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府城散步
2014/07/11 17:37:26瀏覽1327|回應0|推薦22

南真是個散步的好地方,隨便走走都是風景(只要太陽公公能更溫柔一點就更加分了)

知道悠遊卡可以搭火車去台南,而且一律以區間車票價9折計(省點小錢的小確幸^^)就更愛去台南了。(悠遊卡/一卡通搭台鐵相關資訊,詳台鐵官網

這天府城亂亂走從台南火車站走到西市場,全程不到3公里,就夠我拍一堆相片了,不得不讚嘆府城真是個處處風景的美麗城市......

搭火車到台南,出了火車站沿著中山路先到「合成帆布行」看看傳說中「台灣一澤信三郎」的帆布包,然後轉進民權路二段就到達「吳園藝文中心」(民生綠園文化園區)。

吳園

「吳園」創建於清道光年間,由仕紳吳尚新所建。由於吳家當年是府城首富,興建吳園自然極為講究,聘請名匠依地勢高低興築。與板橋林家花園、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並稱台灣四大名園。

日治時期,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吳園」改建為「台南公館」,又改稱「台南公會堂」,是民眾重要集會空間,也具教化百姓的功能。為仿法式「文藝復興式」建築風格,又加上一些「巴洛克風格」,其結合古希臘羅馬的建築形式,以近代鋼筋水泥的構造。華麗又威嚴的外觀,彰顯殖民統治威權的性格。

前棟中央入口部份,二層設有圓拱窗的陽台,上端的三角形山牆內有繁複的花草裝飾浮雕,再上去是全棟最高的屋端,正面有華麗的老虎窗一座,開圓形牛眼窗,馬薩式屋頂。

前棟兩翼一樓,有曲線優美裝飾精緻的托架。二樓有「愛奧尼克柱」式的方壁柱。上承楣樑,柱頭的羊角卷向下捲曲,在台灣建築中特殊、少見而且迷人。

後院下坡處,仍保留一部份清代的庭園建築,亭台水榭,假山水池,花木竹叢,所謂「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的佈局,古意盎然。

「公會堂」右側,有一座日治時期食堂建築~「柳屋」。(目前是「奉茶」老闆經營的「十八卬」茶屋,對外營業。)

「柳屋」約建於1943年(日治昭和9年),2007年以原貌重建。柳屋是極少數保存下來的日治時期食堂建築,木柱樑結構、砌磚為基座、木造雨淋板牆壁、水泥瓦。大門高度不到180公分,室內低矮空間,很像京都老屋的居酒屋。

「吳園」東側的巷弄,仍保有昔日古磚牆殘跡,為清道光年間所建,長約90公尺,由三種不同的古磚堆砌,古樸優美。(「吳園」改建為「台南公館」後,這巷道被稱做「公館街」

庭園中有三株百年盾柱木老樹,盛夏時樹梢開滿小黃花,老樹老牆加上唧唧蟬鳴中令人思古悠悠。

離開吳園,不遠處就是原「台南測侯所」

造型顯眼的十八角形「台南測候所」不僅是歷史最悠久的測候所之一,而且是唯一未曾改建的,僅存的日治時期氣象設施,深具歷史價質和藝術意義,在台灣氣象史上地位的重要性,更是珍貴。

台南氣象站造型奇特,是一座以機能為主要考量的建築。中央高高的圓塔,民眾戲稱「胡椒管」,外圍屋頂均分十八等分,上舖屋瓦,呈放射狀,幾何圖形特殊。屋簷則以木質托架出簷承接屋面。牆面基座的材質使用了洗石子,與黃褐色的面磚。

原「台南測候所」後方則是去年才整修完成的原「鶯料理屋」(從鶯料理屋可看見台南測侯所)

鶯料理,是日人天野久吉於一九二三年購地所建的高級料亭,距今已有九十年歷史,占地約兩百坪,目前整建後的建物,大約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進入園區是優雅的日式庭園,左側為當年的「表棟」,原本是二樓建築,現只剩地基與樓梯;中間則為兩層樓的「中棟」,一樓是廚房、二樓為包廂,有長廊道通往右側建築,但右側已不復見,再進入後方的「裡棟」,為老闆與藝妓的住所。

相關文史調查指出,鶯料理位處當時台南的政經中心,附近是州廳、市役所等,由於建築宏偉、庭園雅緻,成為達官顯要聚會場所,每到華燈初上,門前的人力車穿流不息載來政商名流,店內則是人聲鼎沸,藝妓穿梭,許多重要的事都在杯觥交錯中談定,被稱為是當時的「地下政治中心」,連當年裕仁皇太子來台,都曾前往用餐。

(引用: 台南/90歲鶯料理「回春」 日治酒家將見客 - 穿梭府城 - 玩遍台灣 - udn旅遊美食  )

原「鶯料理屋」旁就是台灣首廟~「天壇」。天壇的「一」字匾是府城「四大奇匾」之一,斗大的「一」寓意「唯天為大,一以貫之」

天壇內有兩對「咸豐龍柱」和一對「同治龍柱」。其中正殿的「同治龍柱」雕工細膩,造型剛勁有力 氣勢不凡,是府城寺廟龍柱雕刻最精美之一。

天壇(天公廟)屋頂有華麗繁複的剪黏裝飾

天壇

創建於1854(清咸豐4),主祀玉皇大帝,俗稱「天公廟」,在鷲嶺南坡。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是府城最壯觀的廟會。

