛,但始終有足夠的力量墜落。」據悉,有位山難的倖存者他在替其他罹山者寫墓誌銘時說,「想爬就去爬,但要記住,如果沒有謹慎小心,勇氣和力量都會化為烏有,瞬間的疏忽大意,會毀掉一生的幸福。做任何事都不要匆忙,每一步都要看清楚,從一開始就想好最後可能會如何收場。」嗚呼,登山不是天命更不是玩命,若你對登山的態度漫不經心或大而化之?那麼,登山是潛藏著高昂代價的!畢竟,登山大山也許還可以有下一次,但生命可就沒有下一次了?

          ~ 百岳老查 2019.06.13.

 

附 記:

本照片引自2018.10.16.「壹讀」網站(來源:旅行研究院)。指出世界上有眾多名山大川,而美麗的自然景觀不僅用來欣賞,很多人還會想要征服,比如喜馬拉雅山脈的眾多高峰,這個登山愛好者的心頭好,卻既是香餑餑又是魔鬼。...該報導更提醒登山客說,「前段時間韓國一組登山隊伍從尼泊爾境內出發,一行5人和4名尼泊爾當地的導遊開始了喜馬拉雅山脈的登山之旅。但近日尼泊爾警方表示,隊伍9人在山上遇難,目前已有8人遺體被找到,還有1人下落不明。死者中有一人是世界無氧攀登記錄的保持人,曾在2013年無氧登上聖母峰。」可見,那怕你登山紀錄有多輝煌,只要一個天氣驟變,甚至一個不經心的意外,也許那種「令人目眩的輝煌」,正潛藏著諸多危險,豈能太過自負而輕忽?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47188147188z147188&aid=12743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