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和神都要讀書
2018/09/01 17:00:28瀏覽4549|回應0|推薦22

──張呂詩在與大龍宮牆上畫壁畫。吳敏顯/攝

      二十幾年前的某個春天,礁溪溫泉區一處原本長滿野草的相思林,新建一座看似連棟的鋼筋水泥房子。緊靠路邊空地,栽了一面木板招牌,用油漆寫著「大龍宮」三個字,外加個箭頭圖案指向這棟房屋。

大龍宮外觀,不像一般寺廟建築也不像住家。它不貼瓷磚,也不雕龍畫鳳,很單純的水泥敷面平頂房,古板式樣的佈局中,透露出匠心運作跡痕,倒和機關學校興建中尚未完工的村民活動中心或專科教室滿相似。

沿著牆腳,露出一排高出地面而朝屋外探視的窗口,用來透氣透光,從此不難了解這棟建築附帶建有地下層。

──大樓前方的橫排房子就是大龍宮。吳敏顯/攝

──張呂詩和她製作的神像。吳敏顯/攝

相思林和野草地除了興建橫排並肩的房屋,屋前面還開闢一大片廣場。更特別是,由道路轉進廣場的拐角處,迎面豎立一尊坐在扶手椅上的水泥塑像。也許只能說它是一尊塑像初胚,臉部五官和身上衣著皆非常粗陋,任誰都無法辨認出是哪位偉人哪位先賢,或哪位英雄哪位神明。

在台灣,民眾籌資蓋廟並不稀奇,但大龍宮外觀布局與一般寺廟截然不同,倒是引起我好奇。待我進行探訪之後,才發現廟裡的裝潢佈置、供奉的神像,以及祭拜方式等,統統與各地寺廟不一樣。

屋主人是一對穿著非常樸素的夫妻──張火土和張呂詩。張先生不太說話,顯然張太太才是對外發言的負責人。全程由她引領我四處參觀解說。

當我看見屋內到處畫著速寫彩繪人像,以及用布料縫製和木頭雕刻的人物或動物,卻沒看到任何一尊我所熟悉的神明時,我只能目瞪口呆地杵在那兒。

這時,張呂詩開口介紹說,大龍宮所供奉的全是神明,不管祂們模樣像人類像動物,這些包含古今中外的神明,統統是他們夫妻親手製作的。

直接畫在牆壁和裱褙裝框掛上牆的近百幅畫,供桌上用布料縫製的大小神像,全是她一筆一劃一針一線完成的;至於木雕神像,她會跑到附近山上找回樟木削刻,或是交由張火土處理,這方面他比她厲害。

當年已經六十五歲的張呂詩說,她早在一九七O年代,即不斷地接獲「天公」指示,要她準備一筆錢,到礁溪鄉大忠路五峰旗風景區入口牌樓附近,購買這塊土地挖掘「油井」惠及眾生。

家住宜蘭市區的張氏夫妻,留給人印象是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張呂詩開布店,丈夫則經營山產,並製作各式農具木柄握把,日常接觸的顧客大多來自員山和壯圍鄉下的農友。

夫妻倆從來沒想過哪天能夠發大財或去經營什麼大事業,實在搞不清楚天公為何特別眷顧,一再叮嚀他們要到礁溪溫泉區去買地挖油井?

儘管自己怎麼想都想不透,可老天爺的話卻不能當耳邊風。於是,夫妻倆拿了一筆積蓄買下溫泉區這片相思林。為了款項籌措能緩一口氣,除了慢慢地把地上林木雜草清除騰空,拖拖拉拉也就拖了好幾年。

張呂詩說:「沒想到天公的記性真好,每年總會有一兩次跑到我夢裡催促提醒。」

鄰居和朋友聽說後,跟著七嘴八舌的幫著尋找解決方案。大家往好處想,說天公伯仔肯定是看到他們尫仔某老實忠厚,如果一直開布店做山產生意,恐怕再苦幾輩子也變不了有錢人,要是按照天公指示去挖掘油井,說不定哪天突然噴出石油,兩夫妻豈不是一夕之間變成王永慶那樣的大財主?當然可以濟助很多窮人。

