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亓官氏與孔子
2013/02/20 11:08:53瀏覽5200|回應3|推薦11

亓官氏與孔子

  看過周潤發主演的《孔子》後,也許很多人會以為孔子和他的妻子是琴瑟和諧的一對模範夫婦。其實那只不過是電影的虛構情節而已。

  在孔聖人留下的言論中,除了一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可能是老先生對老婆有感而發的議論外,就沒有任何關於孔夫人的隻字片語。曲阜縣志記載,孔子十九歲時娶宋國的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生下兒子孔鯉。在嫁給孔子多年後,亓官氏先於孔子去世。

  這寥寥數語幾乎就是關於孔子妻子亓官氏的所有描述。而亓官氏是個怎樣的人,她和孔子的關係怎樣,都沒有留下記錄。

根據<<禮記、檀弓上>>記載的內容,有人推論出「孔子出妻說」,也就是「孔子離婚」說。

伯魚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伯魚,即孔子的兒子孔鯉,在喪期後還哭死去的母親,孔子聽到了就很不高興地說:太過分了。可見孔子對離婚的前妻確實是充滿嫌惡。

 

<<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有相似記載。

另外,<<禮記、檀弓上>>還記載了一段話,

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喪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伋則安能?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不為伋也妻者,是不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

     鄭玄為我們保留的珍貴資料看出, 孔子的孫子子思最過分,甚至不讓兒子子上去為出母守喪,理由是:既然她已經被休了,就不是我的老婆了,當然也不是子上的母親了。冷漠無情溢於言表。子思所繼承的儒家所提倡的“孝道”竟是具有男女之別的。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對前妻充滿怨恨,但是中國男女不平權的肇始因素在此已可說是呼之欲出

 

鄭玄在註疏中解釋道「子上,孔子曾孫, 子思伋之子 ,名白, 其母出,--------------伋音急 子思名也 孔子之孫。」

謂孔子也令子喪出母乎?子思曰﹕然﹔然猶是也,言是喪出母也﹔伯魚之母被出,死期而猶哭,是喪出母也。」

 

顯然,<<禮記、檀弓上>>透露了一項孔家的私密消息,就是孔子、孔鯉、孔伋三代皆休妻!孔鯉之妻甚至還改嫁至衛國某戶人家。

依鄭玄註云「禮為出母期,父卒為父,後者不服耳。」

 可見當時兒子還能為已成「出妻」的母親服喪一年。但從子思以後其子「子上」已不再為已成「出妻」的母親服喪,可見孔子休妻是一件事實。

 

   不過漢成帝博士孔衍所作孔子家語序言記載“孔氏三世出妻”時,卻把第一位出妻者推給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想為聖人隱藏一個天大的祕密如果沒有這件事孔衍為何要造自己的祖先叔梁紇的謠言?

 

  孔子為何休妻,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妻子“多口舌”。

孔子家語提到古人休妻有七大理由:

<<孔子家語>>的所謂「七出」之說:

婦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順父母者、無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惡疾者、多口舌者、竊盜者。三不去者,謂有所取無所歸、與共更三年之喪、先貧賤後富貴,凡此,聖人所以順男女之際,重婚姻之始也

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僻,為其亂族也;嫉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多口舌,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

孔子顯然是利用了其中的一條。而孔子是何時休妻,則並無記載。

    休妻過程,正史隻字未提,休妻的後果,卻是孔子被趕出家門,兒子也歸女方,隻身在外雲遊十四年不能回家,留下「周遊列國」的美談,

直到亓官氏去世後次年,孔子方回返魯國,彼時孔子已是六十八歲的垂垂老者。此婦力能逼走聖人,孔夫人個性之剛烈可見一斑,也難怪老先生要說出千古名言的抱怨之詞讓後人猜疑不已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田橋梓
2018/06/03 12:33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那個女子應該是在說南子吧,斥責孔鯉是因為父親尚在,哭得這麼傷心於理不合,至於孔子出妻那段我覺得了南一中老師的評論比較可信,子思所述的出妻應該是孔子父親的第一任老婆施氏,出妻的原因是連生了好幾個女兒沒有兒子.

