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寶隨說心經
2011/02/28 00:02:34瀏覽1904|回應6|推薦26

引用文章精進課程之 (六) 觀經善巧(九品蓮花實修品)。

錄音檔名檢索---1000129師父釋心經-殊勝1   0722秒開始進入主題

我們一般講「六根」「六塵」「六識」,如果「六根」清淨之後,當然「六塵」是不可能存在,那「六塵」不存在,當然「六識」也不存在!那「六根」存不存在呢?「六根」是存在的!我們這個色身還在,所以「六根」當然存在!

所謂的「六根清淨」是說,你對於這個外相的種種,你可以以一種「平常心」來看待,也就是「無常」!那「六根」會不會消失掉?當然,捨報了「六根」就會慢慢的解離掉了!

像我們昨天晚上共修靜坐時,我們在上課的當下,法性大家的覺知覺受都已到達中間()這個點,當我們啟動「南無普賢菩薩」時,示現了「六度波羅密」,從橫豎六個點互相連結,共有36個現象出現,基本上是六個次第,從「般若」開始出現的時候,祂的次第是怎麼樣?從「布施」開始出現的時候,祂的次第又是怎麼樣?這樣,每一個點都有不同的現象在運轉,那如果你「空」了之後,還要不要運轉?不用了,你能夠空了不必運轉,表示你這個階段已經過關了你才可以上去,如果這個過程你都不曾經歷過,你還說你能夠離相嗎?不可能的!

就好像我們學開車,駕輕就熟到可以一面說話一面開車,也不用兩手緊握方向盤了不是嗎?但是你剛新手上路時,我若跟你說不用雙手扶著方向盤,我想,打死你也不會相信!到出神入化後,也許情況允許,在一瞬間雙手都不用碰觸方向盤也是可以啊!所以這就是一個過程,你必須經歷之後,才能深刻了解它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情!那了解到那個現象之後,就是我們講的從「無覺(不知不覺)」到「有覺受覺知」,慢慢的你在行慈悲的時候而「覺知覺受」。

 

那為什麼「覺知」之後還要「覺受」呢? 你不是離相了嗎?

「覺知」就比如說稱誦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覺受」就是祂的法性進來之後,是不是如法?你會有疑問說,師父說的是按照「世尊」說的,不就如法了嗎?怎麼還會不如法呢?

這樣講「理」上是對的,「事」上不一定是對,為什麼?

當你在持誦的時候,有沒有「身口意合一」呢?「身口意」有沒有一致進入到「瑜伽」的現象?有沒有?我們先討論這個點?

若有,那身心的覺受,其出現覺受的點,絕對是「如法的法性」才算;

若沒有,你說你「身口意都合一」了,那就表示你在身體的覺受上是錯的,比如說,我們稱誦「三寶佛」的「阿彌陀佛」跟《阿彌陀經》的「阿彌陀佛」,其法性是不一樣的!

南無「三寶佛」的「阿彌陀佛」→穩穩不動,心是清淨的。

南無《阿彌陀經》的「阿彌陀佛」→大放光明,同時並出現三個相:一個是自覺,有三個光環,頂上一個、身上一個、外圍再一個光環;一個是覺他,是放射出去的,還有「阿彌陀佛」也有示現「火焰」的,那是要圓滿一些業,所以在「自覺」、「覺他」之後,還有一個「覺行圓滿」,三個不同屬性,你要看你覺知的當下是怎麼回事情?你的覺知若是「讀誦」:「南無《阿彌陀經》阿彌陀佛 八功德水」,「阿彌陀佛」有「八功德水」,那其他佛有沒有「八功德水」呢?當然也有啊!所以這個地方又是不一樣。

所以有人問覺知與覺受的先後微細差別為何?

