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將「一中各表」視為他在兩岸關係發展上的歷史功業與政治遺產。最近一次餐會,馬英九當著洪秀柱面呼籲「黨內人士」,未來講「九二共識」也要講「一中各表」,這8個字不能分開講。即使洪秀柱已經當選黨主席,新的兩岸「和平政綱」已經由全代會通過,馬英九仍然不願意讓他的「一中各表」走入歷史。
但是,「九二共識」的內涵真的就僅是「一中各表」嗎?1992年兩岸兩會所以能夠建立根本的互信,是因為在往來的文書中有兩個共同點,即均「堅持一個中國」、「謀求國家統一」,但是雙方在「一個中國的意涵」上並沒有共識,台北方面認為應該「一中各表」,但是北京方面認為,由於當時是兩岸事務性協商,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可,不需要處理一個中國的意涵,此即所謂「一中不表」。在這樣「有同有異」的基礎上,促成了1993年事務性的「辜汪會談」,但是政治性協商並未開啟,因而兩岸仍然處於敵對狀態。
陳水扁8年執政期間,兩岸關係停滯。2008年馬英九執政以後,雖重新再提「九二共識」,但將其化約為「一中各表」,並主張「不統不獨」、「維持現狀」,「九二共識」的原有內涵已出現異化,且2009年下半年起不再提和平協議。雖然其政策主張「先經後政」,但是8年執政的結果是「只經不政」。馬英九的政治態度很清楚,他並不想結束兩岸的敵對狀態,也不打算簽署和平協議,因而也不考慮兩岸政治協商。
馬英九的兩岸政治遺產其實是「只經不政」、「不統不獨」、「維持現狀」,但是政治敵對與經貿交流,卻交織成不健康的兩岸關係,交流互惠不足以化解兩岸的敵意,外交與軍事上的敵對反而更增長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不信任感。這給了民進黨很大的切入空間,「太陽花運動」就是這種畸形兩岸關係下的產物,國民黨也在「傾中、媚中、賣台、害台」的紅帽子中,失去了兩岸關係的話語權。「一中各表」的確為兩岸的經貿交流做出了貢獻,但是卻絲毫沒有處理如何結束敵對狀態、建構兩岸和平的問題。不論是2014年的九合一選舉,還是2016年的大選,「一中各表」不僅沒有為國民黨加分,反而成為民進黨嘲笑的箭靶。
「各說各話」的兩岸定位表述,只是把兩岸關係變成純粹的經貿關係,兩岸繼續維持「敵對現狀」並不利於台灣的未來。洪秀柱去年爭取國民黨總統提名人時,首先就提出了前瞻性的兩岸政策。洪秀柱當時所提出的「一中同表」,就是要求北京必須與台北就「一個中國的內涵」尋求共識,也就是要確定兩岸的政治定位。說白一點,就是要求大陸必須面對《中華民國憲法》與治權存在的事實,也只有如此,兩岸才能化解敵意、建立和平。
洪秀柱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希望結束兩岸敵對狀態,讓和平發展制度化。原因很簡單,兩岸一直保持敵對,不僅和平不可得,台灣的國際空間也不可能有結構性的改善,完全不利於台灣未來的安全與發展。民進黨當然希望兩岸敵對狀態永遠不要解決,如此才有利於民進黨的「台獨」分離主義,所以歷來一向堅決反對兩岸進行政治性的協商,在這一方面,馬英九成為了民進黨的同路人。
洪秀柱的主張會賣台嗎?國民黨新政綱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基礎上,深化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要堅持的不也就是《中華民國憲法》嗎?「深化九二共識」就是要處理九二共識所沒有處理到的兩岸政治定位問題,即「兩岸到底是什麼關係」的問題。只有當兩岸政治問題得到解決,和平的曙光才會真正到來。
不管是「一中同表」或是「深化九二共識」,都需要北京的接受。洪秀柱的立場已經很清楚,「分治不分裂」既是兩岸目前的法理現狀,也是「深化九二共識」的具體內涵。北京如果有意願結束敵對狀態,讓兩岸可以做到心靈契合的一家親,也必須認真嚴肅地面對洪秀柱的主張。
時代的巨輪不停地在往前走,當馬英九還活在歷史,不思結束敵對狀態,洪秀柱已經開始在思考如何創造和平的未來。檢驗政治人物其實很簡單,視野、格局與勇氣而已。(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