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3年最具影響力商業思想家及代表作
2014/01/16 22:09:21瀏覽792|回應0|推薦4

2013.11.14  《福布斯》中文網/Susan Adams;丁盈幸譯

每隔一年,顧問團隊克雷納‧迪爾洛夫(Crainer Dearlove)都會編製一個「50大思想家」(Thinkers 50)榜單,今年的榜單顯示,克萊頓‧克里斯藤森(Clayton Christensen)仍然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

福布斯的讀者對克里斯藤森都不會陌生,這位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教授著有多部商業暢銷書籍,其中包括《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他曾為福布斯撰稿,也曾登上《福布斯》雜誌的封面。《50大思想家》在頒獎評語中寫道:

「克里斯藤森對商業界的影響力尤為深遠。在《創新者的窘境》中,他考察了市場中顛覆性創新的出現令企業陷入掙扎的原因。該書向一代管理者介紹了顛覆 性創新的概念,並解釋了這樣一個難題:當初帶領他們成為業內領袖的管理方式,為何難以説明他們開發出顛覆性的科技,而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的顛覆性技術偷走他們的市場。

「最近,克里斯藤森將他的思索應用到了醫療與教育行業,向人們展示了開明的管理思維將如何解決社會所面臨重大難題。他的新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更進一步,提出了我們該如何在生命中創造意義的問題。」

在2011年的「50大思想家」排名中,克里斯藤森就獨占鰲頭。

今年,緊隨其後的是兩位同樣在2011年並列第二的思想家:金偉燦(W Chan Kim)和蕾妮‧莫博妮(Renee Mauborgne),兩人都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教授,工作地位於法國楓丹白露。兩人發表文章無數,還合著了書籍《藍海策略》 (Blue Ocean Strategy),該書為大規模計畫的企劃與執行勾畫出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不計其數的企業、非營利性機構和政府如今都在採用這種方式。比如:馬來西亞政府就在使用這個體系來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住房與供水設施。

排名第三的羅傑‧馬丁(Roger Martin)從前年的第六位上升了三個名次。他是多倫多大學羅特曼管理學院(Rotm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前任院長,與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執行長阿蘭‧喬治‧雷富禮(A.G. Lafley)合著了《制勝遊戲:如何讓策略真正發揮作用》(Playing to Win: How Strategy Really Works)。馬丁率先提出了名為「整合思維」的理念,提倡同時權衡兩種相互對立的方案。不要拘泥於二選一的思維,而是同時考察兩個方案,並從中總結出一種創造性的解決方法。

克雷納‧迪爾洛夫團隊的排名基於來自兩個方面的投票,一是從網站上收集的投票,另一方面是來自一個顧問團的投票,該顧問團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權威人士組成,其中包括來自馬德里IE商學院(IE Business School)的兼職教授:《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前任編輯卡倫‧狄龍(Karen Dillon);還有阿米特‧卡普爾(Amit Kapoor),印度管理發展學院(Management Development Institute)教授兼麥格羅‧希爾公司(McGraw-Hill)和約翰‧威立國際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主管。

「50大思想家」名單的編制用到了以下衡量指標:
1.理念的相關性
2.研究的嚴謹性
3.成果的展示
4.理念的普及性/傳播範圍
5.國際視野
6.思維原創性
7.理念的影響力
8.理念的實用性
9.商業意識
10.激勵力量
投票時,前五個指標考察的是候選人從上一次排名至今的表現,後五個指標考察的是長期表現。

以下為十大思想家中的其餘七人。
4.唐‧塔斯考特(Don Tapscott),著有《維基經濟學:大規模協作如何改變一切》(Wikinomics: 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最近的研究課題:在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過程中,網路所提供的替代性手段,與聯合國或國家政府等傳統機構的手段之間的對比。

5.維傑‧戈文達爾楊(Vijay Govindarajan),達特茅斯大學塔克商學院(Tuck School of Business)國際商業教授,首次提出了「反向創新」(reverse innovation)的概念,用以描述為新興市場設計並隨後出口至西方經濟體的產品與服務。

6.麗塔‧麥格拉思(Rita McGrath),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教授,專攻不確定環境下的策略型業務成長。著有《引爆市場力:驅動企業持續成長的關鍵》(Discovery-Driven Growth: A Breakthrough Process to Reduce Risk and Seize Opportunity)。

7.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哈佛商學院教授,創造了名為「五力分析」(Five Forces Framework)的企業策略分析模型。他的研究課題包括競爭與環境可持續性之間的相互關係。他的觀點之一:企業應該同時為社會及股東創造價值。

8.琳達‧希爾(Linda Hill),哈佛商學院教授兼作家,與肯特‧L.萊恩拜克(Kent L. Lineback)合著了《老闆學:自我對話超越盲點》(Being the Boss: The 3 Imperatives for Becoming a Great Leader, 2011)。她還為奇異電氣(General Electric)、IBM、三菱(Mitsubishi)、貝塔斯曼(Bertelsmann)以及科威特國民銀行(National Bank of Kuwait)提供過顧問服務。

9.埃米尼亞‧伊瓦拉(Herminia Ibarra)。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專注領域為職業和領導力發展,其中包括協作型領導、身分認同、女性職業生涯以及職業轉型。著有《工作身分:重塑職業生涯的非常規策略》(Working Identity: Unconventional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Your Career)。雖然對外提倡非線性的職業生涯,但她承認,自己從13歲時就希望成為一名組織行為學教授了。

10.馬歇爾‧戈德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高級主管培訓師,首創了360度回饋評價方式。著有或合著有30多部書籍,包括1996年的《未來的領導者》(The Leader of the Future),被譯成25種語言。還著有《魔勁》(MOJO: How to Get It, How to Keep It, and How to Get It Back If You Lose It),按照他的解釋,「當我們從事於有目的、有影響力的積極行動,並受到他人認可時,這時你所感受到的就是魔勁。」

thinks 50 books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son080&aid=1060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