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惑」與「不惑」
2015/04/07 06:35:05瀏覽1851|回應22|推薦93

人生斯斯有幾種?財富多寡?知識高低?修養有無?膚色?國籍?幸或不幸?

有人出生貧窮,去世的時候富甲一方;也有人出生富裕,卻孤苦伶仃度過晚年。有人有耀眼的學歷,傲人的家世,生命卻是迷失的。有人自以為飽讀經書就是修行,習慣把指頭對著別人指指點點。有人以自己的膚色為恥,不惜踐踏自己的種族,把白的說成黑的,把黑的說成白的。有人人在福中不知福,有人不幸但是懂得感恩惜福。

人的肉眼所見真是不可靠,看這個角度的時候,看不到那一個角度。他轉過身來是一張臉,轉過身去又是另一個嘴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知不覺,他以為自己成聖,事實已經成惡?

有人長壽,人生百年;有人落地夭折,眨眼一世,從不識人間是啥。

住在澳洲,家裏的東西很少用得壞。電冰箱一用至今 24 年,幸虧當初買的夠大。電壺、微波爐、吹風機、電視、洗衣機.....怎麼都像是百年不壞之身,但是外觀舊了。

人的身體能夠六十年不曾進過開刀房的已經是幸運,超過六十年,如果有一點病痛,醫生說,機器用久了怎麼能跟新的相提並論!

視力不佳,聽力不好,能夠有清明的頭腦就是幸運的健康了。

老人的身體不必跟年輕人比,但是心智最寶貴。孔夫子說,四十不惑。古人壽命不長,世界不大,四十看透人生我想是可能的。現代人生是穿越的,人類發現宇宙不只是二度空間,隨著年月進展,人的認知已經到了五度空間,四十歲還是人生旅途的後來者。

記得二十多歲的時候,偶然讀到一篇基督教刊物的文章,談到三度空間(那時候三度就是最新認知了)。我們生活在地面上,看得到摸得著的是你我的空間,另外有我們看不到摸不到的第三度空間。二度空間與三度空間是並存的,如果你有通靈的眼,你看得到死去的人的靈魂,穿著白衣就在我們的生活空間裏穿梭來去。我們一般人看不到他們,但是他們大概看得到我們。

走入電腦科技,走入比爾蓋茨發明的視窗,走入互聯網,走入部落格,現代人生增加了好幾度的空間。

各種網路空間,有一批人選擇 udn, 在這裡展開另一度的空間人生。時不時我們逛格子,剛開始美其名「以文會友」,很快就發現竟然無端捲入莫名其妙的網路霸淩、網路戰爭。有些人勇於揭竿起義,以「人氣」為名,以「兩岸」為名,以「統獨」為名,.....什麼名都有,不怕出師無名。

昨日逛格子,讓我想起二十多年前讀到的三度空間文章內容,逛格子瀏覽文字(不必是文章)就好像那些穿著白衣赤著腳的,已經離開人世的靈魂。在格子裏走來走去,看他們抱團,聽他們談論,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說話.....帶著我們看到他們的內心世界。

能看得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你必須「不惑」,不然可能「受惑」了。

有些人喃喃自語,反覆咀嚼自己的心思,整理自己的情緒。有些人穿著光鮮亮麗,打扮就是預備給別人看到的那一面。有人成功的讓別人看到他們想給別人看的,有的人的掩飾不成功,因為有明顯的破綻.....。你看得到光鮮亮麗外表下的迷失嗎?你看得到一個平淡外表底下樸實的智慧嗎?

不只是被看的人的掩飾需要功夫,看人的眼光更需要功力。這就是「惑」與「不惑」的差別。

孔子說,四十不惑。四十能不惑嗎?我看很難。半百仍然大惑的比比皆是。這事不惑,那事惑也是常見。

女兒的心理學教授說,心理病的病人經過心理治療後,常常自動回診,把看心理醫生當成小孩子遇到困惑找爸爸媽媽的需要一樣。課堂裡的學生們還年輕,成為心理醫師後如何讓中老年病人把年輕的醫師當成父母一樣的信任?

女兒自己的經驗,她覺得協助十八歲的心理病人,是幫助他們打開寬廣的宇宙一樣有比較大成就感。對於老年的心理病人,病後能恢復的視野是有限的。所以,年齡越大,不只是照顧自己的身體,更要注意心理健康。

年過半百,心理不健康,隨著歲月繼續增加,看得到的光明世界也越來越少了。此刻我逛格子,看到唧唧呱呱的部落客,他們大說特說,他們貢高自大,看不到自己,他們不知道自己迷失。一時的迷失是常事,有一天會發現自己當時原來是迷失的,這算是幸運的。

「惑」與「不惑」就在發現自己結束迷失的那一刻決定的。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3.14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言不中,千言無用。【古諺】
2015/04/07 19:06

「似是而非」的言論何其多尷尬

多閱讀

多關懷

多包容

一笑置之愛你喲!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19:34 回覆:
「一言不中,千句無用。」 - 謝謝茜文,真是一語中的。

*Sus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15:04

惑 我把它分為 疑惑 迷惑 困惑 層次有別

不過 重要的還是看到問題 得以解惑吧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15:43 回覆:

