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野生動物
2021/08/31 09:45:14瀏覽1101|回應0|推薦4

野生動物

          8年前,本人居住的社區參加台北市環保局舉辦的「清淨家園」評比,獲得私人庭園組第一名,獲選理由是:「社區因為與仙跡岩登山步道自然融合,環境乾淨整潔,也不時可見松鼠出沒,整個社區與山林共生共存。」

          近年來,大家逐漸重視野生動物的保育,即使都市裡也能見到鄉間才能看到的動物。我們社區位於文山區懷恩隧道口東側,有一條登山步道通往仙跡岩,步道兩旁花木扶疏,有許多野生動物出沒,且因季節變化而出現不同的物種。春天時,當落羽松抽出新芽,便有眾多白色蝴蝶穿梭飛舞,十分壯觀;端午節過後,斯文豪攀木蜥(註一)便在步道奔跑,接著樹上熊蟬開始鳴叫,水溝蓋也常見蛇類蹤跡;秋末之後,山上的台北樹蛙(註二)移來水溝邊求偶,直到隔年春暖花開時,它又回到山上,年年如此、歲歲如斯。

            除了季節性的野生動物外,還有常年可見的動物,其中數量最多的當屬赤腹松鼠(註三),這些鼠輩經常在樹林間追逐嬉戲,見到人不怎麼閃躲,松鼠也許知道人類重視動物保護。只是,松鼠的天敵日益減少,步道幾近「鼠滿為患」,許多樹木在它的啃咬之下,不是枯死,就是發育不良。不過,本人相信萬物都有其生存之道,或許樹木會發展出自我療癒的能力,不因部分樹皮被咬而影響生長。此外,還有一種難得一見的哺乳類—白鼻心,也時而出現在步道旁,甚至於進入社區覓食,這種原本列為保育類的動物,由於野外數量逐漸穩定,農委會已於前年將它與台灣獼猴等,調整為一般類的野生動物。

            每天破曉時分,悅耳的鳥鳴聲此起彼落,成群結隊的綠繡眼,細細「嘰伊」聲好似輕音樂;有時五色鳥發出沉重的「郭郭」聲;紅嘴黑鵯拉起響亮的「喵喵」聲;白頭翁輕脆的「啾啾」聲,集合起來像極了交響樂,只是也有人認為是:擾人清夢。十年前,社區突來一對台灣藍鵲(註四),鄰居爭相走告,有人帶相機準備拍攝它的英姿,可惜沒有成功。隨後,台灣藍鵲時來造訪,久而不覺稀奇。日後,有人在樹林裡發現它們巢窩,也發現數隻雛鳥,並有成鳥教導雛鳥飛翔。終於,一個家族的台灣藍鵲逐漸形成,並與本社區毗鄰而居。

          上週,有漁船走私154隻貓,遭防檢局安樂死,引起動保人士責備,足見動保觀念深入人心,這是好現象!但個人認為:野生動物的保育,著重在尊重動物自由生存權,以不干擾、不破壞為最高原則,動物自然會維持它生態平衡,過份關心反而不利於人與山林間的共生共存。

註一:參閱【從一種蜥蜴說起】乙文。

註二:參閱【台北樹蛙】乙文。

註三:參閱【赤腹松鼠】乙文。

註四:參閱【台灣藍鵲】乙文。

社區登山步道上常見五色鳥,它會發出沉重的「郭郭」聲。這隻五色鳥在油桐樹啄出一個洞,進行築巢。

步道旁有兩隻台灣藍鵲正在覓食,這種鳥顏色鮮艷又拖個長尾巴,十分漂亮,只是它發出「嘠嘠」聲,有如烏雅。

台灣藍鵲是台灣的特有種,以前只有在鄉間才能看到,如今都市公園都有它的蹤跡,而且數量不少。

社區常見的蟬,稱為「熊蟬」,屬於台灣體型最大的蟬,長約5公分,全身黑色,其鳴叫聲非常響亮。

這種蜥蜴,稱為「斯文豪攀木蜥」(Japalura swinhonis)。雖是台灣原生種,卻有個外國名字。原來它是被「打狗英國領事館」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1836~1877)發現,並發表在英國學術刊物,由於生物界首見,依例冠上他的姓氏。

日前,從戶外返回社區,在入口不遠處發現一隻白鼻心閒逛,這種夜行性的動物居然在白天出現,頗不尋常。

白鼻心原為保育類的動物,野外數量逐漸穩定,農委會已於前年將它與台灣獼猴等,調整為一般類的野生動物。去年冬天,在登山步道發現一隻凍死的白鼻心,只好先把它移到路旁。

幾年前,在水溝蓋看到一條龜殼花,這種蛇原為保育類的動物,農委會已於前年將它調整為一般類的野生動物。

幾年前,在水溝蓋看到一條青竹絲,雖毒性不強,但最好不要被咬到,近一、兩年幾乎見不到它的蹤跡。

近日,又在水溝蓋旁發現一條約150公分的長蛇,也許是無毒的「臭青母」,它見到有人靠近,迅速竄入草叢。

每年秋末之後,仙跡岩上的台北樹蛙會移來水溝邊鳴叫求偶,直到隔年春暖花開時,它又回到山上。這隻約2公分翠綠色的樹蛙,非常漂亮。

台北樹蛙會隨環境改變身上顏色,這隻躲在水溝蓋的樹蛙顏色較深。台北樹蛙選擇冬天求偶,想必是利用蛇類冬眠期間,趕快繁衍下一代。

步道最常見的野生動物,就是「赤腹松鼠」,它們經常在樹林間追逐嬉戲,見到人也不怎麼閃躲。

社區有一條源自仙跡岩的水溝,常年流水不斷且清澈無比,某日發現水裡有「吳郭魚」,於是將它撈入社區水塘,以防孳生蚊蠅。後來,鄰居捐贈若干錦鯉,增加水塘的美觀,如今看到魚兒悠遊自在的樣子,教人心情愉悅。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670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