本來蓋「天公廟」是「殺頭」之罪,因為「天壇」是天子與上天交談的場所,天壇的祭祀活動是只有帝王才能從事的科儀。

尋常百姓祭拜玉皇大帝就是拿三炷香向著天空禱告祈福一番,然後把香插在「天公爐」(天公爐就掛在家裡神明廳大門內的上空)。

所以,當年府城商人和仕紳創建了台灣的第一間「天公廟」,要以帝王的方式祭天,此舉說明當時大清已成了紙老虎,咸豐皇帝已無法約束到府城了。

離開天壇,從小巷(民權路二段95巷)走到民權路,就可以到達國定二級古蹟「北極殿」(google地圖上這條小巷與天壇間並不相連說~也不太確定這小巷是不是就是王浩一先生書中提到的「上帝廟街」)

因玄天上帝是北方之神,而北方在五行中屬水,色黑。所以北極殿「尚黑」,廟中的大門、柱子、石鼓、旗幟... ...都以黑色為主。

北極殿

創建於明鄭時期(1661年,明永曆15年)。主祀玄天上帝,俗稱「大上帝廟」。咸豐4年(1854年)重建更名為「北極殿」。

玄天上帝,是古人將北極星神格化的神明,神格僅次於玉皇大帝。北方屬水,其色尚黑,故廟中大門、柱身、石鼓皆作黑色。

府城是丘陵地,起伏不大,但仍有幾座山頭分佈,北極殿就在「鷲嶺」這個小山頭的北坡。

正殿中央高懸「威靈赫奕」匾,是明永曆23年(1669年)寧靖王所書,是台灣僅存明鄭時期的古匾,頗具歷史意義。

正殿後有一古鐘,1837年(道光17年)由府城首富吳尚新遠至浙江鑄造

殿內多幅彩繪都是名師潘麗水的作品,屬廟宇彩繪畫作中的傑作,值得細細品味。

離開北極殿,走回天壇,沿著天壇旁忠義路二段84巷過了忠義路從福樂屋旁的小巷進去可以走到明鄭時期的將軍府邸-陳德聚堂。(PS.福樂屋對面「廣富號」帆布是台南另一帆布包名店,可以去看看)

陳德聚堂

俗稱「陳氏祠堂」原是隨鄭成功來台、統領「右先鋒鎮」陳澤的府第,是明未將軍府,創建於明永曆18年(1664年)。康熙32年重建並改為「陳氏家廟」。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曾遭美軍轟炸掃,受創嚴重。目前陳氏家廟係1949年陳氏宗族在原地依據舊樣重修建。

門楣上有「穎川陳氏家廟」堂匾,門上彩繪門神栩栩如生,門側「八仙過海」雕飾雕鏤精美。

大片的鏤雕窗櫺隔扇,有四隻螭龍兩兩相對,上緣有兩隻紅蝙蝠象徵「洪福齊天」

左右耳房設有八卦型窗櫺,鏤雕華麗花紋,中間嵌上「陳」字

「陳德聚堂」古稱「統領府」,因此其側巷稱為「統領巷」(沿此巷道可接忠義路二段87巷直達「天壇」)。「陳聚德堂」的白色側牆,邊窗井然,形成一種懷舊的古城氛圍。可惜維護不佳,黑黑的水痕有點礙眼。

最後,走到西門路上現稱「西門市場」的「西市場」。

「西市場」,府城人更熟悉的名字叫做「大菜市仔」,始建於日治時期,明治38年(190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馬薩風格的屋頂、老虎窗、入口圓山牆、巴洛克式建築,可見當年的不凡,可惜徒留殘垣。(西市場旁佳佳西市場旅店、西市場內的謝宅都是台南很夯的旅店。)

望著這頽敗的樣貌,實在沒有勇氣走進去一窺究竟。

本來還打算到這兩年「老屋欣力」由一些老屋改建而形成的文創區~「正興街」走走,但天色已暗,OBS和老友們也該個自回家扮演賢妻良母/乖女兒。最後在西市場破敗的場景中,帶著一絲絲失落,結束台南散策。

正興街就待下回分曉囉~

沿途美食:

北極殿旁百年肉粽-「再發號」、台南測侯所對面「奉茶」、天壇前「阿霞飯店」、忠義路上的「福樂屋」(麻糬、大福)、民生路一段有「裕成水果店」(水果切盤/水果冰/果汁)、「卓家汕頭魚麵」、西市場有「江水號」(八寶冰)、「許家芋粿」、有文創氣息的「Chun純薏仁」... ...

散策地圖https://goo.gl/maps/hCjs3

參考書目:

漫遊府城:舊城老街裡的新靈魂

在廟口說書

黑瓦與老樹:台南日治建築與綠色古蹟的對話

(以上三本書都是王浩一先生的作品)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binawu&aid=14964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