「先覺受」是身心六根六塵六識之攝受,「後覺知」是覺受之因果,如四果四禪;

「先覺知」是緣起為因,如頂禮「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藥師佛」,「後覺受」是身心如泰山磐石穩穩不動,而藥師佛是腹輪起法性運轉,此是與聖者之法性相契。

「覺受」「覺知」與「覺知」「覺受」這四句,其實是兩種不同的屬性跟現象,那你的六根都清清楚楚的時候,那這個就是如法!因為會清清楚楚,基本上你就是離相了!你就跟鏡子一樣是擦的乾乾淨淨的,所以我能夠照得清清楚楚!那「六祖」所講的這個「色身」,嚴格上講就是「菩薩階以下」就是有這個鏡;「菩薩階以上」這個鏡就沒有了,叫「心鏡」。如果這個「身」是鏡,那心也是鏡;「心之鏡」是無色無相,「身之鏡」是有色有相,有色有相到了「第一離欲阿羅漢」的時候,是最清楚的,所以祂也把次第說得很清楚,但是沒有人去注意到說,原來祂講的修持法門裡面還有「身心覺受」的部份,沒有人去講這個問題,原因在哪裡?因為根本沒有人去學習「覺受」的部份啊!身心根本沒有人去轉啊!如同許多打太極拳者都是以「剛」、「猛」的方式去打,所以打出來的都是「力道」,所以不可能回歸柔順、微細的點,像「太極拳論」中講的「階級神明」的時候,那個氣這樣運轉開來的(師父親自示範),我們的氣是從身的形,微細之後出現了「蓮花」;心微細之後,出現「柔順的光」,依不同的角度出現不同的光,所以我當初有說「明徐」出現的是粉紅色的蓮花,那就是一種大愛,表示說妳在行「大愛」的當下,有真正體會到「慈濟」「慈悲喜捨」的精神---「歡喜做 甘願受」,這個精神就是《維摩詰經》所講的,也是《法華經》的要點,不「慈悲喜捨」怎麼入禪呢?倒垃圾、做事情都可以入禪定啊!四威儀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時候,修行路不是「單點」出發,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身心靈」都要同時出發!

我們下個月要講的就是「精氣神」---「九品蓮花」的部份,重新再彙整、集結,慢慢的了解,應該要從「九品蓮花」的「後記」開始切入,就是為什麼有「九品蓮花」的出現?

九品蓮花之體用()九品蓮花功----名稱來源

http://blog.udn.com/omhon/1039152

……頂禮時宮主示現的靈感,於空中出現『九品蓮花』字樣,故而啟動心思……我們現在對於很多示現出來的「相」,沒有辦法把它解析開來,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的智慧就不足。慢慢的身心覺受清楚之後,很多經典你一看就懂了!

因為身心的覺受清楚,「理」上就通了!一句話,就能讓你恍然大悟「喔!原來是這樣子」!

比如說:一句「南無觀自在菩薩」在唸到「南無觀自在」的時候,你就定、靜下來了!唸到「菩薩」就入清淨了、就捨離相了,捨離什麼相?五蘊、四大,就慢慢在解離了!如果不要講到「四大」,就五蘊、六根,就慢慢解離了。

所以一句「南無觀自在菩薩」,基本上你已經可以「入」了!那念到「觀自在菩薩」就可以「入」的時候,後面的所有一切通通都是多餘的!那「入」了之後,就轉為「觀世音菩薩」了!「南無」是「皈依」「頂禮」的意思;「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這是怎麼回事情呢?是「觀自在」可以達到清淨,那個過程就是以下所講的「行深般若波羅蜜」可以達到清淨,那這樣子分析開來,又不一樣的解釋,祂就變成一個「次第」,那如果你已經修行到ok的角度來講,你就一個「南無觀自在菩薩」,你就「入」了,這個過程中你已經知道了、不用再學習了!那祂的次第呢,「觀自在」是從「自覺」的……(客人進門打斷了話題)

所以從剛剛講的角度來看,也可以依「四階」的角度來討論---

一心稱名」,就「入」了,跟佛「相契」就「入」了,若不行,再「禮敬」,一個「南無觀世音菩薩」,就是「皈依」、「清淨」、「回向」,那如果你還不知道,再「禮拜」。

「觀自在」是「自覺」圓滿到「菩薩」的位階;「菩薩」之後才「覺他」,在「菩薩」之前覺他的時候,有時候是不圓滿,有時候是不如法!

