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13 18:46:19瀏覽1073|回應0|推薦2 | |
你聽見背景音樂奏起,穿著粉彩芭蕾伶娜舞衣的小女孩忽兒像五色氣球滿場飛,忽兒又彷彿沉潛海底世界,化身做嘟著嘴的小章魚、舞動的海藻和滾來滾去的海浪。再定睛一瞧,那個最頑皮的,還搶先從聲音的溜滑梯骨碌碌衝下來,擺出美美的pose;這一頭,原本閉塞旁觀的小月月,總算像一隻睡過頭的毛毛蟲,興高采烈改換了蝴蝶的美麗舞衣出場…… 這不是伊朗名導阿巴斯最叫好的兒童電影,以上的精彩本事剪輯自何雲姿自寫自繪的圖畫書《小月月的蹦蹦跳跳課》(青林版)。五歲的小姪女周平自小不喜歡和人接觸,「她對聲音、環境的感受和一般人不一樣,自我選擇非常高」,何雲姿帶她上肢體開發的藝術課程。小姪女在群體中逐漸鬆綁心防、釋放自我,何雲姿則自小小手足若青嫩枝椏舒展的意象中,體驗到想像空間的浩瀚無根,一如海洋與星空。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畫,也喜歡小孩。」有十八年插畫創作資歷的何雲姿,追溯藝術啟蒙的源頭,記憶最深的是小學三年級買了一本隔壁班美術老師鄭明進編寫的「什麼什麼插畫什麼什麼範例」,當寶貝一樣:「到我念復興美工,才發現書裡收錄的都是一些像畢卡索、夏卡爾純藝術大師,用海報、插畫其他媒介發表的作品。」 一畢業就從事插畫、美術設計工作,幼教雜誌《小樹苗》的職場,讓何雲姿深感獲益良多:「在那裡接觸非常多專研幼教領域的老師,和他們合作讓我了解到,畫畫給孩子看,不只是個人情感的抒發,還可以傳達理念給幼兒。」這一回畫《小月月的蹦蹦跳跳課》,何雲姿就「K了很多幼兒心理學和行為治療的專書」。 笑自己「很愛玩」,中間做了五年「童書逃兵」,周遊台灣深山裡的偏僻小村和原住民部落。重新提起畫筆,何雲姿接下許多省教育廳出版兒童讀物的繪圖,「書價便宜,全國任何地方的小朋友都看得到」。她偏愛輕巧的、普及的書本氣味,究竟「書裡面才是本質」。何雲姿眼中,圖畫書的表現,「不是看圖說故事,也不是照著文字畫圖」,圖文必須是「少了任何一部分都是殘缺」的有機構成。和文字作者合作,「會學到別人如何看待體裁,拿捏故事的切點」。 「我不喜歡回憶以前」,何雲姿不諱言,「不少作品都是趕/逼出來的,那種感覺很差」。她心目中「畫到最後一筆是很滿意的」作品不超過五本,對熱愛自我挑戰的創作者,《小月月的蹦蹦跳跳課》充滿了別開生面的新意與突破,「用畫面傳達動感」。 陪小姪女上課,何雲姿站在教室外,「大玻璃像畫框,跑來跑去的小朋友就是一幅活動的畫」。她饒富巧思用透明顏料形塑出空間感,畫面上看似不經意抖落的點,鋪排成音樂的節奏與律動感,「我把具象和抽象結合,拿掉鉛筆的實線,浮現出來抽象的想像空間」。 「構思要嚴謹,畫的時候要放,像畫面裡肢體放鬆、無限自由的孩子。」何雲姿利用壓克力顏料、水性炭精筆等不同畫材豐富多樣化質感,最讓她傷腦節的就是有如空氣中分子碰撞的色點,「我要把筆拿得很高。循著音樂的動線灑下來,不是每一次都是我要的」。她形容像躺在草地上拿著畫框,「等一朵你要的雲過來」。 前些年看本地圖畫書作品,何雲姿憂心「到了瓶頸」:「其實我很著急,創作者有的是技術,但原創性可以大一點,更自發性感受生活中的細膩感受。」她帶點草根用台語說「愛不驚死」,「要不斷打破自己」,像故事裡蛻變展翅的小月月。
羅奇/報導(轉載自聯合報讀書人周報91.2.25)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