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11202老友健行台大農場牧場.臺靜農先生百廿誕辰紀念特展
2021/12/12 13:25:48瀏覽923|回應0|推薦10

    召集人通知:12/2 ()預定健行台灣大學校總區,參觀農塲、牧塲,再到總圖書館觀賞靜農教授百廿誔辰書畫特展;午餐預定在鹿鳴廣場附近的禮賢(卓越聯合)大樓二樓品軒樓餐廳。

    是日,上午9:30在捷運新店松山線公館(台灣大學)2號出口地面層,夥伴16人會合後,開步沿舟山路走向瑠公圳水源池,冬日陽光和煦,龜群紛紛各據裸露石頭獻曝,逗樂一群銀髮族,憑欄觀看烏龜個個伸長了脖子,指指點點、笑語開懷。在水車旁涼亭吃過點心,就向農場牧場邁進

    台大農場牧場屬於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的農業試驗場,位於校總區東南隅,有分屬農藝組、畜牧組、園藝組的各場館,散處在總區、舟山路、基隆路、蟾蜍山腳下之間,各有所司,彼此之間又有點距離,想參觀農場牧場,就得走路。惟校園步道平坦舒適,正好適合我們健行、活動筋骨,至於參觀嘛,因疫情期間大多數是閉門、謝絕參觀的,這也無妨,我們志在走路,路過時能夠看到乳牛踱步、小白豬爭食等生機蓬勃的有趣現象,固然可喜,即便重門深鎖,無緣得見農藝、園藝的繽紛成果,則只是路過,能走路流汗,也滿懷高興。

    老友們已多次踏足台大校園,是重遊舊地,但陣中多位台大校友也從未到過與校總區相隔基隆路、靠近芳蘭路有點偏遠的台大牧場喔,如同一般台大學生大都不知道牧場在哪裡一樣,這次來到牧場,目睹為教學實習和試驗研究而飼養的乳牛、小型豬,據說校園不只養牛、豬,還養了鹿、雞、羊等家畜禽,倒是感覺新鮮,留下既特別也良好的印象。牧場鄰近公館鬧區,高樓林立,居然能保有一方樟樹成林的鄉土景觀,來訪者如入世外桃花源,神情頓覺清爽。(請參閱:20181206老友健行台大校園鹿鳴堂.台電加羅林魚木.溫州街殷海光故居http://blog.udn.com/jkt19813/121127289」、「高中同學再聚首 漫步台大校園http://blog.udn.com/jkt19813/111532647」、「偷得浮生半日閒http://blog.udn.com/jkt19813/11991315」、「和台大物理文物廳不期而遇(20160128) http://blog.udn.com/jkt19813/45531082」、「參加台大農場園藝分場105年招募志工記http://blog.udn.com/jkt19813/75597556」。)

    行程最精彩的是,安排到台大總圖書館日然廳,欣賞臺靜農先生百廿誕辰紀念特展。有幸看展出的台大圖書館、中文系及臺先生故舊師友等所收藏原件,涵括書畫、篆刻、手稿、信札、文物,據說明稱,含書畫作品 70 件、篆刻印章 20餘方,加上手稿、書信上百件,可概略瞭解臺先生行誼與交遊,具體而微地彰顯臺先生關切時代的精神與懷抱。我們這一代人大概都知道臺先生是知名的文學書法家、永遠的台大文學院長,當知道有機會親炙臺先生真跡,不免雀躍期待。

    近午時分抵達展場,已有不少人在裡頭看展,緬懷這位民國傳奇人物。他早年以短篇小說創作見重于世,中年始以書法畫藝排遣心中鬱結,書法廣泛涉獵金文、刻石、碑版和各家墨跡,篆、隸、草、行、楷諸體皆精,亦擅篆刻、繪畫。展廳牆上掛著或展示櫃裡陳列的篆隸、行草、簡牘等各體書聯及梅、蘭、松等花草畫作盡是書畫手稿真跡,展現書法之美,瞧著、瞧著,竟有臨帖感受,尤其牆上那幅「人生實難 大道多岐」的感慨,立刻抓住本人的眼光,短短八個遒勁有力的行草,或許已道盡了臺先生從大陸動盪顛沛流離,到中晚年落腳台灣,結識文人、傳授學問、浸淫書法畫藝的人生經歷寫照吧。

臺靜農先生百廿誕辰紀念特展台大總圖書館日然廳,檔期有二:2021/11/12()~12/2()2021/12/4()~12/26()。〉

    隔壁小展廳同時展出「鹽月桃甫臺大藏書票」,沒引起太多人注意,正如同他被稱為「一個最孤獨的藝術家」一樣。其實,鹽月桃甫(1886~1954)於1921年來台,直到1946年返回故鄉宮崎為止,旅居台灣長達26年,任教於台北一中和台北高校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是早期第一位將油畫技巧引入台灣的美術老師,和石川欽一郎等人創立官辦的「台灣美術展覽會」,並長期同時擔任台展、府展的審查員,貢獻於台灣美術發展,影響至鉅,是台灣美術史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之一。日據時期的「臺灣風景名勝紀念郵戳」即為其所設計。

    諸君,若觀賞臺先生紀念特展之餘,何妨到隔壁,順便一看鹽月桃甫臺大藏書票,瞧瞧這位對台灣美術教育有貢獻的孤獨藝術家。

    品軒樓中餐廳原本在鹿鳴堂內,卓越聯合中心大樓落成啟用後,也進駐大樓2樓,物美價廉,店家服務態度親切,有賓至如歸的感覺。飯後,轉進隔鄰路易莎咖啡續攤、擺龍門,讓召集人破費,賓主盡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kt19813&aid=1708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