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雄是非死不可的,故事卻可以長存。
2007/01/28 23:26:02瀏覽1012|回應4|推薦10

近年來,「憂鬱症」好像傳染病一樣四處漫佈,感染年齡層也降自小學生開始。有時候一週內自殺新聞佚起,主角無論是窮途潦倒的,還是事業有成的;久病不癒的,或是體碩健康的;是其貌不揚的然明鍾馗,或是沉魚落雁的西施貂蟬,各種階層,各式各樣的人都有。

說真的,他們真的憂鬱到非要將自己的生命結束的地步嗎?不曉得是不是「憂鬱症」變成時尚的名詞,被濫用來解釋不知道,也懶得去思考的真正原因,如「草莓族」的不耐壓,或是內心虛空的需求事實。

想到一位人物,司馬遷,他的文采和史學領騷獨步中國的文學與歷史。連信誓旦旦要破四舊、鬥牛鬼蛇神的毛澤東,也要借用他的話:『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

讀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心房會隨著他的文筆起伏所激動。在報書中,看見的不是貪生怕死的苟且,而是清楚追求的是什麼樣的人生價值的信念。司馬遷有太多的理由可以不活在這個悲慘的世界上,可是卻沒有放棄任何一絲存活的機會。因為人生是如此的寶貴,雖然肉體的歲月有限,但是啟示的空間卻是無限。

禍起漢武帝天漢三年,李陵兵敗降匈奴,司馬遷爲他辯護,觸怒武帝,被下牢獄施以宮刑。對此他感到非常羞憤表示:「禍莫大於欲利,悲莫痛於傷心,行莫醜於辱先,而詬莫大於宮刑。刑餘之人、無所比數、非一世也」。出獄後,司馬遷傾畢生之力撰寫史書,「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東方朔閱讀書稿後佩服不已,將其命名為《太史公記》,後世稱為《史記》。

宮刑,又稱蠶室。「宮」,就是對男性施以閹割手術。施宮刑以後,因為傷口容易腐爛,感染細菌致命,所以要在密不透風的「蠶室」中待百日,傷口才能不被感染而逐漸癒合,故亦稱「蠶室」。

在宮刑手術過程中,除四肢被壯漢緊緊束縛固定,還有人擠壓其腰腹部,使其命根子部位突顯出。主刀者即用呈鐮狀彎曲的利刃,對命根子進行剁切。旁邊置一燒紅鐵板,待割除後,隨即置在切割面上燙焦止血。哎呀!這真是令受刑者痛徹心肺啊!疼得心簡直要從嘴裡跳出來了!然後要插上一根大麥稈在尿道口,防止結疤,阻礙日後通尿。術後三天,是受刑者最難熬的時光:他們不但要嚴禁飲水,還要躺在特製的門板上,有固定四個鐵環套住受刑者的手腳,避免因疼而觸摸創口感染病菌,可謂是痛苦異常。待三日後,麥稈拔除,尿液能夠排出,手術才告成功。

行刑後,人性的尊嚴,蕩然無存。

其實,漢武帝和司馬遷早就有疙瘩了。李陵之事只是導火線而已!主要是因為他呼嘯文林的「不虛美,不隱惡」的筆法所致,該寫什麼寫什麼,該寫不是什麼就寫不是什麼,不屑與「主上所戲弄,倡優所畜,流俗之所輕」人物同列。

在受難時,就算良友知己盡皆離散走避、無一人仗義執言
「交游莫救,左右不為親近一言」;
就算前程盡斷絕,富貴成浮雲
「重為鄉黨戮笑,污辱先人」,
他的意志依然不動如堅崖。

司馬遷知道他的人生意義是什麼,就是為了「史記」。
徹底了解人生的意義,才會不被外面的環境左右,有盼望的堅持活下去。

《史記》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
英雄是非死不可的,但是故事卻可以長存。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noclub&aid=694379

 回應文章

暖海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看過
2007/02/12 21:34

描寫的好真實, 很好耶. 這跟我小時後看的一部電影一樣. 小時後覺得插入稻草那一幕最可憐... 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

NAPA(nanoclub) 於 2011-07-14 00:41 回覆:
別想太多啦,現在的醫學很發達。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娓婉敘述了
2007/01/31 10:21
我已經很娓婉敘述宮刑那段了....   

Lisa
挖哩..
2007/01/31 09:56

關於宮刑那段‥

你描述得太過寫實了吧 ( 應該說是血腥..)

讓人彷彿看影片般‥

我想‥你也蠻適合寫鬼片、血腥類的劇本‥哈哈!

( PS:不過,我對鬼片、血腥類‥敬而遠之!呵呵 )


Anne
鐵板燒
2007/01/30 12:03
原來鐵板燒是這樣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