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RSS Feed Link 部落格聯播
德國,對中文讀者而言,應該是個古怪奇特的地方吧。那裡的人在冬天還穿皮褲在街上走,或者都開著大型賓士或BMW,在綠地,在藍色的湖邊,甚至在黑森林,背景常是阿爾卑斯山,房子都像路易二世蓋的新天鵝堡,前院都站著許多花園侏儒,餐館的盤子裡都是份量多的豬腳或烤肉,馬鈴薯球,啤酒都一是一杯一公升,一喝就好幾杯,還配心形麵包Bretzeln,一直都是Bretzeln,然後乾杯,大家都一樣,希特勒的跟隨者也一樣乾杯,只是他們伸出手臂敬禮,這些都是屬於德國的既定印象。

  但十幾年前,我開始認識台灣時,不也有一些既定印象嗎?蔣介石和毛澤東的鬥爭,後來則是李安電影的飲食男女,我一直都不很清楚那裡的真實狀況,因為,沒有一個西方特派員像陳玉慧那樣寫德國般地寫台灣。台灣讀者比我幸運吧,她的歐洲散文報導,觀點開放,角度有趣「大膽」詩意,有藝術傾向,文字感強,斷句簡潔,政治性高,具啟發力,令人振奮。總而言之,一個散文小說寫得這麼好的人來寫歐洲報導,何況在新聞表現上比誰都專業,怎麼不令人期待?

  我曾經一度以為我的妻子陳玉慧是台灣政府派來德國臥底的官員,在她的特派員生活中,她什麼都涉獵,什麼都明白,什麼都參與,她是我所認識第一個使用電子網路的人,早在九○年代初,那時用compuserve,有個簡陋的伺服器叫mosaik,那時她也有手機,一根硬重的西門子骨頭,家裡三個電話,二個電腦,電話傳真響個不停,郵件也多得不得了,她總是在路上,不是布萊梅便是巴黎,大馬士革或巴西與非洲,我從她的生活看到特派員生涯的不可思議。

  我常對我妻子的敏銳及在緊急狀況下的應戀能力大感吃驚,我自己在德國媒體工作那麼多年,從未看過任何人比她更快,比她更會寫,沒有,她是最傑出的特派員,可能也是舉世最獨特的特派員。

  她寫德國,不管詮釋,報導甚至採訪,都最專業及權威。陳玉慧總是早別人一步,甚至好幾步,她最早便發現德東光頭族,去訪問那些暴戾青年時,那時我不在,不然我可能會阻止她,她去過許多戰爭現場,也訪問過軍火工廠老闆,歐洲各領域的社會菁英,她見過的總統與世界領袖多到數都數不清。

  陳玉慧寫德國,她看到德國人戰後的自覺與自省,罪惡與道德的掙扎,歷史與責任,即便在世足杯舉國歡呼時,也有人伸出手指要大家安靜,要德國人不要發揚光大這種愛國主義;陳玉慧經常從文化及歷史的角度看待社會事件,她的觀點使她的文章總具有無與倫比的可讀性。

  陳玉慧開始報導德國時的德國是波昂共和國,那是暮氣沉沉的波昂小鎮,總理是那位跟恐龍一樣古老的柯爾,陳玉慧留在慕尼黑,她從這裡寫德國,寫歐洲,寫世界,她很快認知巴伐利亞的疏離和美感,從這裡你可以把德國看得更清楚。今天的柏林是生長中的柏林,歷史潮流中的柏林,「大人」們的柏林,但納粹還在,尤其在東邊,「猶太禁區」也還有,外國佬滾出去的小鎮也還有。

  她不只報導納粹,她也訪問藝術家,導演,作家和政治家;德國左派總理施洛德,便是她第一個做訪問,在當選前夕,她和他聊天,注意到這個人談話老摸著鼻子,她什麼人都訪問過,譬如為海珊蓋地下碉堡的德國工程師,,她對碉堡內的沙發和窗簾那麼有興趣,還追問那些絲綢到底從那裡來的?德國文化究意是什麼?德國人的價值觀在那裡??德國人自己也必須問,德國是否是那個令德國人驕傲而他國人防衛的德國?德國文化是否便是我們所知道的德國文化?白香腸Bretzeln和豬腳或者啤酒?食物還是語言?音樂還是詩?我從陳玉慧口中所知道的德國,使我重新認識德國,她讀過的德文經典作品比我還多,我還必須招認,我從她那裡重新開始接觸德語文學。

  我認為像陳玉慧這樣的作家可以凝視也可以喚醒自滿又不滿的德國民族心靈,我隨著陳玉慧的眼光,重新看一遍這個我所出生之地,我開始真正了解德國。

(明夏:德國媒體工作者、作家)