可天公只要求張氏夫妻買地挖井,卻絲毫不曾暗示過讓她變成大財主。張呂詩說,人在很多時候自己根本做不了主,年輕時聽從父母,壯年時聽從孩子,老了就交由神明做主吧!只要不是殺人放火偷盗搶奪,總能平安過日子。

他們夫妻做生意多少能賺個溫飽,儉省著用,還能有點儲蓄,因此從來不做瞬間發大財的美夢。如今,被天公點名,只能在能力所及範圍,儘量照著去做了。

未料,當張呂詩按照天公的意思籌錢找來一批工人開始挖掘油井,且順利地朝下挖了幾丈深時,天公竟然反悔,命令她不得繼續挖掘。她只好用水泥板蓋住井口,將那油井封閉。

油井不用挖了,確實讓夫妻倆鬆了一口氣,同時領悟到自己已經通過天公初步考驗。於是,他們拿買地和挖井剩下的錢,在一九八三年就地建了一層一百五十坪的地下室。隔三年繼續興建地上層,並取名「大龍宮」。準備幫助前來的信眾拋棄心頭憂煩鬱結,明白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

興建大龍宮究竟用掉多少工程費?張呂詩和她丈夫怎麼算也算不清楚。他們說,除了十年前買地早有準備,五年來的建廟工程他們總是有錢時多做一點,沒錢就休息一陣子去籌錢,斷斷續續地進行,算來算去,總共花費大概五百多萬元。

這些錢全數由自己掏腰包和孩子資助,因為天公一再叮嚀,不准他們向外界募款,以免破壞天界形象。

所以,大龍宮裡的全部神明和人物動物畫像、布偶、水泥塑像及木雕像,統統由夫妻倆親手包辦。這麼做比僱工施作,可以節省很多錢。

那個年代,南部曾經出個素人畫家洪通驚動台灣藝壇,大龍宮屋內這些彩繪壁畫和懸掛豎立的雕像塑像風格,乍看有些類似。也許,這正是後來張呂詩被參觀民眾和媒體取個綽號叫「女洪通」的原因,儘管她本人根本不知道洪通是何方神聖。

事實上,大龍宮裡的畫作輪廓、塑像造型,與很多刊物上的漫畫和電視卡通,還是有很大區別。張呂詩的油漆彩繪,布料縫製或木頭雕刻的神明、人物、動物,最醒目的特徵是──手掌或獸爪都不忘捧著一本書,一本方形的小小書冊。起先我還誤以為他們捧的是「令牌」或「照妖鏡」。                                          ──張呂詩畫的人和神,手上都捧著書。吳敏顯/攝             

為什麼要這麼畫?這麼製作?沒上過學校讀過書的張呂詩說明:「我這輩子沒有福氣當孔子公的學生,從小不識字,看不懂書報,看不懂電視字幕,但我和張火土都明白,人和神一定要多讀書。尤其是現代的人和神,必須讀了書才會有顆平靜的心,人世間才不會一再發生紛爭。」

廟裡供奉的中外神明,全表露著簡樸稚拙模樣。木刻神明五官略為平板的原因,據張呂詩解釋,與手邊雕刻刀具不足有關係。但大部分神像都能披件顏色鮮豔的神袍,有些袍子上還由她親手鏽上五顏六色的龍鳳,所有龍鳳圖案完全自己創製。

      二十幾尊木刻神像,高度在五十公分上下。當中有天公、觀世音菩薩、孔明、華陀、關公、孫悟空、土地公等國人熟悉和崇拜的神像,另有幾尊藍眼睛、大鼻子的外國神像,大家一起排排坐或併肩站立。

大龍宮裡外,三尊較大型的神像係用水泥灌注塑造。張呂詩說,坐在露天廣場扶手椅上,是主張「天下為公」的孫中山,她請孫先生坐在路口,好讓路過的人們了解大龍宮是全世界人神共有的天地。