湘野莫佬*~我跟親愛的去台北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請問
2013/02/21 08:02
你祖籍是山東嗎~~(我同學~亓x--山東人)
湘野莫佬~(U莫~莫代誌)~~歡迎光臨~~敬請賜教!!!
亓官先生(medicchi169) 於 2013-02-22 23:45 回覆:

亓官氏後代的大本營是山東萊蕪

現在約有八萬人

其他旅居外省與外國的也有約八萬人


亓官先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轉貼
2013/02/21 06:54
轉貼
孔子名丘, 字仲尼,生於魯國昌平鄉。孔子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被尊稱為萬世師表。孔子是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儒家學術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孔子建立了崇高人生的哲理,思想言行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石,影響了歷代的中國人。為何謙謙有禮的儒家祖宗,在實踐「齊家」之道時卻碰了釘子,孔子在婚姻上是否裁了一個大斛斗呢?且看下文分解。

孔子三歲時父親離世,由母親獨力撫養成長。他天資聰敏,苦學成材。十九歲時孔子為魯國貴族季孫氏做文書,同年娶宋國人亓(音其)官氏為妻。宋本《東觀雜記》記述:「孔子十九娶於宋之亓官氏。」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來鯉魚道賀,孔子心感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然而,當亓官氏替孔子生了兒子後,孔子卻把她「休出」了,按今日說法,那就是跟妻子鬧「離婚」。雖然孔子休妻在史書只有模糊的記載,但根據*林語堂先生的觀察,此事卻大有可能。

孔子在「修身」方面,確實有過人之處,生活上有嚴格的紀律,為了方便工作,他穿的衣服,右袖要比左袖短一點。孔子對食物的苛刻要求,詳細記錄在《論語•鄉黨篇》:「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簡單來說,他要求烹調食物火候適當,色香味美,還堅持要飲自家釀的酒,吃自家製的肉脯。在生活細節上的挑剔,可能會促使夫妻關係不和。試問妻子如何能忍受一個「食不語,寢不言」、嚴肅而毫無情趣的丈夫呢?

孔子開辦私塾,在學生面前有尊崇的形象。亓官氏卻是嘮嘮叨叨的小女子,常常埋怨為人師表的孔子不能賺取足夠的家用,又不留情面地數落學生送來的禮物。古代有七出之條:「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亓官氏正是犯了多言的毛病,難怪孔子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一個懂得因材施教的聖人,深得學生的愛戴,卻輕視妻子的地位,沒有好好提高妻子的文化水平,導致夫婦在思想領域的差距越來越大。難怪亓官氏誕下孩子之後,孔子大有可能放棄「齊家」而專心發展理想,只顧「治國、平天下」,周遊列國去也。

女人本性喜愛用言語表達感情,丈夫若不懂得跟妻子打開溝通之門,婚姻只會落得慘淡收場。孔子陷入了婚姻困局,因為和妻子沒有共通的語言,兩人性格各走極端。忙於發展事業的孔子,忽略了妻子的情感需要,最終情花凋零,以至對妻子毫無留戀。《禮記‧檀弓上》記載:孔子的兒子孔鯉,在母親逝世一周年時還在哀哭。孔子聽到後詢問是誰人在哭?學生告訴他是孔鯉,孔子說:「那太過份了。」孔鯉知道後便脫去喪服,不再哭泣。作為父親,雖然有責任提醒孩子要走出喪母的悲痛,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這裡看來卻未免對亡妻太過無情。

孔子生於憂患的時代,把全副精神都放在實踐儒學理念,女人並不是他關心的課題。對他來說,或許婚姻是傳宗接代的需要,一旦妻子完成了天職,便失去其重要性。可惜那個時代並沒有婚姻輔導,否則孔子或者會有更美滿的婚姻,成就可能更大;也不致兒子伯魚和孫兒子思相繼休妻,七代單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確實是智慧之道,但願每一個男人都成為有修養、有風度的丈夫,建立一個夫唱婦隨的美好家庭,成為真正的「上大人」。

作者: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