「觀自在」的時候,到達了「菩薩」的位階,怎麼樣到達「菩薩」的位階呢?從「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這個地方很多問題都出現了,依「密法」的角度來講,「自在菩薩」「觀」、「照」把它拿上去了,「觀」「照」兩個是一動一靜;「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這個「度一切苦厄」就是「覺他行」,那話說回來,這個「覺他行」是在自己「自覺」的部份,所以他是對自己的五蘊、六根進行「度一切苦厄」那如果你是「對外」的「覺他行」,是對「法界眾生」「度一切苦厄」!那你當下,要怎麼度?我們講是「如幻三昧禪觀」是一個方法,最高的法門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當你起「慈悲意」、「慈悲心」入「六不」的狀況之下就度了!這就是「廣度」,不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度,叫「廣度」,也叫「摩訶」,就是「無量無邊」!

像講到這個點的時候,你(容師)就開了,這就是「相契」!我說什麼,你聽懂了、身心接受了、運轉了,這就是「相契」!

「菩薩」是以「聲音」的現象出現;到了「如來」,是以「光」示現;那「如來」的光,最殊勝的光就是「十二如來」的光,我們講是無量無邊無礙……到最後是「超日月光」,還有「不可思議光」,就是你不要起心動念、不要有任何想法去起疑情、疑點,都不需要!「不可思議光」是怎麼運轉的?是你的「自性」在運轉,這個不需要去討論!到最後是「超日月光」遠遠超過「日月」的光,那「日月光」是怎麼回事呢?「日」有光嗎?有,是「體」,是「自性的光」;「月」的光是「用」,是「反射的光」。「體」就比較強,「用」比較柔順、柔弱,但是他還是日夜更替,那「超日月光」就是說,除了日夜更替以外,還是無量無邊,所以從這個角度來修行的時候,我們有哪一個地方需要去懷疑嗎?

當你「理」上懂了之後,接著就是「事」上,也就是「色身」要轉了,慢慢微細到跟「理」相通的時候,就是「理事圓融」,我們講「心物一元」!「心」即是「心」;「物」即是「身」,到「心物一元」的時候,就可以「轉識成智」,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走的話,修行路其實是還ok啦!你確定了正確的「方向」以後,你的「方法」、「方便」就出現了!

所以從《心經》這個點來解釋開來是很有用的,那若你到了「度一切苦厄」之後,還是不解?那就「廣行布施」,除了「財施」、「法施」,還有「無畏施」,「無畏施」就是「學法的過程中」的現象,你要起「大無畏心」,不起「大無畏心」怎麼修法?「財施」就是結一個「入世」間的緣;「法施」就是結「出世」間的緣份;「無畏施」就是「學法過程中之現象」,所以你這三個點都ok了、「三輪體空」了,那麼你再從這個地方---「舍利子」是來問「舍利弗」的,但是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其實我們在談「舍利子」的時候,祂又現出另外一個現象---就是「世尊的舍利子」,所以在「世尊」所說的話裡面,一字一句祂都有無量無邊的意義在,原因就在這裡!你體悟到哪裡就現出什麼現象讓你看,比如說我們剛剛講到「舍利子」的時候,現出的是一顆「金黃色透明光」的舍利子,不是「舍利弗」!

那「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祂告訴我們就是「無分別」!

「色也是空」啊,那「色」與「空」差別是在哪裡?「色」是粗的相;「空」是微細的相,那由「粗」到「微細」可以,由「微細」到「粗」也可以,就是一個「識」跟「智」。「色」就是「識」;「空」就是「智」,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講的就是我們剛剛講的「無分別」,也是「心物一元」,「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如果你兩個都圓融了,色也是空,空也是色,那你怎麼運用都可以啊!