文章數:612
中德文化網與陳玉慧實話十說
不分類不分類 2010/04/14 00:43:54


小說家、記者、導演和編劇陳玉慧多年來一直過著“文化交流生活”從八十年代起在巴黎讀書,九十年代起移居德國,她就往來於故鄉台灣和慕尼黑之間。她在台中出生,台北長大,後在法國巴黎學習歷史、文學以及導演和編舞,曾經跟隨阿里亞娜•姆努甚金(Ariane Mnouchkine)並在紐約La MaMa劇團學習。她的小說《海神家族》獲得過很多獎項,其中包括2006年香港浸會大學頒發給最佳中文小說的“紅樓夢獎”,以及2007年的台灣國家文學獎。 2009年,該小說被改編為話劇在台北上演。陳玉慧長期出任《聯合報》歐洲特派員。 2008年,《海神家族》一書被譯為德文,以《Die Insel der Göttin》為名在慕尼黑春天出版社出版。 2009年,陳玉慧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朗讀了她的作品。

     1. 你最近在忙什麼?
因為要寫一本有關茶的小說,我最近在忙著找台灣烏龍茶的歷史和資料,也在嘗試喝各種中國老茶,感受陳年老茶的滋味。我昨天喝的是三十年前台灣南投的凍頂烏龍茶及一百年前的雲南普洱茶。老凍頂非常好喝,剛開始喝時很酸,我以為老茶就是這麼一回事,但喝到第三泡後,甘甜的味道就出來了,喝到最後,幽蘭之香都出來了。我忙著用拙筆記錄這些茶給我的感受。

     2.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德國?是怎麼開始的?
我十六歲開始讀西方讀物,第一本是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的《徬徨少年時》,那本書是我的文學啟蒙書,之後幾年,我也看了維爾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和法斯賓德(RW Fassbinder)的電影,也很受到心靈衝擊。八十年代的我在巴黎讀戲劇,那時我偶爾坐火車到德國來看戲,我注意到德國劇場很活潑多元。當然我和大部份的法國戲劇同學一樣,非常推崇皮娜•鮑什(Pina Bausch),我看過她每一個戲劇舞蹈作品。那些年,我非常喜歡《穆勒咖啡館》那出舞作。再後來,我因為一位德國男子而定居慕尼黑。

     3. 與德國的交往給你的工作或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因為德文文法幾乎像解剖學一樣複雜,如果不清楚自己要說什麼,那就無法開口。我們以中文造句的人,因為文法較不復雜,中文幾乎可以一字一字地像堆積木般堆起來,不需要動詞變化。在某種程度上,中文容許邊說邊思考,說不清楚處,可以再補充。學了德文後,就改變了我思考習慣,我得先清楚自己要講什麼,才能開口。也因此,寫作上可能也有受到影響。

     4. 你在德國最美好的經歷是什麼?
夏天在南德的啤酒園樹蔭下與好友一起喝啤酒,冬天與愛人在壁爐前端著一杯葡萄酒談心。

     5. 你在德國最不愉快的經歷是什麼?
     是看牙醫的經驗。不過,這也可能只是我不喜歡看牙醫罷了,跟德國無關。曾經有德國牙醫告訴我,他得更小心醫我的牙,因亞洲人的牙和德國人的牙不一樣。
另一個不愉快的經驗是到理髮院理髮,我查覺,德國理髮師真的不會剪我這種東方人硬質的黑髮,可能德國人的毛髮都很細。

     6. 有沒有你最喜歡吃的德國菜?
有啊,像白香腸,當然要配Brezel麵包,或者雜肝醬片配荷包蛋,還有烤豬肉和洋蔥炒馬鈴薯,還有許多家常菜,我都很喜歡。

     7. 對你來說什麼“最德國”?
     當德國人講jein的時候。 (注:jein德語是ja 與否nein的結合,有既是又否,不置可否的意思)。

     8. 德國文化方面哪種成果給你印象最深?
像叔本華或尼采可以用那麼流暢的德文寫哲學,或者佛洛伊德或榮格可以用那麼優美的德文寫出心理學,就更別提巴赫或莫扎特。

     9. 如果可能的話,你願意和哪個德國人換一天生活?
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Lou Andreas-Salomé)吧,而且就在一八九七年那年夏天,她在慕尼黑認識了詩人里爾克。

     10. 你希望把德國的哪些習慣或理念帶回國內?
我已經慢慢失去文化比較或引進的態度,而更願意將自己化身變色龍般去接受不同的社會文化。在東方時,便是東方人,回到西方,我也試著以西方人的方式去生活。一定得說說的話,孔子的生活理念“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我很欣賞的生活態度,也是一種文化特質,德國人卻在各個領域比中國人把孔子這項理念發揮得更具體而微,更徹底。

最新創作
三毛的虛構
2017/03/18 11:18:26 |瀏覽 12494 回應 2 推薦 37 引用 0
我看三毛
2017/03/05 16:51:30 |瀏覽 5666 回應 2 推薦 35 引用 0
我和我的情緒握手
2015/06/05 15:56:18 |瀏覽 5156 回應 0 推薦 27 引用 0
我讀里爾克
2015/05/18 00:15:46 |瀏覽 6068 回應 0 推薦 31 引用 0
時代的摺痕
2014/11/03 18:38:06 |瀏覽 5002 回應 3 推薦 21 引用 0

精選創作
情人莒哈絲
2006/03/04 04:18:36 |瀏覽 13101 回應 6 推薦 46 引用 0

最新影像 7623
2010香港書展演講
2010香港書展演講
2010香港書展演講