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翻轉教育
2018/07/14 18:10:58瀏覽531|回應0|推薦12

這段時間蔡老師一直在福州舉辦公開課,推廣邁吉克學堂少兒硬筆書道國學課程,期間也得到很多家長的指教,於是有感而發。今天就來寫一篇這段時間以來的心得吧!

我想大家都會同意國內父母對於孩子未來教育的焦慮感與日俱增的情況,無論政府高層怎麼提倡減負,但民間風氣卻始終是背道而馳,孩子的學習壓力不減反增。那原因究竟是出在哪兒呢?原來,政策上的減負只減了基層教師的負,而且減下來的負擔全回到家長和孩子的身上,所以坊間的各種培訓,琳琅滿目的文化課、才藝課每種都讓家長傷透腦筋,不學嘛,其他的孩子都在學,以後跟不上進度,如何競爭?或是被這些培訓校恐嚇,不學會如何如何云云,講的像是不補一下,孩子的未來就黯淡無光似的。那就送去學唄,但光是學校的作業,從小一開始平均就要寫到晚上八點,如果又要再送去校外的培訓校學習,那每天不就要很晚才能就寢?小一就已經是這付光景,接下來十多年的求學生涯那可得怎麼挨呢?孩子受不了這樣強度的學習,久了就會開始抗拒,導致學習成效不彰,到最後反倒像是去培訓校加強學習都是父母的意願似的,父母是既花錢又花時間,但卻得不到合理的回報。

中國的科舉制度消失了百年,但一試定終生的考試制度卻仍然存在,就因為如此,所以不管高層如何的呼籲減負,但光是小學減負,中考、高考的考試制度擺在那裡,試問哪個家長敢就讓自家的孩子在小學一點負擔也沒有的快樂學習呢?另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餘毒也還在殘害著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們,誰也不願意先承認自己的孩子可能不適合走升學的路子,總是想著奮力一博或許有機會,把孩子的適性發展的機會先排除了,所以才有今天的亂象。不過教育改革是一項重大的工程,我們一般老百姓的講法,充其量是狗吠火車,起不了半點作用的。舉臺灣教育改革為例,歷經了十多年,確實打破了過去一試定終生的情況,也讓孩子在中考前就大概明白自己若不走升學的路的話,有哪些技職教育可以替代,但民間的檢討聲浪仍是不斷,所以國內的教改之路還很漫長。

如果政策上我們無能為力,那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做些什麼呢?蔡老師認為,確定學習目標、培養學習興趣才是首要。因為如果學習目標是為了升學,那路子就只能照著硬性教育的方式走,一切為了日後要面臨的中考高考而準備;反之,如果學習目標是讓孩子在該階段學習到應有的知識,那麼諸多的超前學習的情況就應該會大幅減少。上周有個媽媽傳了一道甲骨文的題目給蔡老師求救,原來是孩子的暑假作業出了這麼一道題(如圖)

說實話,出這種題目不是在整家長的嗎?沒有一些國學基礎的家長,就連上網百度也不知怎麼打關鍵字了。孩子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可能產生任何的學習興趣嗎?其實國學可以很有趣的,因為廣義的國學就是古人的食衣住行育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國學,用一種探索的方式來教孩子,不是比單純的放上幾張圖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好奇心,而更想要追求答案嗎?而不是孩子看了題目就慒了,馬上就找爸媽求救。如果我們把課程內容編排的生動有趣一些,讓孩子從文字的由來、演變學習起,其實讀象形文字就像讀圖一樣的有趣。曾經在公開課後,有家長和蔡老師交流提到:「邁吉克的課程很好,但就是太簡單,我的孩子要上小四了,這樣的課程只適合低幼。」這話聽起來有道理,但其實家長沒看清事實的真相,以上面的題目為例,對於文字的由來不理解的孩子,不管是小一還是小四,不理解還是不理解,傳訊息求救的媽媽學歷也不低,如果真的太簡單,怎麼會一個大學學歷的媽媽也不會呢?

節錄一段邁吉克創辦人曹峻的文章,說明一下邁吉克學堂的理念吧!

『關於學問
  
孩子從會呀呀學語開始,總是無時無刻的問著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的問題,為什麼貓咪比老虎小?為什麼天黑了要睡覺?為什麼不吃飯就長不高?......在孩子的眼中,沒有麼是理所當然的,這些千奇百怪的問題常常問得大人們招架不住。我們都希望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但什麼是學問呢 ?
   黑格爾曾經說過一句話,熟知的事物之所以不是真正瞭解的事物,正是因為它是人們所熟知的。因為是人們已經認定是熟悉的事物時,就不再去追究和探索。生活總是讓人們在成長的同時,失去了對根本的好奇心。阿基米德的浴缸,牛頓的蘋果,佛洛德的夢.......這些本當是生活中的必然,卻因為好奇和思考而改變了理所當然和世界。
學問一詞,或許應該翻𨍭為問學,因為純粹的好奇而去學習,才是人類的本性和本能。』

(教字是『拿著棍子教孩子學算術』;育字是『一個媽媽生小孩』,那個嬰兒還是倒著,最下面的兩點是羊水。)

    最後,由蔡老師狗尾續貂一下,除了學問應該倒裝成問學之外,教育一詞亦然。孩子是先由父母養育之後,在各個不同階段接受不同的教導,最後養成。所以,要談翻轉教育,就應先從父母自己觀念做起,因為人一生中所會接觸的三個教育面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占的比重比各位家長想像的更多更重,今天講到這裡。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irctw&aid=11330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