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混障
2010/06/03 13:21:20瀏覽1151|回應0|推薦7

「混障」不是罵人的話,因為此「障」非彼「帳」。

混障綜藝團由一群肢體障礙者組成,靈魂人物是團長劉銘。因為他的能耐和用心,才能把這群視障、聽障和肢障朋友聚集在一起,排出令人心動的節目。

去年5月17日,救國團台北縣團委會在金山青年活動中心舉辦「身障青年身心靈自然體驗探索活動」,帶領身障朋友走向戶外,試著打開心房。

我本來就喜歡採訪弱勢族群的活動,又聽說安排演出的混障綜藝團節目很有看頭,不假思索就決定放下基隆的採訪行程,動身前往金山。

那一天,是我第一次欣賞混障綜藝團演出。當天除了寫新聞、拍照片、剪輯影片,好讓自己能在月底時心安理得的領薪水,我還有被感動到。
                                                                              
一年之後,基隆市光隆家商邀我到學校採訪生命教育活動,說是邀請混障綜藝團來與學生們互動。

一般性的校園活動報導現在不為報社所喜,早已明言不用去採訪,去了也不用寫,寫了也不會見報。

報社長官決定編輯方針,自有其考量要素,但我實在太懷念看著混障團員表演的感覺了,也覺得報導他們進入校園,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去感動學生是件有意義的事,那天我還是去了光隆,事後也試探性的用扼要的「圖與文」格式發稿,很高興報社還是採用(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5616040.shtml)。

看著眼前這些「正常人」眼中身體有殘缺的人散發生命的光與熱,他們接受自己,進而有能力、有自信的用自己的角度重新定義正常與殘缺,我的心是溫暖的。

想起18年前從大學畢業時,系主任馬老師送給我們的幾句話:認識環境、接受環境、適應環境、改變環境、創造環境。

馬老師當年的意思,應該是知道新聞系畢業生走出校園,進入媒體圈後,可能會發現一切都不是我們想像的那個樣子,才會在我們出發前,就公開錦囊內的文字。

看著混障綜藝團員對生命的熱情,想起馬老師的話;把「環境」改成「自己」,不也是很貼切嗎?

認識自己、接受自己、適應自己、改變自己、創造自己。

感念師恩。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3517&aid=409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