而肅立在廟內神案兩旁的,分別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及穿著圍兜的哪吒太子。她請這兩位「頑皮的小朋友」出列,主要是提示人們──人類只有在兒童和少年時期最淘氣,最天真,也最快樂。

      大龍宮不分宗教派別去供奉眾多神明,張呂詩用意在祈盼全天下的人都能夠不爭吵,彼此和平相處,這正是她興建大龍宮的目的。而世人想和樂相處,必須先請天上各門派的神明和樂相處才行,由天上影響地下。

我發現,那些外國神明中並沒有耶穌在列。張呂詩表示,耶穌不需要以具體神像顯示,想見祂的人只要合十祈禱,衪一樣會到現場。

     我還發現,大龍宮與一般寺廟不同的地方,是整座廟裡沒有香爐,沒有燒紙錢的金亭,也沒有籤詩,倒是擺了一副極為小巧的杯筊。

張呂詩解釋,杯筊用來溝通人神之間的問答。至於燒香、燒紙錢,不但為人間製造垃圾、汙染空氣,在天上也一樣,神不見得會喜歡,甚至還會因此頭痛眼睛睜不開。信神,誠心最重要,只有誠心才會使人神都覺得快樂。

      大龍宮牆上所掛近百幅「洪通式」字畫,是張呂詩花費三年多時間畫出來的作品,她搬椅子扛梯子在牆壁作畫寫字,目的著重「勸世」,勸世人勤奮工作、盡忠職守、和樂相處。

她書寫的文字包括外文字母、數字,以及筆畫簡單的中文。例如日、月、人、民、天、大、中、小、田、土等,和一些我無法辨識的字。張呂詩強調:「你看不懂,是因為那些全是天公要我『新創』的字。」

在她新創的文字其中,我看到有個偏旁四點水的「江」字,不免歪著頭多瞧兩眼。張呂詩告訴我,那正是她新創的,因為江比溪河大,應該要多一點水才合理。另有一些像是聯對,我卻只能看出部份單字,而無法連貫其字句。

畫的部分,張呂詩每天要畫三、四張全開的畫,每張彩畫約一兩個小時才能完成。她同時不忘隨時拿速寫本寫字畫畫,做為「日課」,短短幾年時間,已經畫滿幾十本。

我問她,每天畫那麼多畫,主題從哪兒來呢?她說,只要是天公指示她畫畫寫字時,那些畫中人物自然就會跑到眼前,讓她如實地寫生描繪在紙上。將來她會把這些畫,逐步畫到牆壁上。

夫妻二人分工,張火土主要任務是大龍宮的泥水師傅、油漆工兼木匠,廟前台階、扶手增建,廟內天花板、牆壁油漆粉刷,紗門紗窗設置,桌椅配置等,都是他份內工作,必要時才由張呂詩協助完成。

   在大龍宮後面,張呂詩設置很大一間溫泉套房,配備全新寢具,供信徒當禪房。地下室則擺了三隻張火土用水泥灌塑的「神馬」,那三隻神馬是個和樂的小家庭,分別是馬爸爸、馬媽媽、馬寶寶,任何小孩子都可以騎上去玩耍。因為宜蘭雨天多,地下室其他空間便保持空曠,供信徒們活動筋骨健身使用。

根據很多勘測資料顯示,這一帶是礁溪溫泉區溫泉水溫度最高的區塊,不管地價房價皆屬高檔,且不斷增值,寸土寸金。大龍宮當然很難抵擋社會環境變遷,我隔了些年再從那兒經過時,已找不到它的蹤影。

向附近住戶打聽,沒有人知道大龍宮被拆除夷平的原因,舊址已變成緊靠路邊新建的高樓大廈。很多有錢人住進這裡,也有人買來充當假日泡溫泉的別墅。

我無從打聽張呂詩夫妻搬去哪兒?她所彩繪的畫和雕刻的神像,跟著住到哪兒?唯一能拿來安慰自己的想法是──不管夫妻倆和那些神明搬遷何處,肯定照樣喜歡時時刻刻捧著書籍閱讀。

──原載2018年6月《聯合文學雜誌404期》,將收錄於 10月底出版的《老宜蘭的臉孔》一書。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