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獨樂樂與眾樂樂
2015/11/11 13:46:01瀏覽535|回應0|推薦11

多年前,在我擔任音樂系導師的時候,我便不斷鼓勵主修鋼琴的學生們,除了演練獨奏的曲目外,也要主動參與為其他樂器伴奏或合奏。在我看來,練習和其他樂器一起演奏,是音樂家養成的一個重要學習項目,透過合奏曲目的練習過程,可以從中理解樂曲所安排的主從與互動關係,並體會不同的器樂如何交融合一,形成具整體性的音樂,從而助於藝術造詣的增進。對獨奏家來說,同樣可以從伴奏的經驗中汲取養分,以追求藝術境界全面性的提升。

獨奏與伴奏、協奏、合奏等演奏形式中的關係,猶如自我與他人、團體乃至社會的關係;而音樂的學習,原本就涵蓋了個人的與社會的學習面向。一方面,音樂的學習包含著「獨樂樂」的過程,由於音樂的本質與形式變化萬千,愈是深入去探索,就愈是會感到學無止盡、趣味無窮,因此,就算是一個人的練習,也可以「玩」得很開心。對不少人來說,獨自在琴房裡研究樂曲、琢磨技藝,是一段非常享受的時光。另一方面,音樂的學習也有其「眾樂樂」的成分,也就是一種有關群體性、社會性的認識。以樂器演奏做為媒介,除了培養個人對於音樂的敏銳度和詮釋、表達能力外,同時也必須展現出成全別人、表現自己、接受挑戰等態度。

在音樂裡的競合關係中,與他人相互切磋技藝、產生共鳴,並學習將這份樂趣與聽眾分享。適度的競爭可以刺激成長,而適時的合作則會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為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帶來成就感和喜悅,而這種共同完成樂曲的想望雀躍以及心滿意足,便是合奏所特有的魅力泉源。從互相傾聽到互相陪伴,合奏的成員不但交換對演奏樂曲的意見,同時也交流彼此生命中的悸動和寶貴的情感經驗,而這些體驗與感受的互動,最終都將化為無須言說的默契,然後打動人心。

除此之外,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專業,也可以成為學習與社會相互結合的管道。過去,在藝術教育的建制尚未完備的年代中,或許是因為接受專業訓練的起步較晚,使得有志於朝藝術專業發展的人,多傾向選擇把所有的時間和心力投注在「本科」的學習上,努力補足專業所需的技藝,期待「專心致志」能夠「迎頭趕上」。然而,經過了至少超過30年的時間,社會大環境已出現非常巨大的變遷,相應的,專業藝術工作者的培育條件,自然也無法不與時俱進。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難以再安於現狀,而是有必要採取更為積極主動、開放,並與外界連結的態度和措施。

其中,透過課程整合、社團服務等途徑,推動服務學習機制,讓學生從自身的藝術專業出發,「從做中學」,透過藝術活動推廣、教學、展演等服務方式,發揮所長、回饋社會,同時與社會各階層產生連結,此即是另一種拓展視野、涵養素質、提升專業與跨域能力,達到「眾樂樂」目的的實踐方式。服務學習的課程設計之於藝術工作者的養成,就像是伴奏、合奏機會之於鋼琴主修生的獨奏訓練一樣,它已不再是本科課業之外的「負擔」,而應該是修習專業過程中一項內化的本分,能夠為專業發展帶來包括團隊合作、情感交流在內的許多滋養。

當演出形式日新月異、疆界分野不再壁壘分明,對於藝術專業的界定,也轉為趨向技術與內涵兼具、深度與廣度並進、多元與整合同步的期待。追根究柢,獨奏與合奏的能力,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而應該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精神和經驗只要敞開心胸,定能「樂在其中」。

(本文轉載自2015/11/6中國時報藝術外一章專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3537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