謝謝 Susan Chen 。

我也同意你說的「惑」有層次之別,簡單說就是大惑、小惑。疑惑變成「迷惑」、「困惑」可就不好了。迷惑就會誤入歧途,困惑至極就成為病症,胡言亂語失去理性與邏輯,成為心理疾病,問題就大了。

願意虛心求解才是正道,不至於走火入魔。


多硯坊 (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13:42

教小孩靜物素描
先帶小孩繞著主角一圈
它不會動,惟有我們轉動

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視野
不同高度,有相異的格局
不同光源,有明暗及陰影

透過教畫圖,我更希望孩子有角色互異的包容及同理心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13:55 回覆:

謝謝多硯坊。

你最近帶著孩子學畫畫嗎?這個素描的例子真好,一樣的東西,在不同的角度、高度與光源之下會有不同的形象,就是 perception。

台灣的民主亂象顯示,台灣民眾缺乏包容異己的同理心 - 這是民主的致命傷。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13:33

經驗是從歲月中打磨出來的,

我臉上的皺紋漸增,也常處於惑與不惑之間,

這也是相對論的一種,端視各人如何面對。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14:07 回覆:

謝謝航迷老叟。

是的,人生就是在惑與不惑之間成長的。

歲月讓人的經歷多,惑的消除愈多,最終就可以到達不惑的境界。不是輕易放棄自己的認知。


老仔仔~信手拈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11:47
咬文嚼字一下:「惑者,疑也。」孔子道四十不惑是他對人活到這個年齡層階段的期許吧?大凡心智此時都已趨向於成熟,結果勢屬必然。笑笑兄說的沒錯:「讀書或取得的知識…」為前因,至於如何活用那才是後來選擇的問題,但有些人走火入魔了,甚至於邪說異論企圖蠱「惑」人心謀取某種權益將之視為捷徑,所以不見得書讀得多的人所說所做就絕對是正確的,如何辨識及阻斷,端賴各個人須有成熟及理智的思考運作,泰然處之、不惑於昧那才是正道哩。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13:50 回覆:

謝謝老仔。

你說,“有些人走火入魔,甚至於邪說異論企圖蠱惑人心,謀取某種權益,將之視為捷徑。” - 這才是值得警惕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曾經在格子裏對那些恐中人士這麼說,現在我覺得台灣的網路平臺也是一樣。越是黑暗,越需要大家的努力光照網路言論。


金大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11:44
人生就是「惑」與「不惑」的合奏曲吧

呵呵

柿事如意(世界日報家園版)

好女婿
開啟斜槓人生
柿柿如意 金塊高掛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13:44 回覆:

謝謝金大俠。

你這回應很有交響樂的效果,人生真的是一場又一場的交響樂 - 遇到變調的樂團團員機會很多,所以交響樂沒有奏成,倒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人生是從惑開始的,開始動腦的時候,就是發問的時候 - 真是滿腦子的疑惑啊!

胡適說,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 有惑是正常的,經過求證求解,疑惑就一個一個消除了。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11:02
四十而不惑」因為孔子在30歲的時候,就已經確立平生志向為何(30而立)。經過10年見聞、經歷,更能確信自己當初所立志願是對的,而不會再迷惘,也不會再搖擺不定,更不會因為旁人唱反調而動搖心志(如接輿長沮桀溺...等「避世之士」勸他避世隱居,甚至譏諷他在亂世施展不了所學,但孔子依然「知其不可而為」,絲毫不受他們的慫恿而有所迷惑。)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13:35 回覆:

謝謝旭日初昇的解說。

原來孔夫子這段有關年齡的話是說他自己,現代人傳誦這話,成為斷章取義,還真的平添不少疑問。

我想到我寫大陸生活的見聞與心得,也有很多人勸我不要寫 - 還真是無獨有偶,而我個人的心態也是一樣,我單純的生活見聞有什麼不能寫的呢!


瑩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09:55
其實在UDN, 就如在廣泛的世界, 形形色色都有吧~!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09:59 回覆:
不錯,形形色色都有,但是在真實世界,有個真實人讓你看得到他的眼睛,聽得到他的聲音,作為分辨的依據。而且你不會長時間掛勾,閃避不善相對容易。還有,惡人要聚眾不容易。

瑩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09:53

"惑"與"不惑"真是個大學問, 人要"不惑"真不容易.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10:01 回覆:

謝謝瑩雪。

人生是從疑惑開始的,要釐清生命大小疑團豈是容易?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4/07 08:19

惑與不惑!個人以為不是年齡的問題,

而是讀書或取得知識是選擇的問題,有的人一生他只選擇自喜歡讀的書或

知識,就像偏食的人,只吃喜歡的食物,因此凡是他不喜歡的知聞便認為是錯的,

因而終身都在[惑]中!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pearlz01) 於 2015-04-07 08:28 回覆:

謝謝笑笑先生的觀點分享。

的確,吃食物是個好例子。我最近還跟女兒說,從前我對自己不善廚藝覺得很抱歉。現在我很慶幸不是美食主義者。因為美食常常是比較不健康的。

讀書固然重要,但是知識浩瀚,學不完的。有了網路,文字分享更多,文筆好的文章也可能是垃圾。垃圾收集多了,心思能不生病嗎?最重要的,譬如台灣媒體強迫灌輸的,不只是垃圾,而且是思想的毒藥。太可怕了。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