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陽曆與陰曆
2017/07/28 12:20:46瀏覽809|回應0|推薦0

曆法,是人類為了生活上的需要,參照天象、自然時序而制定了年月日等時間單位、規則,以便時間間隔、預測季節氣候變化

 

有關曆法的名稱,常聽到的有:新曆、舊曆;國曆、農曆;太陽曆、陽曆、陰曆;公曆、西曆;黃曆、皇曆、農民曆等。再加上歷史上使用的如:顓頊曆、夏曆、殷曆、周曆、太初曆、三統曆、四分曆、皇極曆、授時曆、時憲曆、儒略曆等,讓人眼花撩亂,但實際上加以歸納整理可簡化成三種,即:陽曆、陰曆及陰陽合曆。

 

一、陽曆

僅參照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行,以地球公轉太陽一週的時間訂為一曆年,亦稱為太陽曆,簡稱陽曆。

 

早在古羅馬時期儒略凱撒(Julius Caesar)便開始制定使用,稱為儒略曆。西元1582年教宗格勒哥里十三世對舊曆加以改革後,頒布了格勒哥里曆(Gregorian calendar、或稱格里曆),沿用至今,一般稱為西曆。民國元年我國開始採世界通用的格勒哥里曆為國家的曆法,故稱為國曆。

 

二、陰曆

以月球繞行地球一週的時間定為一個月,每十二個月為一年,因此一年約354日左右,較太陽年約短11日,回教人士目前所使用之回曆便是此種純陰曆。

 

三、陰陽合曆

這是我國固有之曆法,月份以月球週期為主,年度以太陽年為準,為使月份能與季節寒暑相配合,在適當的時間加入了閏月。因大部分農民都參照此曆進行農事,故習慣稱它為農曆。

 

民國成立後,改用「格勒哥里曆」,俗稱「新曆」。傳統農曆便被稱為「舊曆」或傳統曆。因為「格勒哥里曆」又稱「陽曆」,所以農曆就常被稱為「陰曆」了。

 

四、結論

 

國曆 新曆  陽曆  公曆 西曆  格勒哥里曆 太陽曆。

農曆 舊曆  黃曆  皇曆 農民曆=(陰曆*1

 

 

*1

嚴格講起來農曆是陰陽合曆,不是陰曆。

一般人以為民俗相關的日子都是用陰曆。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中元節等是看陰曆沒錯;但清明節、冬至等因是屬二十四節氣,所以看陽曆。


農曆以實際觀測為依據,主要的規則有:

一、連續二個合朔日之間隔訂為陰曆一個月,它有長有短,大約在29.27到29.83天之間,平均為29.530588天。大月30天、小月29天。

二、為配合陽曆,取二者之最小公倍數為周期:19年。

三、每19年陰曆陽曆會同一天(誤差1-2天)

四、十九年七閏,以無中氣之月份為閏月,一年只有一個閏月。

五、有冬至的月份為十一月

六、一天的開始為零時。子時為23時至1時。上四刻屬前一天,下四刻屬後一天。

七、閏月不會在十二月,也幾乎不在一月(2262年之前只有1651年閏正月),在十一月(冬月、冬至月)也不多。

八、一般民間說法:三年一閏、五年二閏、十九年七閏。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c743d56&aid=1073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