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愛你眼睛健康〉季刊http://www.alcon.com.tw/magazine/source/2009_autumn/2009_autumn_01.asp
我雖然帶眼鏡,有近視及散光,但以前不了解青光眼對視力的傷害,有機會採訪眼科醫師之後,了解到青光眼、白內障、散光、人工淚液等眼睛問題,原來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將不定期PO有關眼睛健康文章,提供格友對視力的維護。
aY aY aY aY aY aY aY aY aY aY aY aY
青光眼控制得當,不會惡化;控制失常,就有致盲疑慮。但真正控制者是患者自己,只要規律用藥,定期回診,就可預防青光眼惡化。
青光眼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任何人都可能罹患青光眼,只因初期症狀不明而無法察覺,當視野出現缺損時才察覺是青光眼。
隨著醫療儀器的日新月異,大眾接受健康檢查的意願提高,已能有效篩檢來控制青光眼,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曼菁表示,「早期發現是治療青光眼的最佳時間,當視神經尚未萎縮、凹陷損傷時,可降低青光眼發生率及醫療成本。」四十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應做眼壓測量及眼底視神經檢查,如有變化,需做進一步視野檢查。
如果已是青光眼家族史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長期服用類固醇者、高度近視(六百度以上)者等高危險族群,更應該定期檢查。
青光眼診斷需要長期追蹤評估
青光眼的診斷,嚴重的、典型的,當然很容易確定診斷並立即開始治療,但有些早期、臨界型的青光眼,存在著模糊地帶,從疑似青光眼到確定診斷為青光眼,可能會有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時間,眼科醫師會從長期的追蹤、評估中,觀察眼壓、視野、視神經的變化,而判斷是否需要開始治療。
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的致盲率第一的眼疾,最典型的徵兆是眼壓高、視神經盤凹陷增大、及視野缺損,因此眼壓的測量可以發現一定比例的青光眼病人,不過,眼壓並不是唯一青光眼的指標,黃曼菁醫師提醒眼壓是參考值,視野、視神經的變化更是不容忽略的。 一般正常的眼壓是10至21毫米汞柱之間,角膜厚度也會影響眼壓的測量值,角膜厚度厚的人,眼壓測量值會偏高,作過雷射近視手術的人,眼壓測量值會偏低。有一群人眼壓高於正常值,但眼底視神經、視野檢查均正常,稱為高眼壓症;有一群人眼壓低於正常值,但是視神經呈現萎縮,視野有缺損,就稱為低眼壓青光眼,但是眼壓還會隨著晝夜變化有所不同,所以判定青光眼需要長期觀察眼壓,還需要檢查視野有無缺損,視神經是否出現萎縮或凹陷現象。
用藥定期回診都必須謹慎
青光眼是一種慢性疾病,和高血壓、糖尿病類似,是需要長期控制的。根據不同的病情,青光眼的治療有藥物治療、雷射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控制為最基本與最常見的臨床治療方式,利用減少房水分泌或促進房水排出的藥理作用,以降低眼壓,防止視神經損傷。常見的藥物有擬前列腺素製劑、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碳酸酐脢抑制劑、選擇性 2交感神經製劑、散瞳劑等各種類型。此外,會依病情需要,決定是否進行雷射治療及手術治療。
控制青光眼是漫長醫路,除用藥要謹慎外,醫師開處方箋亦需考量病史、病情及有無其他病症,患者也要清楚告知醫師是否合併如心律不整、氣喘、肝腎功能不佳、高血壓等疾病,用藥必須特別謹慎。另外,用藥反應皆不同,故黃醫師更強調患者要回診,以瞭解眼壓控制程度及藥物反應來加以治療。
減少用藥次數可提高用藥效果
每天都要點藥,對於青光眼患者來說,會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如果又是一天點好幾次,每次都要點好幾種藥,將常會降低患者的服藥意願,目前治療青光眼的藥物類型,已朝向減少用藥次數,提高患者規律用藥意願進行研究,有些複方青光眼治療劑,可以用一瓶藥水獲得複方療效的藥物,目的就是提高患者對藥物的順服性,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黃曼菁醫師表示,患者接受這類藥物的意願性很高,不過還是要考量患者用藥禁忌及健保給付條件。
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損傷疾病,除了用藥控制之外,還要懂得壓力調適,放鬆心情,就可以避免壓力荷爾蒙傷害到視神經。在臨床經驗中,黃曼菁醫師遇過非常緊張的患者,也遇過一些漫不經心的患者,以為點藥後眼壓正常就不必回診,也不需再治療了。「眼壓正常了,不代表沒有青光眼了,細微的病變還是會產生。」所以黃曼菁醫師表示,太過焦慮或是漫不經心都是不好的,唯有規律用藥,定期回診,才是防止青光眼惡化的有效方法。
【醫流角色】
黃曼青醫師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