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薑路自序:很「原住民」的感情
2016/08/26 18:54:37瀏覽353|回應1|推薦10

很「原住民」的感情(自序)

 

一直很喜歡與母親溫著酒閒聊、說故事。

幾年前的一個颱風夜裡,她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約四十五年前吧,她與我父親為了生計,曾經搭火車向北,到花蓮、玉里一帶的林班工作。當時他們抵達林班地的工寮時,正是晚餐時間。就在接近工寮前,遠遠的,她看到一對夫妻慌張的用野竽葉收拾一包東西,然後往身後丟藏了起來。母親眼尖,知道了大概。進了茅草搭的工寮後,便開玩笑的向那對夫妻說:

「好朋友啊,你們在吃什麼?也讓我們一起吃吧!」。

於是,那對夫妻非常的不好意思,拿出了剛才慌張藏起的地瓜說:

「真是對不起,我知道你們是從卑南來的,也知道你們都是吃米飯,怕你們會看不起我們吃地瓜的,所以……」那丈夫欠著身,將野竽葉展開,推向我父母親。

這會兒,換我父母親慚愧了。急忙解開背簍,取出一罐清酒和前些天燻醃的山羊肉,及幾顆表面抹過淡淡鹽巴的飯團,恭敬的說:

「真是失禮啊,我們都是被人稱作『番仔』的朋友啦,我們一樣窮的什麼都沒有,我們一樣是吃地瓜啦!不要這麼說啦!」接著他們先一起吃了地瓜,再撕開燻肉,分食了飯團,佐著酒愉快的聊了一整晚。

第二天那對夫妻下山後,這麼多年來再也沒見到那對夫妻。母親說都四十幾年了,她只記得他們是Dalugu(太魯閣族)人,那晚他們只能用日語溝通,她甚至沒問他們怎麼稱呼。

 

 

 

母親說話的表情裡有許多的緬懷與幸福。

只是我不瞭解,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愫,可以讓兩造陌生人,不藏私的、遇見親人似的暢談一宿?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情,可以縮短營造好朋友所需的時空,讓素未謀面的人,毫不保留的傾訴與聆聽?然後在四十五年後的不經意回憶中,仍然強烈的感覺親切與幸福?

不久前,在台南大學校園遇見一個研究所新生,他的外貌吸引我不自覺的走向他,就像過去無數次重複的動作一樣,然後我用習慣了的、很濃很濃的「山地國語」對他說:「喂!哪裡來的山地人,那麼優秀!」接下來我們相視而笑。我們之間彷彿相識已久的親切與開懷,一下子感染了周遭的氣氛,而寫意自在。

送走了他後,我突然體會出我母親講述那段記憶時的情感。

原來那是一種:我不必在意你來自何方、去向何處;不必在意你現在富有或曾經貧窮;不必在意你我相識或現在依然陌生;不必在意你我的上一代曾經為了彼此項上人頭而爭戰多年的忿恨;不必在意你的性別、我的長相,你的學歷、我的曾經;不必在意一切可能在意的瑣事的情感;一種緊緊珍惜目前的緣分,乾一杯或唱一段山歌,很「原住民」的情感,一種非常「一家人」的情感。對!對我來說,那個一直以來無以名之的情感,就是很「原住民」的情感。而這樣的情愫也許早就存在你我之間內心深處吧。

我整理了2000年至2004年的這一段時間,不斷令自己感動的小說習作,就像包了竽葉的地瓜,我恭敬的請您分享,姑不論這本集子本身文學價值幾稀,能為臺灣原住民文學,多一本可被「翻閱」的文本或紀錄,除了自喜沾沾,近乎忘形,理當謝謝所有原住民作家前輩、先進們,一直以來的鼓勵與提攜;當然,堅韌、低調的大巴六九部落族人、同胞,以及默默忍受、全力支持的妻子阿惠,兩個女兒媺、婠,才是我提筆胡扯的根本動力。別問我,想傳達什麼?也許我貪圖的,只是想回味那種「很原住民」感情的幸福吧。

最後以「原住民」之名,祝福所有翻閱這本小說集的朋友,幸福健康。

 

2008.7  岡山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uyuma0913&aid=71989682

 回應文章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4/07 01:54

歐,薑路!

那會是怎樣的一本小說集啊。

單是這一篇自序,就讓我泫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