就好像說我現在手伸出去,抓一個「五鬼」,「五鬼」就在我手上了,那這「五鬼」怎麼辦呢?你起「慈悲意」,一口氣輕輕的把他吹出去 ~ ~ 他化蓮花就走啦!那這個是鬼?是神?還是佛呢?還是蓮花清淨的?你怎麼分?不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所有的現象都是什麼現象?轉換輪迴的過程之中的一種無常的現象,所以到這個點的時候,「色」以最初的狀況來講,它與「空」是無異的,「受想行識」也是一樣,所以「色 受」是「身」的問題;「想 行」是「心」的問題;「識」是「身心合一」才夠產生這個「識」,沒有身、沒有心是沒有這個「識」出現的,所以「六識」是依著「六根」,沒有「六根」何來「六識」?所以他們講說,「你八識都不離身了,你還講什麼八識呢」?我請問你,離了身之後,你還有「八識」嗎?對不對?我們從「四加行」來看,「忍」跟「世第一」都還有「苦諦」,你離了這個色身,還有「八識」存在嗎?而是你有「八識」但「不著相」啊!就好像我們開一部車子一樣,假設我的目的地是開車到「機場」,那今天開什麼車?小黃也好,小黑也ok啊,對不對?我們只要有車子到達目的地就可以了,那這車子不就等同「色身」嗎?只是「借用」而已嘛!到達目的地就放下了嘛!那「五蘊皆空」了之後,還有嗎?「五蘊皆空」是最高的了,如果你還不懂,那就從「十二因緣」開始了。

 

四寶隨說心經: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omhon&aid=4930010
 引用者清單(1)  
2011/03/01 14:15 【道玄之門】 當下銷業

 回應文章

冬蟲
希望老師您能不吝教導與交流
2011/12/17 10:51

親愛的四寶版主:

冬蟲 的部落格剛申請好,希望您能不吝教導與交流

子月辛卯煙水冷

黃雲天涯任紅塵

碧潭水波搖寒月

黯晚日輪照禪門

http://www.wretch.cc/blog/tho3239233kb

冬蟲 頂禮合十

四寶(omhon) 於 2011-12-18 01:54 回覆:

四寶!感謝冬蟲兄邀請。

會常前往賞讀文章以受益。


業障重的人
一次付清
2011/03/01 12:58
當下漸次
即然如此,我當然要選擇「銷」業,更甚於「消」業!
請問:那要如何「銷」業?當下即可還清,而不要慢慢折磨?
有方法嗎?
感恩合十
四寶(omhon) 於 2011-03-01 13:58 回覆:

世尊於諸多經典中

皆提到【淨信能入佛知見

亦提到持誦經典能除諸業障,而有但書---【唯除不信者

若要"銷"業得淨信世尊所說之佛法

同時以金剛經中所說之重點【是相、非相、實相】三個次第而修

於開悟時,稱為悟道而後修道

修道成就後,為證道最終放下離相稱為覺道

若能如此    入聖道不難   那業障自解

若不能如此   那就淨信諸佛 而持佛聖號    當下"銷業"


隨順
一音
2011/03/01 12:49
四寶「」說心經:
此「」是指
隨順「因緣」俱足而說;
隨順「眾生」需求而說;
每個人體悟皆不同,各取所需,各得其解
請問這樣解釋不知道可否?
 
四寶(omhon) 於 2011-03-01 13:46 回覆:

隨順之意

即是如此


朋 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參考參考喔
2011/02/28 23:26

火焰」之部分解釋
神通是過程http://blog.udn.com/omhon/2256350


……試觀文殊師利菩薩之像:
(右手持劍,劍上火焰環繞,是指銷蝕自己之業障......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火與空性
2011/02/28 20:23

請問師父:

為何要圓滿一些業會示現火燄

四寶(omhon) 於 2011-02-28 21:39 回覆:
火能銷業,火焰即是運轉。

四寶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無題
2011/02/28 11:52

此生踐踏諸眾生

若無慈悲難銷業

銷者當下,消者漸次。


四寶貫三教^*^無欲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